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朱老师新著《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

(2021-06-19 07:14:57)
标签:

朱老师

新教育实验

分类: 教育有感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品读朱老师新著《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
吴礼明

  朱老师这部大著《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敬捧于手,读来很亲切,也很特别。
  亲切,是因为2002年,当朱老师开创新教育在线网时,我是大受其惠的无数教育人之一。在昔作《2003年:人生的忙与转捩》里,我曾深情回忆道:“在朱永新、李镇西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教育在线影响面覆盖大江南北、教坛内外,……我也在其中感受着,成长着。朱老师说:‘守一寓草舍,做天下文章。’这是何等的豪迈和气派啊!”
  而2007年去苏州开会,还受到朱老师的款待。要知道,他的时间是何等宝贵!他俨然也温,虽身居高位,仍然是一位纯粹的学者和教育家。这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
  说特别,是这部著作的编排体例,将作者十个章节的“成长经历”编入,与后面“理论与实践”构成清晰的关联性。这一点,图书编辑是深知教育的。
  我曾将朱老师涉“成长经历”的三篇文章编成一体,擅命为《滴石斋纪事三则》,刊登于敝校校刊,以飧我校师生,反响很大。与此同时,我也做了一些探究。
  读朱老师的成长故事,感触太深。他有幽默而严格的父亲和乐观而柔韧的母亲,使他自小在家和在校的主动性、参与感都很强。尽管当时物质条件匮乏,健康精神的发育则很充分。在度过了“对错交织”的基础教育段之后,他又进入了一个让其主动性和参与感更强的高等教育生活。无论是中学热中于文学创作,还是大学的疯狂阅读、诗歌创作,还是在严师燕国材先生带领下沉浸于浩瀚的知识海洋和用心编写教材而开拓学术探索之路,以及与好友诤论与拼命写作,都激情燃烧,为一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学术和知识的基础。
  而积极向沈荣芳先生、苏东水先生等大家请教,又让年轻的朱老师在工作以后,学问、事业和视野都继续获得生长。
  在这里,让我想起著名的“君子有三乐”来。孟子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乐中,亲情之乐是根本,个体处世之乐因充分的健康、个性的发育成长而显得能量充沛。
  从以上朱老师的经历,似不难看出。
  从教育角度来看,前两乐是后一乐的基础。这是因为,由这样的人从事教育,依照自身的成长环境和个性发展去开发和培育受教育者的灵魂、思想和情感,充分的成长之乐与泰然的因应之乐,使他满眼所及都是可塑的英才,遂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正是心怀这样的英才善念,朱老师发起了声震全国的新教育实验。
  这当然有朱老师独特的内驱力,我也完全相信起初是受到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要言的启发。而从“君子三乐”里生发,在我看来则更具生长性。
  当朱老师意欲发起新教育运动时,其思想与学理,德行和心理,一切的条件和资质都差不多具备。这是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积极的正念;从不可能到可能,是激情和热情使人实现了跨越。从1999年湖塘桥中心小学开始,朱老师带领无数一线老师“戴着镣铐跳舞”, “再塑英才”——培养出数不清的名师和名校长。而2002年又抓住两个契机,开通教育在线和选取玉峰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实验,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一所所实验学校掀起了新教育热潮,硬是在应试体制的包夹里,捅破了沉沉暗天,让无数人看到了乌云背后璀璨的阳光。重行动,生智慧,燃激情,逐梦想,新教育风靡全国,形成了教育世界里最富生机的风景。
  从2003年开始举办全国性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年年有主题,有议题,有总结,有倡议,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文化发展不断引向深入。2011年开始,又不断举行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让中国作风的新教育与国际教育进行对话和交流。
  截止2020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5600多所,共有600多万师生参与新教育实验。再育英才无数,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展读朱老师大著第二部分“理论与实践”,重温并纵观,新教育实验由点及面、由简而巨,蔚成中国教育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我以为是由于以下的一些特质。
  一是注重日常和常规化措施,注重做、实践和可操作性。
  这显然是融入了传统教育的有效做法,注重德行培养和行为、实践能力的养成。比如依照良好习惯的养成,推进每月一事,包括读书、思考、遵守规则、锻炼身体、感恩等。同时注重晨诵、午读和暮省的教育生活方式。又注重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忠诚、爱国、博爱、为民、公平、正义等大德,与孝顺、良善、自尊、自主、自爱等私德,以及合作、包容、协商、守法、理性、诚信、友善等公德在内的大德育课程设置。
  二是坚持教育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注意不断推进和可完成性,并渐进达成教育的终极性和完整性。
  新教育从最初“六大行动”渐增至“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不断改变教师成长模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校的发展模式:一则深刻地体现了教育的行动和实践性,二则不断推进和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育第六届研讨会正式提出了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使新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旗帜更为鲜明。在继续深化教育作为行动方式的同时,认为教育本身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这是教育维护自身尊严的一次庄严宣告。所谓完整,是教育关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于一体的无缺的认知,是塑造完美人性、建设美好社会的不可分割的诉求,是教育使人成为人所理想样式的无二的追求。
  三是彰显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来都不独依单个的力量。朱老师不吝利用自己身任要职尤其是任职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身份,加强民间力量与政府、社会组织的互动、合作和深度融合,将新教育做实做活做得更加丰富和精彩。这是自汉代以来、更是宋代以来,文翁、胡瑗、朱熹、王阳明、曾国藩们为官兴教的优良传统的延续。
  为营造教育效应,朱老师创设新教育在线网,举办一届届研讨交流会,凝聚了巨大的人气和场效应。来自全国地域迥异、学养各异、背景不同的教师,热情参与,坦诚交流,从思想理念到技术操作,充分体现了思想的交锋、心灵的沟通的特色。自然,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人心驰神往,乐此不疲。20年来,通过这样的机制,朱老师让一批批一线教师成长为学术坚实的力量、教学卓越的名师,这在整个中国教育史上是很罕见的。
  这就是朱老师的加强政府与民间力量的融合,加强群体教育的熔炉功能,加强帮带的相互效果,突破从优秀到卓越瓶颈的特效法宝。
  四是凸显新教育实验的学术和科研力量。
  尤其在项目开发、课程开发和新教育诸多学段书目开发等上面,朱老师不仅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还充分联合诸多高校力量,甚至亲自培养新教育研究力量,为新教育的不断扩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一届新教育年会的召开,据我所知,新教育研究团队都付出很多。比如新教育儿童课程“毛虫与蝴蝶”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精神配餐有关小学、中学、大学和教师每个系列一百种推荐书目的研制等,关涉重建民族共同核心价值和文化认同、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更是耗费了新教育智库巨大的学术心力。
  特别是十大行动里“研发卓越课程”,涉课程创新、知识联系、认知体验、智慧转化等方面,具体涉生命教育课程、智识教育课程、道德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和特色教育课程在内的新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每一大课程内部又有目标设置,核心概念,不同阶段、不同维度的科学课程细划。比如生命教育课程,细分3大领域,又再细化为14个学习模块,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又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主题。如此浩大的课程工程,所耗费的学术研究力,又岂是一两所高校学术力量所能胜任?
  为推动教育变革,朱老师还发起成立了两个民间教育组织: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前者加强政府、学界、企业界等无边界交流,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后者以举办世界教育前沿峰会等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集会交流和讨论。这两者的社会反响都很大。
  大量的科研投入,使得新教育实验有了科学可靠的基础。这与古代实体达用之学、经世致用之学可谓是无缝对接。讲求教育的目的性,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具体方案,强调知行合一,避免了实验的任意和浮泛。在书中,朱老师坦言所培养的博士生,都以新教育实验为主要研究方向。可以说,为新教育,朱老师是倾尽全力的。
  五是不断激活和激励师生的热情和能量。
  朱老师治思想史、系统管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出身,根植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从积极人格出发,通过一项项教育行动,来增强个体积极体验,尤其是教育过程的生命性和幸福感,并对教育未来怀有强烈而完整的福祉诉求。这就从师生的内心燃起教育和学习的激情,不断激发潜能,强化成就感,从而自我塑造,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同时,又通过群体、社会文化等环境塑造,来增进个体间影响与交互作用。
  而这一心理学效能的发挥,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诸多倡导是一致的。比如儒家讲“正心诚意修身”,讲“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以及“人人可以为尧舜”等,都意在持守正念,激发内在,不断增强师生在面对困难时的热情与主创性。
  六是最为核心的,是作者坚定的政治意识和家国情怀。
  在回答一生中最自豪的学术成果是什么时,朱老师说:“毫无悬念,我会选择新教育实验。”
  20年风雨,20年坚持,20 年发展,展于世人面前的新教育无疑是影响和成就千千万万人的巨大事业。这方面,朱老师在书中用专章陈述“用学问报效国家”,体现了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可以说,这是一根贯穿全书的主线,既是他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他工作的汇聚点。
  比如谈新教育阅读,朱老师说,“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都仅将阅读看着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起着关键作用。”“阅读对我们不断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淳化社会空气,建构核心价值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我们未来的终极前前途,我们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阅读。”
  在“研发卓越课程”的“生命教育课程”部分,关于“幸福人生”目标,朱老师要求“超越小我,关心国家、社会和人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
  这样的家国意识、拳拳之心,在书中是随处可见,读来令人备受激励和鞭策。
  这就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大地的中国意识。
  陶西平先生评价朱老师说:“正是有这种教育家的担当。这种担当,就是高度的责任感,就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这种担当,体现着胸怀、勇气和格调。”刘道玉先生也评价道:“新教育实验富有成效之处,在于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职业倦怠、理论实践脱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成果。朱永新也成了自陶行知以后知行统一的著名的教育家。”
  诚哉斯言!凿凿斯言!

  读完朱老师这部厚厚的大书,仿佛又经受了一次人生和思想的洗礼,收获自然是充盈而丰沛的。
  仍然记得2007年11月的一个深夜,我在教育在线论坛发帖文说,“忽有感乡贤刘海峰先生之言,以为‘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读罢而忧叹”。没有想到次日清晨,朱老师复曰:“忧而叹之,起而行之!”仅此八字,不啻振聋发聩。行动就是力量!已无法再用语言来表述这一语对我的醍醐开悟了。
  (2021年6月16日)

品读朱老师新著《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

品读朱老师新著《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

品读朱老师新著《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

品读朱老师新著《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