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记(10)
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是拉萨最著名的街道。据西藏电视台的新闻讲,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贸易市场,每天有藏、汉、印、尼泊尔、巴基斯坦、回,维等各种商人做生意,商品以藏族工艺品、印度首饰、外国化妆品为特色,每日成交额极大。内地来的人评价,这里是个花钱的好地方,有多少钱都能花出去,而且花得心里痛快。
八角街的东西便宜,举个例子,某种法国香水在北京要200外汇,这里只80人民币即可成交。
这里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各种语言在身边响起,配以大昭寺飘扬的经幡和深邃的蓝天,有一种深切的异域感。
在八角街我们看到了磕长头的信徒,满身污泥,手套木鞋,头顶有一疤痕。他们双手合什,然后就地卧倒,以头创地,就这样一步一磕,满街响着木鞋摩擦地面的“嘶啦”声。这样的磕法一天走不出几华里,因此有从日喀则来朝佛的要磕上一年多。据说能磕长头的都是有钱人,穷人不能天天不干活光磕头,磕不起。
在这个季节,拉萨放风筝的孩子很多,我常看见有孩子站在藏式房屋的屋顶,用抹着玻璃渣的线放风筝(这是为了两线相缠时把别人的线割断)。还有在破旧的住宅区里,升起一面很干净的风筝,一会儿跑出一个脏兮兮的藏族孩子,拖着风筝跑着,背景是华美雄伟的布达拉宫。这时一种对这个民族的说不清的感觉便深深地嵌入我心。
拉萨的电视台尽放外国片,一会儿是藏语译配,一会儿是汉语。因为这儿的休息时间晚(比北京约晚2小时),电视节目没有在12点前完的。据说骚乱时,从早到晚在放武打片,把人吸引在家。还有一次没片子放了,现去成都借带子,拿来没顾上审就播,结果播出了色情镜头。
拉萨的新闻可没法看,一条长逾数分,五六条全是一个内容。
2日晚上,小燕拿出罗浩前些日子在珠峰拍的片子给我们看。罗浩和一群搞艺术的哥们跑珠峰受苦去了,带睡袋睡露天,吃的是喇嘛卖给他们的六十年代登山队丢下的罐头米饭,三块钱一袋。这帮哥们脸上脱皮一块一块的,嘴唇开裂。我看罗浩的照片怎么看都不对劲,问小燕:为什么罗浩眼睛小了?在学校时不这样啊!小燕说:哪儿哟,那是脸肿了,眼睛就小了。
(罗浩等人在去珠峰的汽车上)
罗浩的照片中有不少裸体像,我猜这一定是罗浩的坏主意,四个精壮的男人全裸着或坐或站,在地球的顶峰下。这张片子叫《对话》,在罗浩的影展中,将看到放大到
1.5M的此片。真他妈来劲!据说从此,他们就把这座神女峰叫妓女峰了。
( 罗浩作品《对话》
,版权归罗浩所有。)
我们看了罗浩在“三五”骚乱中拍的一些片子,也听说了当时的一些情况。当时罗浩和其他十来个记者被逼到大昭寺广场旁一栋小楼上,腹背受敌,屋顶也是疯狂的喇嘛。要是武警晚到一会儿就没命了。后来他们全是用绳索吊下来的,手全磨破了,包上纱布。
罗浩在那天临危不惧,拍下了很多很珍贵的资料。有几张片子我看完全可以去参加荷赛。
闹事的那天把小燕急坏了,后来大伙儿问:见到罗浩时哭了没有?哭了没有?
小燕说:没哭。
谁知道呢?
反正后来有两个凶恶的康巴汉子带着刀来展览馆,指名道姓地要找罗浩。馆长见来者不善,就说罗浩出差了。公安局长也嘱咐罗浩不要外出。
罗浩名气太大了。
尖刀:这刀多少钱?
卖主:八十。
尖刀:便宜点?
卖主:七十五。
尖刀扭头便走。
卖主:你回来,你给多少?
尖刀:四十。
卖主:你好好说嘛,你要诚心买,好好说个价。
尖刀:就四十。
卖主:你这是开玩笑。加一点,少七十不卖。
尖刀:一分不加,就四十,说好立刻掏钱。
卖主:……好吧,卖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