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目标引领发展

(2023-03-07 21:49:24)
分类: 徐维文摘
目标引领发展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开始发怒,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到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但越往后走,越感觉疲惫,对路程的预感越多。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这个故事对家长应该有用。当人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的时候,人的行动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上面的故事,第一个要点是十公里,这很重要。
 假如只有两公里,即便是第一组,也没有理由愤怒,除非太懒了;假如是一百公里,即使是第三组,到后来只怕愤怒的力量都没有了;对于一个成年人,只要状态正常,走十公里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第三组的前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人往高处走,是人类天性,问题是这个“高处”以什么为标准。亲子之间达成共识,随波逐流式的定目标,可能就是个两公里的目标,那就不说了。相反,如果不切实际,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值,那就是个一百公里的目标。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简单粗暴,50名进到40名,40名进到30名,前十名争取第一名,或者孩子这次进了10名,下次进5名都不高兴,不断加码。要知道每个班第一名毕竟只有一人啊,如果屡次未达父母所定目标,孩子必然会产生无望,情绪低落,效果不佳。
遗憾的是,这类家长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这类家长。  
第二个要点是里程碑。
一定要有目标,目标决定高度。认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定出合理的期望值,把这个期望值分解成若干个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让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摘下一个个桃子,成绩上去了,身心俱健康,诚乐事也。
定目标的事并不难,做到两点:首先要克服自己不切实际的私欲,拿下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其次多与老师交流,他们对班级学生的认识很立体,会告诉你,孩子处在什么位置。
时代在进步,大部分家长都已经是知性家长,不是蛮横无理地要求学生无限进步了。
有些家长已经能较好地与孩子互动,在孩子失利的时候,能够以第三者的眼光帮助孩子分析得失,找失败的原因,一段时间内是孩子不错的“编外老师”。但其中一部分家长有战术能力,却忽视战略目标。我们固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但过高地估计孩子的潜力,诚不可取也。他们帮助孩子进步,却要求孩子无限制的进步。这类家长见不得孩子不学习,稍微放松,即责之以目标。
须知休息与娱乐,也是人的基本需求。
这种类型,在走过一段良性的亲子关系后,突然失控,亲子关系急转直下,有些孩子就此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逆反,家长还不明所以。这就又回到了第一种家长的路上,大约与第二组实验有异曲同工之效。
但也有些孩子真的能给这类家长逼上去。只是多少会给人生留下暗疾。
我这几段文字说的都是学习成绩,德智体美劳,其他四育未曾涉及。
高考是天底下最公平的事情,也是学生最重要的事,关心成绩无可厚非。
今天的高一学生要到2025年高中毕业,加上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发展正常的话要到2032年以后才真正出身社会,按照世界的发展步伐,谁能知道那个时候他们会从事什么工作呢?谁能知道那个时候对人才的要求格局和现在有多少不同呢?其实现在和十年前就很不一样,现在很多工作十年之前根本没有。谁也很难说那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在就给他们定位既不科学也不切实际,该怎么办?不必先入为主,打好基础,全面发展,打好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基础,将来能向哪个方向发展就向哪个方向发展。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这些智能优势有的一时是不能被考试评价方法发现的,但当他进入合适的社会角色后,其潜能就会忽然间激发并发挥出来,“天生我才必有用”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订一个合适的目标,好好引导。把期望值变成信任值,期望伤人,信任养人。只要他们有一个较好的知识基础,能健康的生动活泼的成长,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