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优秀的学生学习什么?

分类: 公文讲话 |
向优秀的学生学习什么?
——在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学生表彰会上的讲话
(2024年5月10日)
徐维
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期中考试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学子,激励全体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成绩,努力考试理想大学。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受表彰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正式讲话之前,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这里有一段介绍。徐维,1982年生,安徽潜山人,中学一级教师,现为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物理教师。主持省市级课题3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0余篇,参编教材教辅多本,出版专著《班主任工作100问》。获安徽省2018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安徽省“江淮好班主任”、安庆市班主任工作研究带头人、安庆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这里面的任何一个业绩、一个荣誉很多老师一生都难以达到。只说两样:
出书出了两本,两本都是公费出版的,其中《班主任工作100问》被列为全国教师暑期阅读书面,在中国教师报作为教育管理类八本书之一,面向全国教师推荐。
江淮好班主任,全省只有10个人,安徽青年报以《“江淮好班主任”是怎么“炼”成的》做了专题报道。
介绍自己不是为了炫耀,就是炫耀也没有必要和你们炫耀。主要是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人,不会和大家乱说。等会大家听得会认真一点。
说老实说,原本像这样的场合我一般都不喜欢讲话。今天要说的原因是期中考试结束那一天晚自习,我发现有学生在教学楼之间的广场打球,我觉得不可思议。下课十分钟,你就这样需要放松发泄,需要这样的大运动来调节自己吗?我再想问问你,下课十分钟,你来打球,你能打出什么名堂呢?我还想问问你,你们在那里打球,整个教学楼人都对你往着,你觉得合适吗?你几个人把整个教学楼都搞乱了,还念什么书,还谈什么学风?我当时就想到,我借助学生大会说一说,然后想到今天是表彰会,我不想、也不能过多的骂人,主就把话题转换了一下,我们应该向这些优秀的学生学习什么?
有人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还有人说,“人生最大运气不是捡到钱,而是某天你遇到了一个人,他打破了你原来的思维,提高了你的认知,既而提升了你的境界,带你走向更高的境界,这就是人生的贵人。”
举个例子,关于这次考试成绩你是如何看待的。总体来看,考得好、考得不好,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重要的是面向未来。考得好的要总结原因,再接再厉,考得不好的要反思自己,奋力追赶。这应该是正确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如果你纠缠于题目难了、试卷改错了、分数少加了等诸多非自己可以决定的因素,那我基本可以说,你的思维不在正道上,思维方式有问题。
还比如说,关于过错,你如何理解,是文过饰非还是闻过则喜。这也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看到错误就掩饰,老师说你就反驳,或者口服心不服,那显然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方式是选择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去思考,老师即使说的有些不对,但是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再比如说,面对困难如何理解,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以考试时候遇到难题目为例,有的同学遇到难题目就退缩,觉得这个题目我做不来,结果花了比容易题目更少的时间扫了一遍,然后长吁一口气,我果然做不出来。而所谓的好学生看到这些难题目同样也做不出来,他们怎么办呢?他们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他们总是琢磨,任何题目都是有答案的,总是琢磨自然会做出来。请大家注意,把难题目通过长时间努力做出来能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支撑他以更大的信心来面对下一次的挑战,学习越来越好,越老越自信。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产生的结果。从我的观察来看,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优等生懂得规划人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细化目标。
好多年前,我在看《青年文摘》的时候,看到周迅的一个故事,激励了我很多年。周迅当时在18岁的她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没有考虑自己的未来。每天就在校园里,与同学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她拍戏,她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是什么角色。直到1993年5月的一天,教她专业课的赵老师找她谈了一次话,认真地问周迅,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打算。在老师的提醒和督促下,周迅想好了自己的奋斗目标:10年后要成为最好的女演员,还要发行一张音乐专辑。不仅如此,老师还帮助周迅以自己的10年奋斗目标为基准,倒过来算,向周迅提出了一系列的阶段目标。9年后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7年后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5年后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2年后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自此以后,周迅的脑袋里一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个具体的阶段目标。她始终记得,10年后自己要做最成功的明星,因此对角色开始很认真地筛选。后来,她拍了《那时花开》,拍了《大明宫词》,渐渐被大家接受,也慢慢地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到了2003年4月,恰好是她明确自己的10年奋斗目标的10年后,周迅真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夏天》。可以这样说,周迅从18岁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走上了目标铺成的成功之路。
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那是一部电影的台词,电影可能大家看过,没有看过的以后有机会也可以看看,是林志玲和黄渤主演的《101次求婚》。这句话是林志玲饰演的女主角拒绝高富帅的男友而选择黄渤饰演的矮矬穷时说的那一句话,林志玲是这么说分手的,因为我们都没有为这段感情付出过努力。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很有触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顺其自然,没有真正的努力。以我们同学为例,回想三年前,你们有多少人是把野寨中学作为目标来坚持不懈奋斗而最后获得的呢?像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以一本或者某一所高校作为目标持续奋斗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呢?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顺其自然,目标摇摆不定,过程起起伏伏,这样的结果不理想是正常的,理想反而是不正常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越是大事需要的过程越长,就像盖楼,农村的房子,可能几个月就行了,但是高楼大厦,可能打地基就要打几个月,等到交房给你都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回头来审视我们自己,我从来不怀疑我们同学们想好,但是我们同学们落实目标的行为是有限的,更缺少阶段性的规划。
我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关键词就是主动,成功需要主动、优秀需要争取,用习近平总书记话说,那就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主动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努力变成自己想象的样子。
二是优等生懂得发展人生——知道付出才有回报,坚持才能成功。
学习付出才有回报的思维方式。有的人等待天上掉馅饼,道理说起来都懂,但是做起来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同学们也发狠,也努力,但是是在嘴上发狠,脑子里面努力,老是在大脑里面想,脑子都想破了,但是一点行动都没有。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
一个地方正常挖井10米可以见水的话,如果挖井人挖到11米还没有见水,他可能就有些犯嘀咕,想想是不是还要继续挖下去,要是继续挖的话还要挖多深?如果继续挖一两米还不见水,我估计挖井人可能就会放弃了。但是,如果明确告诉挖井人,这口井所在地需要挖到15米才能见水,我想他一定会以15米作为目标,坚持不懈。
人,往往这样。并不是害怕付出,而是害怕付出以后得不到回报;不是不想坚持,而是害怕坚持以后仍然不能如愿。坚持,不仅需要毅力,还需要信仰。相信,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
因为,坚持就是积累,而成长需要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任何事物的变化都需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花朵的瞬间的绽放是长期孕育的结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因为,坚持就是选择,而成功需要选择。选择,说起来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做起来却很难,一辈子。人的一生似乎总是在选择中度过的,甚至到超市买一个小东西都要选来选去选个半天。这时,如其说选择是机遇,还不如说选择是诱惑。如何面对诱惑,如何克服诱惑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选择,不同的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影响深远有的微不足道。坚持就意味着专一,专一就要学会选择放弃。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为,坚持就是修行,而成才需要修行。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人,如果为了一个目标坚持一天、两天、三天也许没有什么,但是坚持一年、两年、三年肯定会有困难:坚持到别人嘲笑了怎么办?坚持到自己有些恐慌了怎么办?坚持到不能坚持了怎么办?坚持到成功了又怎么摆正心态?人生只有经历这样的守望才变得丰盈起来。
坚持就有收获。当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坚守成为一种品质,守望成为一种良心,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好?还有什么想法不会实现?还有什么人生不能成功?
如果一个人在全力以赴、长期坚持以后能够如愿以偿,他必然是不断的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从成功走向成功;
如果一个人在全力以赴、长期坚持以后虽然不能如愿,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肯定会调整思路,对症下药;
如果一个人在全力以赴、长期坚持以后仍然一败涂地,这种痛彻心扉的感悟自然是奋起再战最有力的杠杆,助力他跳的更高。
没有一种努力会白费,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努力就有回报,坚持就会成功。
更何况,坚持本身就是财富。人生的两端是生死,生死之间的全部内涵即成长。在坚持中沉底下来的感悟是人生最大的教益。至于结果是心想事成,还是皆大欢喜,抑或是出乎意料,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
三是优等生懂得反思人生,知道进退取舍,反求诸己。
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之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
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
一些事情;稍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大家不要找客观原因,怪学校不好、怪老师不好,怪这个怪那个,有什么结果呢?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变得越来越坏。
当前,我们合格性考试已经结束了。我们需要完成从一名学生向考生的转变。如果说合格性考试以前我们还是一名学生,那么合格性考试以后我们则多了一重身份,合格性考试以后,我们高中学业就已经结束了,毕业只是时间问题了。接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不再是作为一个学生去完成高中学业,而是以一个考生的身份来面对高考。
考生,需要以考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是按照高考的要求来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简单地说,高考需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应该是我们作为考生的一个行动指南。
高考需要理性,不需要个性。高考是一场竞争,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高考不相信奇迹。不能一厢情愿的理解高考都是为你设计的,都是朝着你想象的方向去运行,都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去操作,面对高考,只有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选择了高考,你就要选择放弃手机;选择高考,你就要选择拒绝上课照镜子、睡觉;选择高考,你就要选择在每一个别人玩耍的时候悄悄努力。人生就是这样,有失才有得,数学很难,听课很困,作业很多,但熬过这些日子就是前程似锦。
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够保持一份理想,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成就辉煌人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