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猫村吃喝 |
好难吃的羊肉串
卖东西的,卖的都该是有味道、有特色、有用的玩意儿。比如说开饭馆,最重要的就是特色,要强调自己有什么独创菜;特色不够的,一定要强调自己的精致,厨子很有来历、材料绿色环保、从原产地空运而来;再不济,就得说方便、实惠。总之,没有一个说头,那就什么都卖不好,也卖不出去。
夏天来了,在郊区的新建小区附近,突然就出现了无数露天餐饮摊。这些摊点都是小饭馆自己摆出来的。我问过其中一个老板,他说,要是不摆这些摊点,那夏天的生意就没的做,每天流水减80%,弄不好就得关张歇业。想想也是,夕阳西下,谁还在屋子里吃饭啊?坐在和煦的暖风中,点一扎清凉的啤酒,那该有多爽?
这些露天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经营的东西都一样,整齐划一:各类烤串、麻辣烫、花生毛豆以及豆腐丝萝卜皮之类的小凉菜。可是问题也恰恰就出在这里,老板们光记得必须出摊了,全然忘了稍微讲究一些。为什么就没有点自己的特色呢?我记得在江南、四川、广东、西安甚至西藏的拉萨街头,都吃过各式各样的地摊,哪里似乎都比北京的丰富,也比北京的地摊要清爽些,这个有沙锅,那个就是炸豆干;这个有烤串,那个就有八宝稀饭。摊与摊之间还能互助做生意。可到了北京,都一样,吃上一百家,相当于只吃了一家。
不过昨天去吃了一次,发现我的印象也不准确。有家挺有规模的饭馆,摆的摊上,顾客却比别家的要少。当时为了赶时间也没多想,坐在那就点菜。结果羊肉串一上来我就明白了,想把烤好的肉从钎子上咬下来,还真得费把子力气。那肉特别结实,也特别费牙口。当时我就想,肉怎么可能做得这么难吃呢?因为在我的概念里,把羊肉烤好吃很容易,烤难吃,那还真得有些技术含量呢。
这就是好多商家的毛病。跟风就跟吧,但却从来没想过与众不同,不仅没想过与众不同,为赶个潮流,连质量都顾不得了,竟然忘了自己是做什么的。
犯同样错误的人,其实挺多的。就拿现在特热火的世界杯来说吧,这世界杯可带火了不少生意,餐饮自然不用提,连带着卖玩具的、做国旗的、倒服装的甚至酒后代驾的生意都跟着红火,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可在大把赚银子的队伍中,总有那么些个倒霉蛋,玩得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比如有些出版社,按照过去的经验,出了一大堆球星传记、世界杯史话什么的,结果是万万没想到,球赛过去一半了,这些书却少人问津,成了“世界杯商品”里的垃圾。
为什么上届世界杯这类书还火呢,现在就不行了呢?原因特别简单,四年过去了,人们获得资讯的渠道多了,还快捷了许多。上个互联网,什么图片宕不下来啊?什么球星资料查不到啊?还有那些东拼西凑的历史掌故,就连刚看球没两年的女球迷都能说出来,怎么还好意思往书里印呢?还是那句话,就算是跟风,也得跟得有点水准。这方面图书本来就不占优势,又何必以己之短去争高低。
实在说,问题的根源,还是凭直觉在做生意。直觉有时候挺准的,但这准是建立在对市场摸底的情况下。外面世事已经沧海桑田,可自己还老抱着过去的经验来判断,那直觉就会变成错觉,什么都不准了。
说起这些事情,突然又想起来自己钱包中那一大堆会员卡,翻出来数数还真不少,各个百货店、超市的,品牌专卖店的,居然还有电器城的。这些卡干吗用呢?只要消费就能得积分。积分又能干吗用呢?不知道。所有的商店都对积分语焉不详,最明白的解释就是:“我们的优惠措施还没制定出来呢。”看着这些会员卡,最长的已经有七年历史,最短的也三个多月了,心想当初把自己的地址电话留给那些商家可真是多余,这么长时间也没个政策,不会是成心忽悠群众呢吧?此时此刻,不由得念叨起中国移动的聪明来了。这些年有多少人一提起它来就咬牙切齿?可这回移动把手机费换算成积分,又把积分兑换成实物,一下就平息了不少怨言,还保住了好多客户,这不就是与众不同吗?
坐在夏天的晚风中,我一手拿着羊肉串,一手拎着扎啤杯,还得轰苍蝇赶蚊子,放下这个拿起那个,恨不能再多长出一只手来。心想北京人真是大有大的难处。人多了,这生意做得那叫一个糙。就不能再多动点脑子,做个什锦烤串出来?就不能找个小筐,专门放用完的钎子?就不能有个服务员,给送块手巾上来吗?特色,其实就是一眨巴眼的事情啊。
夏天来了,在郊区的新建小区附近,突然就出现了无数露天餐饮摊。这些摊点都是小饭馆自己摆出来的。我问过其中一个老板,他说,要是不摆这些摊点,那夏天的生意就没的做,每天流水减80%,弄不好就得关张歇业。想想也是,夕阳西下,谁还在屋子里吃饭啊?坐在和煦的暖风中,点一扎清凉的啤酒,那该有多爽?
这些露天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经营的东西都一样,整齐划一:各类烤串、麻辣烫、花生毛豆以及豆腐丝萝卜皮之类的小凉菜。可是问题也恰恰就出在这里,老板们光记得必须出摊了,全然忘了稍微讲究一些。为什么就没有点自己的特色呢?我记得在江南、四川、广东、西安甚至西藏的拉萨街头,都吃过各式各样的地摊,哪里似乎都比北京的丰富,也比北京的地摊要清爽些,这个有沙锅,那个就是炸豆干;这个有烤串,那个就有八宝稀饭。摊与摊之间还能互助做生意。可到了北京,都一样,吃上一百家,相当于只吃了一家。
不过昨天去吃了一次,发现我的印象也不准确。有家挺有规模的饭馆,摆的摊上,顾客却比别家的要少。当时为了赶时间也没多想,坐在那就点菜。结果羊肉串一上来我就明白了,想把烤好的肉从钎子上咬下来,还真得费把子力气。那肉特别结实,也特别费牙口。当时我就想,肉怎么可能做得这么难吃呢?因为在我的概念里,把羊肉烤好吃很容易,烤难吃,那还真得有些技术含量呢。
这就是好多商家的毛病。跟风就跟吧,但却从来没想过与众不同,不仅没想过与众不同,为赶个潮流,连质量都顾不得了,竟然忘了自己是做什么的。
犯同样错误的人,其实挺多的。就拿现在特热火的世界杯来说吧,这世界杯可带火了不少生意,餐饮自然不用提,连带着卖玩具的、做国旗的、倒服装的甚至酒后代驾的生意都跟着红火,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可在大把赚银子的队伍中,总有那么些个倒霉蛋,玩得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比如有些出版社,按照过去的经验,出了一大堆球星传记、世界杯史话什么的,结果是万万没想到,球赛过去一半了,这些书却少人问津,成了“世界杯商品”里的垃圾。
为什么上届世界杯这类书还火呢,现在就不行了呢?原因特别简单,四年过去了,人们获得资讯的渠道多了,还快捷了许多。上个互联网,什么图片宕不下来啊?什么球星资料查不到啊?还有那些东拼西凑的历史掌故,就连刚看球没两年的女球迷都能说出来,怎么还好意思往书里印呢?还是那句话,就算是跟风,也得跟得有点水准。这方面图书本来就不占优势,又何必以己之短去争高低。
实在说,问题的根源,还是凭直觉在做生意。直觉有时候挺准的,但这准是建立在对市场摸底的情况下。外面世事已经沧海桑田,可自己还老抱着过去的经验来判断,那直觉就会变成错觉,什么都不准了。
说起这些事情,突然又想起来自己钱包中那一大堆会员卡,翻出来数数还真不少,各个百货店、超市的,品牌专卖店的,居然还有电器城的。这些卡干吗用呢?只要消费就能得积分。积分又能干吗用呢?不知道。所有的商店都对积分语焉不详,最明白的解释就是:“我们的优惠措施还没制定出来呢。”看着这些会员卡,最长的已经有七年历史,最短的也三个多月了,心想当初把自己的地址电话留给那些商家可真是多余,这么长时间也没个政策,不会是成心忽悠群众呢吧?此时此刻,不由得念叨起中国移动的聪明来了。这些年有多少人一提起它来就咬牙切齿?可这回移动把手机费换算成积分,又把积分兑换成实物,一下就平息了不少怨言,还保住了好多客户,这不就是与众不同吗?
坐在夏天的晚风中,我一手拿着羊肉串,一手拎着扎啤杯,还得轰苍蝇赶蚊子,放下这个拿起那个,恨不能再多长出一只手来。心想北京人真是大有大的难处。人多了,这生意做得那叫一个糙。就不能再多动点脑子,做个什锦烤串出来?就不能找个小筐,专门放用完的钎子?就不能有个服务员,给送块手巾上来吗?特色,其实就是一眨巴眼的事情啊。
前一篇:世界杯,你个魔障
后一篇:许松鼠之十九:现场直击黄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