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评球论足 |
足球三属性看球员留洋弊端
今天闲来无聊,随便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博客,随着多篇文章一一进入视野,我自己一时间也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坚定的球员留洋反对者。
从《留洋“板凳军”救不了中国足球》,到《欧陆豪门的“媚眼儿”与中国足球的“性幻想”》,再到《董方卓的奥迪A3拉不动中国足球的破车》、《董方卓+郑智,赶不上一个宿茂臻》《坚信球员留洋无用最该留洋的是谢亚龙》、《师夷长技治标难治本中国足球需要彻底革命》……粗略数下来,博客中竟有10多篇“看起来”是反对球员留洋的稿子。
但其实我自己一直都不承认,自己是个思想保守的人。许多网友在留言中指责我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我认为是他们曲解了我的本意。其实,上面提到的那么多文章,其实都只有一个题目:留洋救不了中国足球,这和反对留洋其实完全是两个概念。
但今天,我要认真写一篇反对球员留洋的稿子。因为我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思考之后,终于发现,球员留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对中国足球发展有着不可小视的危害。下面从足球的三个属性详细论述一下球员留洋的弊端。
一是足球的体育属性,决定了球员留洋是“金牌体育”思维模式下的功利性行为,是对体育运动本质的误读。球员留洋所解决的只不过是个别人的技能问题,即使国家队因此水平提高了,也不能理解成中国的足球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更别提什么“增强人民体质”了。留洋催生了个别的明星球员,提高了国家队的比赛成绩,但中国的足球人口不会增加,中国更不能成为真正的足球强国。有人经常拿非洲球员留洋的事情来论证中国球员留洋的必要,但非洲的足球氛围是中国能比的吗?在尼日利亚,孩子们光脚在乱石遍地的街头踢球,中国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吗?
二是足球的经济属性。足球作为一种产业,早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共识,据说在意大利、英格兰这些欧洲足球发达国家,足球对GDP的贡献都高大几个百分点。足球产业最大的利润来自哪里?我想贝克汉姆的例子大概能够让你知道一切——那就是眼球。有了亿万球迷的关注,足球才得以成为财富的制造机器。但很不幸,球员留洋恰恰是对中国本土足球联赛的沉重打击——有了在欧陆豪门拼杀的明星,谁还关注低级的中超?就像篮球,走了一个姚明,还有多少人看CBA?表面看来留洋的是个别球员,实际上带走的是中国足球赖以发展的财源。
三是足球的游戏属性。足球说白了只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游戏,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得到快乐。而我们赋予球员留洋的浓重的功利性,早已经让足球脱离了游戏的本质。一个个动辄将“振兴中国足球”、“不给中国人摸黑”挂在嘴上的海外球员,能有快乐吗?一个个整天为了主力位置提心吊胆的留洋球员,能够得到快乐吗?还有球迷,看着自己喜欢的“中国先生”连个大名单也进不了,还快乐吗?
综上所述,球员留洋,其实就是功利足球、金牌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形象工程,对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来说是治标不治本。即使中国足球因此风光了一时,也难以风光一世。中国足球,还是需要真正的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球员留洋,其实就是功利足球、金牌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形象工程,对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来说是治标不治本。即使中国足球因此风光了一时,也难以风光一世。中国足球,还是需要真正的解决办法。
推荐:鲁能精英博客群:
http://q.blog.sina.com.cn/luneng
前一篇:申花联城合并 鲁能的机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