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重建:灾区看不见的精神家园

(2009-05-12 00:21:48)
标签:

心理重建

灾区

刘猛

心理志愿者

杂谈

分类: 良辰美酒奈何天(心路历程)

心理重建:灾区看不见的精神家园

 

本文作者:楚天都市报深度部记者张泉 苏海涛

 

阅读提示:

 

    一个个家园破土动工,一批批居民搬进永久性安置房,灾区家园重建如火如涂,日新月异。而另一个看不见的精神家园——心理重建,却显得举步维艰,困境重重。与成千上万的家园建设大军相比,坚守灾区为数不多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们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

    资料显示,今年春节至今,灾区先后生八起自杀事件。

    “形势很严峻,现状不容乐观。”这是“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创办者刘猛表达的深深忧虑--

 

小标:一个女孩的自我救赎

 

    这是一个灾区女孩的心路历程。

    她叫晓丽(化名),26岁,四川省龙门山银厂沟人。地震中,她的父母双双遇难。在外打工的晓丽回到家乡后,怎么也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

    每个大雨的夜里,她都无法入睡,她不是害怕,似乎在期待余震中来一场致命的山体滑坡,让她与地震中遇难的父母双亲在天国重逢。

    她每天都独来独往,忘记吃饭,忘记睡觉,静静一个人上山,在村里的废墟上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她不哭泣,也不跟人说话。

    家里的小叔、表叔害怕她一个人出去,总是悄悄地跟在她的身后。晓丽心里明白,他们是怕她想不开寻短见。

    晓丽说,那段时间,她的内心充满了苦闷、彷徨和矛盾,却又无处倾诉,也曾想过自杀。但看着年近八旬的姑婆天天端着做好的稀饭,在她身后一次次地对她说:吃点吧吃点吧,看着表叔8个月大的女儿天天粘着要她抱,她开始觉得如果自己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对身边的亲人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

    渐渐的,她开始去接受姑婆的稀饭,开始去面对父母和亲人的离去。

    今年春节,天空下起了大雪,晓丽一个人跑到山上呆了很久,回到家时,身上全湿透了。小叔心疼,生起了火,让她赶紧把身上衣服烤干。看着跳动的火焰,她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暖暖的感觉。“淡一些吧,忘一些吧,快乐一些吧,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对自己说。

    经过近一年的苦闷、彷徨、绝望、挣扎后,她决定去寻找新的生活。如今,晓丽已在徐州一家医院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她,忙忙碌碌,简简单单,虽然她还会经常想起父母,但她再也不会感到彷徨与绝望,她会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这个坚强的女孩,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终于完成了心灵与生命的自我救赎。

 

 

小标:四位母亲的精神互助

 

    这是四位失去了孩子的母亲。这次地震,让原本素不相识的她们因为相扶相携、相互鼓励,共同走过心灵的伤痛,现在亲如姐妹,四个家庭也亲如一家。她们分别是35岁的母亲马军、37岁的费敏、39岁的刘桂英和33岁的袁静。她们的孩子都是都江堰新建小学的学生。在这次地震中,新建小学校舍粉碎性垮塌,夺走大多数孩子的生命,她们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当4个幼小的身躯裹着白布,被一同推进火化炉时,共同的伤痛便将4位母亲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我们4个娃儿是一起火化的,骨灰混在一起也分不清是哪个娃儿的,所以我们4个母亲都把4个娃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每到一个娃儿的生日,我们就一起去祭奠。有什么困难,我们4个家庭也一起去面对。 ”马军说。

    失去孩子后的最初那一段时间里,4位母亲每天都要聚在一起,各自回忆她们孩子生前的学习、生活、性格特点,你哭我劝,我哭你劝,互相安慰,彼此疗伤。说到伤心处,4个母亲便紧紧拥抱在一起,同声痛哭。

    “那几个月来,我们每天反复说的都是那些事,如果是别人,可能早就听烦了,但我们4个母亲不会。如果我们每天不把各自的苦,各自的伤说一说,憋在心里就太难受了。但是我们又不能跟老公说,怕他们更伤心难过,所以我们4个女人只能互相倾诉,每次我们互相倾诉完,心里就会稍微轻松一点。”马军告诉记者。

    就这样,4位母亲相扶相携,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共同走过了失去爱子爱女后最初那段最为艰难痛苦的半年时光。

    4 个母亲都先后动过轻生的念头,每当她们当中一人得知其中一位母亲产生这种念头时,便迅速告诉另两位母亲,三位母亲便一起去劝慰那位母亲,这样的故事在她们4个母亲身上轮番上演,因为她们都彼此希望对方能好好的活下去,但当这种伤痛又常常让各自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不是这样,我们4个女人恐怕都难以坚持到今天。”马军说。

    尽管如此,4个母亲都难以走出伤痛的阴影,因为她们聚在一起说来说去的,总是那些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在外人看来,这4个母亲每天看起来都跟僵尸似的,表情木然,动作机械,除了彼此之间,跟谁也不愿意说话。马军说,有一次她做饭时,手被烫了一个大水泡也没有察觉,直到吃饭时才发现。这种可怕的状况持续到去年9月,直到她们遇到了心理援助志愿者刘猛。

 

小标:一位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坚守困境

 

    刘猛,北京一所大学的心理学教师,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督导师,他的执业资格证编号为001,据称是我国首位专业的心理咨询督导师。地震前,他的心理咨询收费为1000元/小时。但是今天,他却为灾区的心理重建工作,花光了十几万元的积蓄,他在灾区一手创立的“全国心理援助联盟”也举步维坚。有媒体说,最初呼啦啦一哄而上、从全国各地来到灾区的2000多名心理援助志愿者中,今天“只有他一个人在战斗”。央视说他是“灾区坚持到今天为数不多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之一”。刘猛认为后一个说法更客观准确。

    刘猛的“全国心理援助联盟”设在都江堰一个叫“城北馨居吉园”的板房区里,在北川亦建有一个工作站。

    昨天,记者联系上这位忙碌的心理援助志愿者时,他和他的兄弟们(他习惯把和他一起战斗的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的成员称为兄弟--记者注)正在成都筹备一场义卖“母亲花”的活动,他说所谓“母亲花”其实是灾区母亲亲手用纸折的花,他对这次义卖充满了期待,认为“应该会卖得很好”,因为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关心灾区母亲的人。

    和他一起义卖的“兄弟”中,有一个叫蒋玲的年轻母亲。作为被地震从四楼抛出的北川的幸存者,她亲眼目睹了2个月大的儿子和救儿子的母亲被垮塌的大楼吞没,另外她还有13个亲人在地震中遇难。这个曾是刘猛病人的母亲,后来成了“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的成员,灾区236名母亲成了她的援助对象。

    失去儿子和母亲的蒋玲自杀过一次,但没有成功。就在她准备实施第二次自杀前,她试着拨通了刘猛的电话,这个电话让她活了下来。

    刘猛说,蒋玲这样的故事,在他的工作中多次发生。他24小时为灾区百姓开通的手机,成了灾区需要心理援助者的生命热线。

    去年下半年,刘猛在灾区首创了“三方助养”模式,至今灾区60多个孩子得到有效救助。

刘猛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记者,一个能在灾区长期坚守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作用是巨大的。“但现在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太少了。”刘猛说。

    “如果不能保证持续有效的对受灾者进行跟踪治疗,不可以跟受灾者接触。”这是去年日本心理援助队队长给出的建议,也是刘猛坚持下来的原因。“短期的、临时的心理咨询,还不如不做,这是心理援助的常识。”刘猛说。

    “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坚持到去年9月份后,就断粮了,刘猛和另一名志愿者连续喝了一个星期的为灾民免费提供的绿豆汤。

    “我能坚守到今天,全靠自己和朋友们的支持。”刘猛说。由于“没有制度赋予的接受资助的资格”,刘猛一直拒绝企业的资金扶持。

    问及灾区目前的心理重建现状,一直在灾区一线从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刘猛充满了忧虑:“形势很严峻,现状不容乐观。”

    刘猛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凸显出来。根据刘猛的统计,仅城北馨居就有大约有10%的住户受地震影响患有心理疾病。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理事长邓明显博士对灾区居点的调查和在灾区精神卫心理病房调查的资料显示,灾区需要心理援助的人数比例在3~5%之间,人数在36万~60万左右。

    “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仅靠我们少数几个心理咨询师,即便是跑断腿也是杯水车薪。”刘猛说,“这里确实、非常、肯定需要能长期坚守的咨询师,这个数目不是以千来计,而是要用万来算。”

 

 

小标:沉重的思考与一条可行的建议

 

    刘猛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资料显示,四川灾区最近两个多月来,接连发生了多起起自杀事件:10月3日,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在自己的住所自杀身亡;10月18日,都江堰受灾伤员罗桂琼在成都市第二医院外科大楼12楼跳楼自杀身亡;11月11日,安县花荄镇雍峙村村民陈开华在父亲坟前上吊自杀;11月15日,北川县擂鼓镇男子杨俊在家中杀妻后自杀,夫妻二人相拥离世;11月19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从绵阳市宇隆大厦15楼跳楼自杀身亡;12月5日,北川邓家海光村村民朱华会在家中上吊自杀;12月10日,绵阳海天公司职工赵学亮在绵阳市中心医院4楼跳楼殒命;33岁的羌族青年母广翔,因为过度思念在地震中丧生的妻女,大年三十拿刀捅向了自己;今年4月20日凌晨,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家中自缢身亡……

    连续发生的自杀事件,再次为灾区的心理重建敲响了了警钟。刘猛说,当前灾区的心理重建现状是,不仅绝大多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灾民得不到有效的心理援助,而且广大的农村和偏远的山寨,还是心理援助的盲区。这些地方的受灾居民完全靠自我心理调节和亲人之间的心理互助,而像晓丽这样靠自我救赎,走出地震阴霾的毕竟是少数,而亲人、朋友之间的心理互助本身有它自身的缺陷。大量的还得靠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援助。

    另外一个令刘猛担忧的是那些失去孩子的再生育母亲。据统计,截止到去年11月,北川共有940个母亲怀孕,刘猛统计的都江堰再生育母亲也达230人。这其中,有很多再生育母亲发生不明原因的胎死复中,给这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带来第二次伤害。

     “胎死腹中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心理原因。”刘猛说,“绝大多数妈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援助;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没有为再一次生育做好充分的心理生理准备。”

    面对灾区严峻心理重建形势,刘猛不止一次地通过媒体呼吁,通过建立科学的健全的志愿者和心理援助制度,加大灾区的心理重建力度,真正做到家园重建与心理重建同步。“一栋漂亮的房子,住进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有什么意义呢?”刘猛问。

   “能否通过对口援建方,以政府出资的方式,在当地招募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组成一支正规的心理援助队,驻扎到对口援建的地区,对灾民进行长期的心理援助呢?”记者建议。

    “你这个建议很好,也很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既可避免心理援助志愿者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无序局面,也可解决他们在灾区坚守的资金问题。”刘猛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