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真相的拼图游戏(转载来的)

(2006-12-04 13:16:43)
 
寻找真相的拼图游戏——读老猫《我爱米臻》
庄秦
2005年年末,在北京的一次类型小说研讨会上,老猫告诉与会的恐怖小说写手,他正在天涯社区莲蓬鬼话里用一个陌生的网名在写长篇小说。会议完了之后,我就找到了老猫,问他写的小说,是不是《我爱米臻》?
我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询问,是因为当时在莲蓬鬼话里看了这篇小说后,从文字功底与结构构思来看,就在猜想那个隐藏在陌生网名后的作者,一定不会是个寻常人。
因为,老猫的文字里,有一种魔力,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在不停吸引读者的前提下,还会扰乱读者的正常思维。
《我爱米臻》是一篇寻求真相的小说。男主角受了女鬼米臻的委托,去探寻米臻死亡的真相。他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不同的说法,每种说法在逻辑上都是无懈可击的,但彼此之间却又互相矛盾。男主角只能从片言只句中尝试去伪存真,如拼图游戏般将一个宛若罗生门般的故事还原真相。
探寻真相之旅是从一场火灾案件的调查开始,老猫文字的魔力就在于他不停构筑案件发生的原因,又不停地打破这个原因。在阅读《我爱米臻》的时候,我总会感觉到文字底下隐藏着的颠覆与不确定性。一开始我以为的好人,在翻过几页后就会变成坏人。每个人所做的事都不可理喻,却又完全符合人物性格与逻辑演绎。
老猫是个很成熟的作者,他写作时的大局观很强。《我爱米臻》最初是发表在网络上的,每天写一点发一点,而最终的出版稿与网络稿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修改。小说里,从一开始就隐藏了很多伏笔,比如木瓜洗面奶,比如一张过期报纸里的三条新闻,比如文章里人物关系的构成等。每一处伏笔在埋下的时候并不引人注意,但到了后面的时候,却会让人情不自禁去翻前面的文字,然后惊叹一声“原来如此”。
这就体现了老猫的功力所在。
如今大部分的网络写手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在写作的初期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构想,而最大的弱点就体现在于伏笔的设置不够巧妙与隐蔽。《我爱米臻》在网络连载的时候,就受到了读者的追捧,其成熟的文字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而结构的巧妙,则是另一个受追捧的原因。
《我爱米臻》是老猫第一次在网上连载小说,他也汲取了网络小说的优点,在每个章节都会有个高潮,并且在结尾的时候留下悬念。
可以这么说,《我爱米臻》是老猫在结合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优点后,做出的一次有益尝试。
 
昨天写了《我爱米臻》的作业,今天发给老猫看了,顺便与猫老师聊了聊,谈到了《我爱米臻》的结尾。
猫老师说,很多人看了这本书的结尾,感觉故事并没有完,嘎然而止,后面应该还可以写出很多很多东西来。
我当时就说,其实这样的结尾是最好的,欲言又止,开放式的结局,给人遐想的空间。说没看懂的,实际是没体会到开放式结局的妙处。就如同好莱坞大片,特别是恐怖片,眼看大BOSS已经中了一枪又一枪,男女主角相拥着走向绚烂的夕阳。这时往往都会补充一个镜头,明明要害中了N枪的大BOSS的手指一定会微微颤动几下,然后眼睛突然睁开……
这样的好处,一个是可以颠覆你前面看到的内容。而另一个好处,就是为写续集提供一个伏笔与线索。
其实,我写小说的时候,也喜欢这么玩一下。俗话说,好文章要一波三折,最后加上这么一段话,绝对可以让小说再多上一个波折。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故事类文章的写法。在故事圈里,开放式结局是一个很被忌讳的写法。因为阅读故事的读者,通常是大众阶层,文化层次往往比较低。拿编辑的话来说,开放式的结尾,常常会被读者指责,说故事怎么没写完?
有点像某个笑话里说的,一个国王选驸马,谁能从放满鳄鱼的池子里游过去,谁就是驸马。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勇敢的年轻人跳进池子里,一举游到了对面。国王当然就选他为驸马,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谁把我推下池子去的?”
笑话自然是完了,要是你还追问,后来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故事?那个推他下去的人应该受到惩罚?那就未免无趣了。
以上为看完《我爱米臻》的第一点思索。
第二点思索,蛮敏感的,涉及到恐怖小说的出版政策。
众所周知,国内的恐怖小说出版,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并不是每本高质量的恐怖小说都可以出版。因为,在恐怖小说里,有一个雷区——鬼故事。
鬼故事是不能出版的,因为涉及到宣传封建迷信的罪名。
没办法,我们要听DANG的话,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都应该有个分寸。
可是 ,恐怖小说里没有鬼,就不好玩了。所以,聪明的写手,就会有对应的手法。比如说,文章完了,就说这全是一个梦。又比如,老猫在《我爱米臻》里的写法。
《我爱米臻》里,结尾处,柴中岳被判定是精神病人,所讲的故事全都是精神病人的胡言呓语,只有就把整个故事里涉及怪力乱神的东西,全有了合理的唯物主义解释。
若干年前,有部电影,《黑楼孤魂》,煞是精彩的鬼怪片。到了最后,为了通过审查,也变成了几个精神病人在医院里互相讲故事。老猫的写法,与此正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老猫在结局的处理上,还加进了更巧妙的东西,最后柴中岳与杨梅似是而非的一段对话,我们可以把整个故事理解成鬼故事,也可以不理解成鬼故事。一方面可以通过出版社的审查,另外一方面,又不破坏鬼故事情结的魅力。
这才是高手。
 
夸俺的表扬稿,是庄秦写的.庄秦是写恐怖小说的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