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灯走夜路

(2006-02-22 00:16:05)
分类: 猫村闲聊
点灯走夜路
文/老猫
家住郊区,回家必须得走一段村里的公路。这种路不宽,仅容两车并行,道路两旁没有路灯,路面也是坑坑洼洼——并不是没有人修补,而是经常有载重大卡车经过,没几天工夫,就能把路轧出坑来。
回家的时候,一般天都黑了,走到这种路面上,就得开大灯。大灯又叫远光灯,照得远,也晃人眼。因为路边经常有骑车的人经过,也有摇摇晃晃的电动小三轮,不开大灯,实在是心里没底。可问题也就出在这大灯上。你开大灯,对面的车也开,眼睛经常被晃得一片黑,别说看路了,连风挡玻璃上的雨刷都看不见。
按照规矩,双向会车的时候,双方要关闭大灯,开近光灯就可以了,否则很容易出危险,也很损伤视力。这个规矩,在考驾照的时候大家都学过。可是有人偏偏没这个习惯,大灯照开不误,还冲你按喇叭,好象他们是开者装甲车的法西斯。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一般都是踩刹车,看不见就停下呗,等人家灯亮的主过去再说。这也就罢了。还有的人,不知道当年的交通规则是怎么学的,把这个程序给记反了。远远地看他过来,是近光灯,到了眼前了,突然远光灯打开,好象是故意和你过不去。这一招差点要了我的命。那天正是下了大雪的第二天,路上结了冰,我刹车睬下去,车就跑偏了,赶紧拉手刹,这才把车停在了路边。
喜欢开着大灯招摇的,一般是大卡车,人家司机座位高,看着对面来车,管你是奔驰还是宝马,在眼里都是甲壳虫一个。不仅不关灯,而且还不减速,所以我见着大车,心里就先有了警惕,努力靠边,放慢车速。但最可气的还不是他们,而是小车。也不知道这帮家伙在哪换的灯,那灯的颜色,明显就不是合规格的,比普通的远光灯要亮上好几倍,像把剑似的直插双眼。安这种灯的,以农用三轮车居多,还离着有上千米呢,就看见一道强光穿刺夜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探照灯。有一天我迎面就来了这么一辆车,我减速,慢慢等着它过去。谁知车到眼前,不是三轮,而是一辆轿车,前面的大灯只亮了一盏,另一盏憋了。显然我留给它的量不够,赶紧打轮往路边闪,等他过去,心里觉得瓦凉瓦凉的。
其实打灯这件事真是一件小事。双方都改了近光灯,谁都能看清楚。可很多人的思维不这么走,他们的思路是:我看清楚就行了,所以我的灯光一定要强过你。这是典型的把危险留给别人的做法。也不想想,这危险是从何而来的?如果大家都自觉点,这事不用说,可一旦有人不自觉,那么就弄得特别混乱,是否看得见路,是否能安全回家,有时候还真得靠运气。
也不光在郊区是这样,城里照样有自己犯了错而不自知的。有天在加油站加油,朋友坐在副座上,我去给人家交钱。回来就看见一辆小面从出口方向逆行开进加油站,停在我的车前,远光灯直直地打进我的前玻璃,晃得朋友直拿手挡眼睛。小面的意思,让我们动作麻利点,他好赶紧加上油。我马上启动,缓慢地从他旁边驶过。由于实在看不清前面的状况,我开得非常慢。万没想到小面司机探出头来冲我喊:“你驾照是假的吧?会开车吗你?”那天要不是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和朋友拦着,我非和他打起来。
在交通法规的罚则里,灯光不符合要求的,或者不按照规定使用灯光的,要罚款记分。可惜的是,这一招对于喜欢开大灯的司机们似乎不太灵。为什么呢?因为有警察在眼前,他们立刻就什么规矩都明白了。去年北京市的交通罚款创纪录地达到了10亿元,我粗算一下,按照北京城有400万司机来说,平均一人大约有250元罚款。这个傻数里,因为灯光被罚的恐怕少之又少。喜欢开远光灯晃人的家伙们,多是在郊区活动,而那里,警察几乎不会出现。就算是有警察,从狂野大灯改成温柔小灯,也就是一动手指头的事,谁看得清啊?
这事要断绝根源,恐怕还得从验车抓起,另外一个,就是要好好整顿下汽配城,把那些不合格灯具的来源给断了。但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路上开的车,是来自祖国各地的,清理了一城一市,清理不了漫山遍野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速度一旦快起来了,人就容易飘飘然,优越感大增,感觉这世界尽在掌握。没完没了地开大灯,就是这种优越感导致的。好多可以避免的交通事故,也是来自这种优越感。其实那汽车有什么啊?不就是一发动机,外面罩一铁壳,再安几把椅子吗?
我们附近的村子里,常有汽车优越感很强地飞驰而过。感到受威胁的村民们想出了损招:把拐弯处挖得凸凹不平,再泼上几盆凉水,到冬天一冻冰,开什么都得减速慢行。你说这是何苦呢?
所以,提个合理化建议。在交通提示牌上,除了写“请勿酒后开车”之类的警示语外,再加上一条:“您开的是汽车而非坦克,请合理控制情绪、速度以及灯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衣橱记忆
后一篇:2006年1月说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