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版《骚土》和吴洪森先生的序

(2011-04-08 09:54:28)
标签:

杂谈

       

老村新版《骚土》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封面:

 

             http://s1/middle/56cf048cga05e6835ead0&690

封底:

              http://s8/middle/56cf048cga05e8485ee07&690

附:

《骚土》序

吴洪森

 

故事、人物、结构、语言,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四项基本元素。

这四项基本元素,只要一项站得住,小说就有了看头。这站得住的一项,如果是出类拔萃的,该小说就有了传世的可能。

这四项元素如果样样俱佳,毫无疑义就是经典之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端,几乎伴随了整个八十年代的文学热期间,从老前辈到文学青年,都期盼着经典诞生,遗憾的是,经典之作并没有应时而现。

经典之作只有天才作家才能写成,而天才作家是不世出的。我们绝不敢说,没有曹雪芹,《红楼梦》照样会出现。如今,我们终于盼到了一部经典之作。这经典之作,就是老村的《骚土》。

《骚土》描写的只是黄土地上一个小小的鄢崮村,却融汇了时代和历史的深刻背景;它讲述的只是鄢崮村在文革初起时的故事,表达的却是权力怎样损害着乡村这一恒久命题。它以表面上假语村言、荒诞不经的方式,极其真实的还原了乡村的苦难、农民的苦难。

小说中令人印象鲜明深刻、栩栩如生的人物,少说也有十几个。这样的艺术成就在当代长篇小说中极为罕见。不仅如此,《骚土》无论在结构上还是语言文字上,都透现出作者老村在传统文学方面的深厚根底。正因如此,他能把传统文学里的说唱文学、话本故事、章回小说、诗词曲赋的长处非常自如非常自然的融合在现代故事的讲述中。

五四新文化造成了文言和白话的对立和分裂。《骚土》则把这两者天衣无缝的弥合为一体。

《骚土》也泯灭了雅和俗的对立。它同时兼具这两者:既是大雅的,又是大俗的。

继承与创新是个老掉牙的文学命题,而《骚土》却是真的做到了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

老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创作《骚土》,那时他才三十来岁。这二十年里,《骚土》每出版一次,他都大力打磨修改,直到2010年11月底,才满意定稿。

一部经典之作就是这么诞生的。

这样一部文学经典,由我为之作序,是我的莫大光荣。

 

2010年12月19日夜写于上海莘庄四毋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捡拾旧作三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