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
(2012-05-23 09:31:28)
标签:
杂谈 |
07年9月,德国舞蹈家皮娜·鲍什(Pina
形成于70年代的德国的舞蹈剧场,其内容与形式可随心所欲的自由串连,通过音乐、戏剧、舞美设计、道具等可任意调动的相关手段,透过表演者的肢体,以人类情感为主题,对社会提出观察或批判,演员在舞台上不再只是单纯跳舞,而是以强调动作性为由,将平日的生活动作以及积累的内心动作尽情放大,整个剧场空间里强调的是作品的戏剧张力和人物刻划,表演内容则综合了音乐、舞蹈与剧场形式等各类元素。
不是戏剧不是舞蹈,在这种形式底下,导演和舞者在单纯的舞台上自由的创作,“比如在形式上,可以大量运用歌剧、音乐,甚至舞台设计的形式,创造更加广泛的空间,可以任意运用舞台上的道具,可以说话或不说话,跳舞或不跳舞。而在内容上,‘舞蹈剧场’可以包容很多东西,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芭蕾舞剧,可以泛指任何艺术或者生活”
用一个非常不一样跟我们一般人对舞蹈观念有突破性的有点像戏剧有点像舞蹈这样一种方式来做舞蹈,可以看到,当代整个表演形式的一个突破,戏剧不再见得是纯戏剧,舞蹈也不再只是一个脚步、舞步的一个抒发而已,很多时候,二者是融合的。其实,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互相融合和渗入的东西,美术、戏剧、舞蹈、音乐,都没有那么明确的界线。
皮娜·鲍什的舞台空间已然是她关注社会主题的符号,像是舞厅、教室、码头、卧室、酒吧等,“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和其他创作者的最大不同点是,她和长期合作的舞台设计家所创造出来的舞台空间,经常让人印象深刻:以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同名音乐编成的《春之祭》(Rite
2007年9月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的《穆勒咖啡馆》,开始的时候,舞台很美很平静,一个安安静静的咖啡馆,全场的巧克力色,桌椅错落有致。所有的男表演者、女表演者,一开始都是穿西装、晚礼服,每一个都美的不得了,可是在这美的里头,总是让人那感觉有什么地方是好像出了点差错,椅子,本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对象,在《穆勒咖啡馆》的空间当中,椅子却传达出一种位置和秩序的概念。作品以编舞家小时候在咖啡馆长大的回忆为依据,每一个人都穿的很正式,在狭小而堆满了椅子的空间中舞蹈。舞台上梦游般的皮娜·鲍什,两个不断拥抱不断分开的人,还有一个不停将椅子推开、扫除障碍的角色。越到后来,满场的桌椅乱七八糟,到最后大家都衣衫狼狈之外,整个舞台像个废墟一样。一连串的重复之中,微妙的转变慢慢的显露。那种完美的期望跟那种破坏,在很多很具象的里面观众便得到了一些讯息,慢慢这些讯息累计了以后又产生了一种抽象的一种的概念,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人,活生生的人,和真实的生活环境。有很多东西是因为跟生活这么接近所以特别感人。整个空间传递给观众的,是凝聚出来的感动。
剧场空间在皮娜·鲍什的《穆勒咖啡馆》里产生了一种特定魅力,黯淡与单调常给观众一种不安或不祥的兆头;全场布满东西有时又透露着疯狂的暗示。看皮娜的作品,会有一种就是真实生活跟表演的作品分不开来、切不开来的感觉,每次探讨到人性的很深层的地方,在放大的剧场空间当中,人跟人的情感纠葛,爱跟恨,放大而又平静。“皮娜事实上有很大很大的渴望想要说更多的东西,这个东西已经超越了她自己的背景身为舞者所能够表达的,所以她需要借由戏剧的手法还有语言,还有很多的道具、布景、人的长相一起来表达她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在《春之祭》里,舞台上铺满真实的黄沙;选用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编舞,故事描述一个异教的祭典:长老围绕在外,少女们被要求跳舞直到死亡,而她是他们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皮娜·鲍什巧妙的在舞台上铺满黄沙,整个空间具有了一种远古时期的竞技场的感觉——一个生与死的较量的场所。这个舞台也为舞蹈演员们营造了一个“物理的”活动空间。大地已不仅仅是与剧作内容相关的比喻,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运动,舞者在演出的时候必须更强烈的抵抗地板的重力,整个舞台空间具有一种天然的重量和献祭仪式的残忍。一开始地面是光滑的,到最后变成了一片混乱的战场。泥土沾到了女人们薄薄的衣衫上,涂满了她们的面颊,沾满男人们裸露的上身。这个庞大的群舞的作品,在个人与群体的动作间,舞出了心理层面的恐惧,也凸显了两性的冲突。
台湾国立中正文化中心艺术总监杨其文在其文章《简洁·入世·热情马祖卡》中谈到皮娜·鲍什的另一部作品《热情马祖卡》,“空间设计由一个白色不对称的封闭式舞台矗立在观众眼前,又像是一个明显的假镜框,它好像限制了空间的发展,与舞者的互动关系也令人好奇。但是在白色围成的框架中,却从左舞台蹦出一股仿如奔泻而出的黑色熔岩,在一条无尽窜出的河流中,蜿蜒从舞台中央高点,向着舞台下方而下。不规则呈现的立面安排,巧妙的配上投影所造成的视觉交织平面,这个舞台或前进或后退、或深远曲折或贴近距离,在在都发挥无限的空间想像力,平实中的黑白对比,对应于社会的极端两极,却也不谋而合。”
对皮娜·鲍什的剧场空间,杨其文这样评价:“是一个多方视野,是重叠空间的绝佳写照。在充满动力的形式中,沁入观众的心灵,舞台上散发的震撼力与不可预测的空间深度,将混乱的社会秩序展露无遗。”
在皮娜·鲍什的作品中,剧场是世界,世界是剧场。她善用简单的取材、直接的陈述,藉由事物的比对来呈现议题的特性,是一种感知的过程,她让我们实际感知到内在心灵对这世界的意向,而非外在世界的本身。她运用简洁又单纯的空间,结合创意与舞者,让舞蹈激发出源源不尽的层次空间,将流动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
从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在做一个很大的转换;从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真切的摆在舞台上;从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为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