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好吃的哪儿去了?

(2006-12-10 00:05:25)
分类: 猫村吃喝
北京的好吃的哪儿去了?
 
在北京能够吃到各种各样的好吃的,这些吃食远到美洲欧洲,近到山东大连,各色菜系、鲜汤滚粥、清蒸水煮、烧烤火锅,无所不包。所以说,在北京也挺有口福的,想吃什么基本就能吃到,体现了大都市的包容与宽广。
其实北京自己,也有不少风味食品。就拿夏天的吃食来说,打冰盏儿的酸梅汤、洁白似玉的杏仁豆腐、沁人心脾的雪花酪、果子酪,还有冰碗莲子粥,那都多了去了,想起来就叫人舒坦。可是这些好东西,要吃到真不容易。除了梅园乳品店,别的地方几乎不见踪迹。北京这么大,总不能让人花上几个钟头挤车去吃这口吧?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北京本土的特色食品,无论如何都普及不开来。比如爆肚、褡裢火烧、卤煮、焦圈、豆汁、茶汤什么的,正宗的总是在那么几个小店里,聚集在前门一带,发散不开。而且,经营方式也千篇一律,给人感觉脏兮兮的样子,上不了台面。那些小点心,比如驴打滚、艾窝窝,味道比月饼强一百倍,但年轻人几乎不知道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资金的问题吗?好象也不是。前些年政府挺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还专门给了政策来扶持老字号。结果其他领域的老字号都挺有起色,偏偏是在吃上,还真没什么发展。说来说去,还是在产品的改良和创新上下工夫不大。吃,首要的目的是填饱肚子,其次才是摆那些老北京的谱。这就需要在包装和味道上多琢磨。人家四川人怎么就把麻辣烫弄得花样百出了?人家湖北人怎么就把沔阳三蒸弄得天下闻名了?人家新疆人怎么就把个简单的烤羊肉串普及得妇孺皆知?还有韩国人,他们来北京发展才几年啊?韩式烧烤店真是遍地开花。这些,都需要经营北京风味食品的人好好想想。
说起北京的吃,谁都会想到涮羊肉和烤鸭。那涮羊肉是东来顺的最著名,烤鸭自然是全聚德。但是,涮羊肉和烤鸭,走的路却大不相同。现如今,涮羊肉可是大大普及,不仅店多,而且任何一个家庭,支个火锅就能涮上一顿,简单。但烤鸭就不同了,吃烤鸭还就得去饭馆,那全聚德招牌响亮,鸭子能吃出珍珠鸡的价格来,还得排老长的队,想起来就有点郁闷。据说好多老外,头次到北京,会去尝个鲜,之后一般不会再去。就连北京人自己,吃个烤鸭,大多会去“金百万”或者“大鸭梨”,那可都是所谓外地人开的连锁店。有朋友来北京,说是想带回一正宗北京烤鸭去,还真让人有点犯难。
问题出在哪儿了?大家都能想到制作工艺上。烤鸭多麻烦那?不像羊肉,放水里就能熟。但我总觉得,问题还在于态度,态度体现在细节上。金华火腿做起来难不难?比烤鸭可是麻烦多了。当年那么多火腿,名声在外,就是卖不动。赶紧找人做市场调查,一查就全明白了:火腿个儿太大,哪家没事买一大腿回去存着啊?再好吃的东西,看着眼晕,那也不会有销路。于是厂家赶紧化整为零,做成小包装,夫妻二人吃两顿能吃完的,果然销路就畅快了。涮羊肉和烤鸭也是这个道理。涮羊肉的调料,随便哪个超市就能买到,品种口味还特别多,想吃,买一包回去就够了。烤鸭的调料呢?那甜面酱上为什么就不给标明“适合烤鸭”?那薄薄的春饼,为什么就没有单卖的?那切剩的鸭架子,为什么就不能痛快地让人带走?说起来,还是透着经营者骨子里的“小”。
所以,吃顿烤鸭挺麻烦,麻烦的并不是做烤鸭的师傅,麻烦的是消费者。同样,在媒介上,经常可以看到经营风味食品的人在诉说自己怎么艰难、怎么克服困难、怎么不为金钱所动也要保持传统工艺,可就少了一点,他们没想到怎么让这食品普及,让吃客们感觉到卫生、方便甚至是体面。
自满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膨胀得不得了,不爱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精细、没有创新,这就是北京原味的食品不能普及的原因。朋友,你吃不到咸菜不能怨谁,要怨就怨没有真空包装吧。再这样下去,北京的好多好吃的,恐怕真的就只能从回忆录里去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