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挖掘主题活动中的有效资源引发幼儿主动学习

(2014-10-09 08:59:04)
标签:

主动学习

有效资源

主题活动

分类: 幼儿园教育

挖掘主题活动中的有效资源引发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照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努力开发城郊特色环境与社区资源,有的放矢地将周围良好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逐步引入到幼儿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使环境和社区资源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金钥匙。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的合作伙伴,社区是可贵的教育资源,教育是多元的、开放的,让幼儿走向自然和社会,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能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快乐成长。因此,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注重了挖掘家长、社区和自然的教育资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丰富幼儿感知经验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主题活动中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同育儿。让家长由被动的配合者成为了主动的参与者,由客体成为了教育的主体,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实现家园共育。

    (一) 第一步:从“引领”到“共育”实现家园角色转换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搞好家园合作,必须本着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与家长平等合作。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1.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

3.在家园共育中,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有效利用家长资源,真正实现共育。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 第二步:从“参与”到“共育”实现家园同步发展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整合主题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

1.创设了专门的主题专栏,了解幼儿园教育。班门口设立专门主题专栏,如主题“驿站”、主题“你我他”等等。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把主题教学的计划和网络图醒目地展示在主题墙壁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并在公布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温馨提示”等栏目,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并随着主题的开展进程,及时的把主题开展的来源、教育目标、主要活动、资源利用以及主题开展过程中的照片、收获、孩子的发展等等的文章等等在此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从而更好的走进幼儿园教育。

2.请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的全过程,走进幼儿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们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警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厨师、也有的是导游,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难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请家长走进课堂。

主题《人体的秘密》医生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讲解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受伤了应该怎么办;在开展“好吃的萝卜”的主题活动中,邀请班里的厨师家长给孩子表演用萝卜雕刻出的各种食物;在开展“绿色环保”主题活动中,班里有一个家长恰巧在林业局上班,她给孩子不仅带来了各种资料,还给孩子带来了一棵榆叶梅,和孩子们一起种在了幼儿园,成为他们的班级树,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在家长成为教师的过程中,他们深深感受到幼儿教育的内涵,理解了老师、理解了孩子,转变了观念,主动走进了幼儿园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主体。

  

 3家园共育,拓展教育空间

(1)共同搜集、共同学习,拓展学习途径

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如在“桥”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桥的书籍、玩具、光盘等资料,到后来用废旧物制作展示墙和各种各样的桥,孩子们对桥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桥的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桥的种类、结构;有的涉及到桥的作用,还有的涉及桥的历史,在家长和孩子共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拓展,共同发展。

(2)亲子共育,拓展学习经验

主题活动中家长最喜欢参与的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如在开展迎新年主题活动中,我们采取亲子活动的方式,在班级内寻找巧手家长。最终,马宁妈妈和新淼妈妈愿意带着孩子们布置教室。新淼妈妈还将在电视中学到的西方做桔子灯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自己出资买了丁香和桔子。在活动中,新淼妈妈和马宁妈妈教大家剪拉花的方法,教师指导家长如何正确的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家长和孩子们同动手,制作了漂亮的拉花。许多家长和孩子在园学会了方法,回家后又指导孩子剪了许多拉花带来,把班里装饰的漂漂亮亮。在开展“报纸”主题活动中,班内就开展了“亲子读报”活动和“亲子制作”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选择报纸,学会了怎样读报的方法。孩子们还和家长一起进行了报纸的亲子制作活动,当家长看到孩子们穿上服装进行表演时,不仅在参与中了解了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同时也增进了和孩子的情感,更加的理解孩子,找到了适合的教育方法。

(3)共同策划,拓展展示空间

在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开展别具一格的主题展示活动,目的是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并对家长的大力支持给予回访性的展示。

如:中班主题活动《瓜瓜城堡》的展示活动

孩子要进行瓜瓜时装会,孩子们要穿上各种不同瓜形的时装进行表演,心灵手巧的家长们聚集在一起,与教师共同商量活动的开展。家长与孩子共同设计瓜形服装的款式,收集制作服装的废旧材料,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亲子游戏的快乐,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家长们进一步了解了亲子活动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们还请家长朋友们自愿报名也参加表演,由孩子们当指导老师。走猫步的时候怎么扭屁股、摆什么样的姿势、怎样展示自己服装的特点等等,孩子们教的有模有样,家长们虚心好学。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孩子们收获喜悦与自信,增进了亲子、师生等各方面的情谊,使家长更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更加懂教育。

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探索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孩子是社区的一分子,社区这个大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都对孩子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知识经验,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社区物质环境

社区是孩子们生活的大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身边的社区资源很丰富。我们注重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让幼儿融入大社区这个大环境中去,与社区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触,了解成人的劳动、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增进幼儿对自身、他人、社会的理解,从中亲身体验并懂得爱、奉献、快乐,将幼儿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社区服务中。 

在《为我们服务的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与社区进行联系,了解在社区为我们服务的人们,孩子们走进社区的每一家店铺进行调查活动,来了解为我们服务的人们的工作,及服务的方式等。调查结束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进行集体、小组的交流,把自己了解的信息进行分享。有的小朋友讲了自己和售货员进行交谈的过程,阿姨还告诉我,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法,手语,看我还学会了……。

(二)感受社区人文环境

    社区的文化环境是我们要挖掘的教育资源,具有审美价值的雕塑和风景,是孩子们欣赏的优秀作品。社区还组织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是我们要抓的契机了。让孩子们参与到活动当中,使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各种文化知识。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在社区还进行了包粽子、赛龙舟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活动来了解民间节日。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六一游园活动”、“快乐中秋结”、“与光荣院的爷爷奶奶过元旦”、“妈妈的节日”等,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了解了各种节日、纪念日等对人们的影响与重要意义。

要有效的利用社区资源,就必须求的社区人员的配合,提前与社区的工作人员联系让他们了解我们活动的目的。因为只有充分准备的活动,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如:“走进社区——我市环保小卫士”的活动,我们与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联系,请他们为我们讲解社区的一草一木的名称,为我们介绍种植花草的基本方法,激发幼儿保护花草的意识,孩子们主动发起为花草树木浇水的行动,活动后孩子们还引发了进行环保活动的倡议,进行健身设施和休息长廊的美化和卫生清洁。通过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实践和交往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增进幼儿对事物理解具有积极作用。

三、巧妙融合社会资源,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善用社区教育资源,将社会教育资源巧妙的融入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把孩子带进社会大课堂中,对于发展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走进大自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乐园,向孩子坦露着真实,它以独特的神奇和奥秘吸引着孩子、呼唤着孩子,陶冶着孩子的情操,培养了孩子的探索意识,多元化地给孩子展示了一个动静交替、美若壮锦的世界。春天,我们和孩子们开展远足活动,到空气清晰的大自然里去,清脆的鸟鸣,淡雅的鲜花、嫩绿的小草,一只小蚂蚁,一条小瓢虫,这一切都成为孩子们的关注对象,热点话题。秋天,我们和孩子们开展秋游活动,到香山去赏红叶。比一比谁先爬到山顶、看一看谁找到的红叶种类最多。看谁是公园小主人,爱护花草树木。谁是爱护环境的小主人,把垃圾扔进垃圾箱。这是孩子们的实践基地,他们把日常学习到的知识经验、养成的良好习惯都拿到大自然的课堂中进行检验。让每一个孩子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真正的活教材。

(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素材,我们带孩子们回到现实生活,体会生活的本色,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我们与本地区富有特色的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我们的社会实践基地。如,在红薯种植基地,幼儿认领一片土地,在春天时进行播种。他们学习各种种植技巧,了解耕地的方法,用心播下一粒粒种子。在秋天时,他们一起去挖红薯,找一找谁的是红薯大王、比一比长短粗细、尝试一下如何洗的干净,探讨一下怎样吃味道更好。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一根根红薯,更是一种方式、方法、无穷尽的生活经验。

(三)开辟参观场所,增强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主题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是直观、具体的。于是,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内容,开辟了许多参观场所,让他们带着问题参观,参观后提出问题。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学习,又能够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如:在开展动物主题活动时,我们带孩子参观动物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到那里一一找答案。在开展水的主题活动时,我们带孩子参观污水处理厂,感受到水资源的可贵,激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开展图书主题活动时,我们带孩子参观图书馆,感受图书的无限魅力。

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幼儿的学习呈现出直接性、经验性与独特性。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进行学习.教育过程成为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身心愉快发展的过程。教育真正实现了人的发展,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孩子的潜质、有目的地提升幼儿个体的发展目标奠定了现实基础。

家庭、社区蕴含的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元的,幼儿和教师必须立足教育的实践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适时适当引入各种教育资源,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  同心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