分类: 猫村回忆录 |
《西藏日记》的贴后感
从元旦到春节,一个多月贴完去西藏的故事,真的感觉岁月沧桑了。
在贴《西藏日记》之前,总感觉去西藏就像昨天的事,可贴的过程中却猛然觉出,已经很遥远了。我们从22岁变成了40岁,而西藏、拉萨似乎也面目全非了。
在西藏发生了很多事,我以为在日记中写了,这回回头看,却没有写。比如我在西藏日报社的房顶上,拣了一个被风化成白色的、刻着六字真言的牛头骨。据说它原来的主人是摄影家车刚。我把它别在自行车的后架上,带回了罗浩家,罗浩大惊失色,很奇怪我这么招摇过市为什么没人打我。也许是因为我命好吧。这个牛头我一直留到今天。
在贴《西藏日记》之前,总感觉去西藏就像昨天的事,可贴的过程中却猛然觉出,已经很遥远了。我们从22岁变成了40岁,而西藏、拉萨似乎也面目全非了。
在西藏发生了很多事,我以为在日记中写了,这回回头看,却没有写。比如我在西藏日报社的房顶上,拣了一个被风化成白色的、刻着六字真言的牛头骨。据说它原来的主人是摄影家车刚。我把它别在自行车的后架上,带回了罗浩家,罗浩大惊失色,很奇怪我这么招摇过市为什么没人打我。也许是因为我命好吧。这个牛头我一直留到今天。
还有一天晚上下雨,小燕说,只要下雨,罗布林卡的树林里就会长大量的蘑菇,把蘑菇捡回来能吃火锅。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尖刀、小燕就一人挎个篮子,煞有介事地去采蘑菇,谁知道采到9点多,只有尖刀发现了一个蘑菇。原来蘑菇已经被眼疾手快的拉萨群众捡完,拿到市场上出售去了。
那天的火锅还是吃了,买完蘑菇,我还买了棵白菜,看上去很壮实,结果拿回来发现里面有一只肥得令人发指的胖青虫。尖刀知道后冷笑道:“老猫,这事像是你干的。”
罗浩让我去洗带鱼。此前我从没洗过带鱼,生怕洗不干净,结果反复冲洗,把带鱼洗得锃光瓦亮。拿去给罗浩审,他说:“嗯,该洗的地方洗了,不该洗的地方也洗了。”
还有,雪顿节在罗布林卡我们玩了一整天,其实,我只喝了一瓶啤酒,这和当地群众的酒量显出了差距。原因是,因为高原缺氧,不喝酒都总觉着晕呢,喝了一瓶,就醉了。
那天下午,我们从罗布林卡撤出来后,去了小燕的干妈扎西娜支家,我们也就跟着小燕叫了干妈。干妈人是相当的热情,一定要和我们打麻将。于是,我人生的第一场麻将就在拉萨的雪顿节之夜展开了。回到北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在麻桌上见谁灭谁,经常干气势如虹峰回路转扭转乾坤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的麻将是在西藏学的。
后来,干爹回来了,喝得醉醺醺,但带回了非常好吃的一饭盒酱兔头。干妈于是讲了一个干爹喝醉酒的故事:有天晚上干爹喝多了,骑自行车上不去车,一蹁腿就摔,连摔了好几个跟头,结果把警察给招来了。警察也纳闷,就对干爹说,你再上一次我看看。干爹又上了一次,还是摔。警察被逗得哈哈大笑,几乎蹲在了地上。原来是干爹用力过猛,一腿踩脚蹬子,另一条腿从车后座蹁上去,划个弧线,又从大梁上回来了,这能不摔吗?我把这个好玩的故事写成段子了。
几天后我们去摄影家协会扎西老师家做客,喝酥油茶。那里习惯在酥油茶里放盐巴,我一开始还真不适应那个味道。可出于礼貌,还是强忍着喝了下去。结果喝了,人家就给再满上,只好再喝,就这样我们居然喝了一暖瓶酥油茶,直想上厕所。后来罗浩提醒,喝不下就不要喝了,藏族人的风俗,不能让客人杯子空着,那样显得不尊重客人。所以,实在喝不下,就让杯子一直满着好了。试了一下,果真这样。
还有那个小私章,被叶星生看上了。他为此愿意出让他的两个牦牛毛编织的包。我和尖刀和他讨价还价,最后买了下来。然后叶星生小心地问那个章多少钱,我说,不要钱,送给你,因为它应该在喜欢它的人手里。叶星生大喜。我们都很敬佩叶星生,觉得他在西藏搞收藏,相当不容易。
回到北京,我给叶星生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可惜的是,给何永连长那篇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发表出来。何永连长一路上对我们很照顾,这篇专访几乎是我们感谢他的唯一的方式。为此,我挺内疚的。
…………
尖刀后来又多次进藏,走了很多地方,而我却没那么多机会,只在1994年又去了一趟。那次是住在羊卓雍湖水电站工地上,到那的当天下午,我就搭车去了拉萨,想看看罗浩还在不在。结果,街道都让人感到陌生,经人指点,我只在原来展览馆对面的街上,找到罗浩开的一家小洗印店。进去一问,那个藏族的女服务员用四川话说:“罗老板儿去成都了。”
…………
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文字,有时候觉得很好笑,因为幼稚,还很愤青,说话欠考虑。如果现在写这样的东西,很多话就不会说得那么大、那么满了。但这毕竟是人年轻时留下的印记。
很怀念当时那种感觉。我不知道以后是不是还会再去西藏。除了我的很多朋友都陆续离开那里以外,还有就是,现在的西藏已经被大规模开发了。那种原始还保留了多少,值不值得再投入热情,我没了把握。我曾经在一个小说里写过这样的心情,一名长期在西藏生活的小伙子,对来采风的时尚杂志女编辑喊道:“这儿不是香格里拉,这儿不是普罗旺斯,这儿是西藏!”
人对失去的东西,总是怀有眷恋的,包括青春,也包括原始与质朴。
还有,雪顿节在罗布林卡我们玩了一整天,其实,我只喝了一瓶啤酒,这和当地群众的酒量显出了差距。原因是,因为高原缺氧,不喝酒都总觉着晕呢,喝了一瓶,就醉了。
那天下午,我们从罗布林卡撤出来后,去了小燕的干妈扎西娜支家,我们也就跟着小燕叫了干妈。干妈人是相当的热情,一定要和我们打麻将。于是,我人生的第一场麻将就在拉萨的雪顿节之夜展开了。回到北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在麻桌上见谁灭谁,经常干气势如虹峰回路转扭转乾坤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的麻将是在西藏学的。
后来,干爹回来了,喝得醉醺醺,但带回了非常好吃的一饭盒酱兔头。干妈于是讲了一个干爹喝醉酒的故事:有天晚上干爹喝多了,骑自行车上不去车,一蹁腿就摔,连摔了好几个跟头,结果把警察给招来了。警察也纳闷,就对干爹说,你再上一次我看看。干爹又上了一次,还是摔。警察被逗得哈哈大笑,几乎蹲在了地上。原来是干爹用力过猛,一腿踩脚蹬子,另一条腿从车后座蹁上去,划个弧线,又从大梁上回来了,这能不摔吗?我把这个好玩的故事写成段子了。
几天后我们去摄影家协会扎西老师家做客,喝酥油茶。那里习惯在酥油茶里放盐巴,我一开始还真不适应那个味道。可出于礼貌,还是强忍着喝了下去。结果喝了,人家就给再满上,只好再喝,就这样我们居然喝了一暖瓶酥油茶,直想上厕所。后来罗浩提醒,喝不下就不要喝了,藏族人的风俗,不能让客人杯子空着,那样显得不尊重客人。所以,实在喝不下,就让杯子一直满着好了。试了一下,果真这样。
还有那个小私章,被叶星生看上了。他为此愿意出让他的两个牦牛毛编织的包。我和尖刀和他讨价还价,最后买了下来。然后叶星生小心地问那个章多少钱,我说,不要钱,送给你,因为它应该在喜欢它的人手里。叶星生大喜。我们都很敬佩叶星生,觉得他在西藏搞收藏,相当不容易。
回到北京,我给叶星生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可惜的是,给何永连长那篇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发表出来。何永连长一路上对我们很照顾,这篇专访几乎是我们感谢他的唯一的方式。为此,我挺内疚的。
…………
尖刀后来又多次进藏,走了很多地方,而我却没那么多机会,只在1994年又去了一趟。那次是住在羊卓雍湖水电站工地上,到那的当天下午,我就搭车去了拉萨,想看看罗浩还在不在。结果,街道都让人感到陌生,经人指点,我只在原来展览馆对面的街上,找到罗浩开的一家小洗印店。进去一问,那个藏族的女服务员用四川话说:“罗老板儿去成都了。”
…………
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文字,有时候觉得很好笑,因为幼稚,还很愤青,说话欠考虑。如果现在写这样的东西,很多话就不会说得那么大、那么满了。但这毕竟是人年轻时留下的印记。
很怀念当时那种感觉。我不知道以后是不是还会再去西藏。除了我的很多朋友都陆续离开那里以外,还有就是,现在的西藏已经被大规模开发了。那种原始还保留了多少,值不值得再投入热情,我没了把握。我曾经在一个小说里写过这样的心情,一名长期在西藏生活的小伙子,对来采风的时尚杂志女编辑喊道:“这儿不是香格里拉,这儿不是普罗旺斯,这儿是西藏!”
人对失去的东西,总是怀有眷恋的,包括青春,也包括原始与质朴。
前一篇:1988西藏日记(29 结束篇)
后一篇:放放炮,过了年就别瞎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