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足球体育克罗地亚人德国人施魏因施泰格 |
分类: 评球论足 |
盛名累死多少英雄好汉
文/剑剑飘红
德国对阵克罗地亚一战,赛前就被很多人涂抹上了“复仇战”的色彩: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志向远大的德国人被克罗地亚人一记闷棍赶出了四强,这回,头顶世界杯亚军光环、拥有世界杯头号射手克洛泽的德国队,怎么会瞧得上少了苏克、日见破落的克罗地亚啊。复仇、复仇,真是复仇的好机会啊。
但比赛一开始,相信德国人就发现了风头不对:面对巴拉克、克洛泽这些世界级球员,克罗地亚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队员似乎技术上倒更占上风,连续的过人、精准的传球、又准又狠的铲断,搞得德国人手忙脚乱、心火上升。与笨手笨脚的德国队员比起来,克罗地亚人依稀让人看到了巴西足球的影子。要是德国人足够地实事求是,赛后他们一定要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在足球一项上,德国人从来都没有发扬这个民族在工业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到德国的汽车,德国的大型工业设备,全体世界人民都要为德国人在这些产品上表现出的高人一筹的技术含量树一下大拇指。但提到德国足球,人们最佩服从来就不是他们的技术,而是那些莫须有的坚强意志力。德国足球史上一次次经典的翻盘,被人看作是德国人意志品质的集中显现,至于当时德国球员的个人技术到底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却一直没有人提起。被世界人民吹捧的多了,就连德国人自己也沾沾自喜起来,他们无比坚定地认为:坚强的意志足以弥补队员个人技术的缺陷,与坚强的意志比起来,浸透着无聊的个人主义作风的小技术,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德国足球的每一次成功,本不仅仅是意志品质的功绩,但说的人多了,就连德国人自己也相信所有的成功都仅仅靠意志力就可以取得。德国足球于是就此走上了歧途:不是埋头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而是冀望于每一次靠着坚韧来暴冷。回到今天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面对同样坚韧、同样身体条件出色的克罗地亚人,是个人就应该想到应该靠灵活的脚下技术来牵制对方。但为了所谓的意志,所谓的坚韧,勒夫坚持重用跑不死但技术含量却偏低的弗里茨,而让个人技术出色的施魏因施泰格坐上了替补席。直到比分落后,无奈之下勒夫才让施魏因施泰格出场,而他出场后在左路的盘带,有目共睹地给克罗地亚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一个人,一个球队,出名总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旦名气大到吓人,一旦你被各种用心的人以某某名义捧上神坛,也就到了该完蛋的时候了——尤其是当你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个神的时候。同样为名所累的还有意大利队,人人都说他有一条混凝土的防线,于是面对荷兰,他们毫不畏惧地与对方玩技术、玩进攻,结果怎么样?0:3,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突然想起在韩寒的博客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什么坛到了最后都是祭坛,什么碑到了最后都是墓碑,这句话今天这个时候送给德国队和意大利队,再合适不过了。他们都是被名声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