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朔读《红楼梦》小札(一百五十七)

标签:
常朔读《红楼梦》文化半哄半赚 |
分类: 常朔读《红楼梦》小札 |
半哄半赚
常朔
“失落”独女,房屋被烧后,又难以在田庄安身,甄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封氏和两个丫鬟投奔他岳丈封肃家去。
封肃见他女婿如此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还好,甄士隐折变田地的银子还有些,自然要拿出来托他岳丈“随分就价”置些房地,这也是为今后的“衣食之计”。不料,甄士隐所托的岳丈封肃并非良善之辈,“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这甄士隐本是只知诗书琴棋花鸟茶的“读书之人”,自然“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撑了一二年,越发穷了下去。
像甄士隐这样“不惯生理稼穑”的读书人,富足时,他这“神仙一流的人品”,自可悠游岁月,只管抱膝而坐,吟风弄月而已。一旦发生变故,潦倒不通庶务,贫与病双管齐下,会让他一夜间憔悴不堪,尽显“狼狈”之相。
“如此狼狈”而来,甄士隐并没有换得岳丈封肃的同情,不但冷嘲热讽地说些“现成话”,极尽挖苦之能事,还榨取甄士隐所省无多的钱财,“半哄半赚”,只弄些“薄田朽屋”,和打发讨饭的差不多。
“半哄半赚”,连哄带骗,封肃将女婿甄士隐落难后,本来不多的银子,塞到了自己的腰包。有“宿慧”的甄士隐,也只能叹“投人不着”了。
世间不是桃花源,总会有诸般不义,明白了这点,我们再来看封肃的“半哄半赚”,就释然多了。我们不应站在局外旁观者的角度,来批判封肃,而应力争回归“局内”,设身处地,假使“我”是封肃,是不是还不如封肃?“半哄半赚”,是不是“我”亦有此心?
莫叹人心不古,从收拾“我”心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