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常朔
常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05
  • 关注人气: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朔读《红楼梦》小札(九)

(2014-10-16 22:06:17)
标签:

常朔读《红楼梦》

甄士隐和香菱的宿慧

分类: 常朔读《红楼梦》小札

父女的宿慧

常朔

 “疯癫落脱”的跛足道人“口中念着几句言词”从“露出那下世光景来”的甄士隐身边走过,甄士隐问道士:“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好’‘了’‘好’‘了’。”道士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道士的玄妙回答,让饱尝苦难的甄士隐马上开悟,并无限苍凉地注解了《好了歌》,这恐怕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宿慧”。

 细细想来,甄士隐的“宿慧”是有根底的,他在家道殷实时便有一种非同流俗的生活,“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心中有一种悠然的气象,因此能尽抛“俗务”,“每日只观花饮酒,酌酒吟诗为乐”,这样“神仙一般的人物”身上自会有一段天然的“宿慧”。

 有“神仙一般”的父亲,必然有“神仙一般”的女儿,甄士隐的女儿香菱自小便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可谓天生丽质,用宝玉的话是“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在与黛玉谈诗时,香菱就颇有宿慧,她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深悟禅理的宝玉听了香菱的话,知她得了诗中“三昧”,只两句便“得了”,真应了“会心处不在多”这句话。

 “宿慧”是佛家用语,这是一种超过常人的智慧,认为这种智慧是宿世(即前世)带来的。甄士隐和香菱父女血脉相通,各存一段只可意会不可言表的“宿慧”,而这种不可言表就令人思之不尽了。

 

常朔读《红楼梦》小札(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