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鉴赏文学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儿童的文学鉴赏能力比成人为低,多数情况下需要有教师、家长或其他成人的适当指导。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化程度的差别,作为独立的鉴赏主体,儿童对文学的鉴赏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1)偏重直观感受,以感受性阅读方式进入作品。具体表现有二:一是重视第一印象。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开头、装帧、插图、版式及开读后的“第一感受”,对儿童读者的阅读选择或继续阅读有着直接影响;二是重故事情节,希望作品出故事,而且越快越好。
(2)易于情感投入。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理智较差,也因为经验和知识的限制,他们对作品中描绘的情景,会信以为真,因而在鉴赏作品时,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投入情感,更容易参与到作品中去,与作品中的人物共苦乐同悲喜,甚至会忘记自己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
(3)善于模糊解读。由于受到教育水平的限制,儿童在解读作品中,往往会遇到他们弄不懂的地方,比如不认识的字词,不能理解的句子等。但他们却能跳过不懂之处,根据自己的解读,将形象进行重构、组合和补充,从而大体地把握作品的内容,获得一种朦胧的整体的审美感受。
(4)拙于鉴别评判。儿童对作品的评价不像成人那样,从主题高度、形象塑造和艺术水准等方面来进行鉴别评判。他们一般缺少理智的冷静的分析,而是凭自己的阅读感受,用“好看”或“不好看”、“有趣”或“没劲”这类情绪化的语言,来表明他们对作品的评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