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朋友郎生谈西藏的文章

(2008-04-13 09:54:27)
标签:

杂谈

我的朋友郎生,如果您读过拙作《吾命如此》,开篇的序就是他写的。这样的文字也就朗生写得出来。郎生的文字怎么说呢?我和他比起来,小说大概我还稍稍有点自信,散文和随笔,我这辈子是赶不上他了。
下面是他的文章:
 
我说西藏

 

郎 生

 

一个月来,我不时能看到有关“藏独”活动的消息。这些消息多来自国产的电视节目及报刊,且是统一了“口径”的。我没有话语权,只能在一旁看看“热闹”。

不过对类似的“活动”我并不陌生,二十年前,在拉萨我就亲眼目睹过至少两起“骚乱”,也就是如今所说的“事件”。尽管相去二十年,但照片展示的场景,却惊人的相似:同样是火焰和浓烟,同样是狼籍混乱的街道,同样是游民和僧侣打前站行凶,同样是汉族商贩最遭殃······。不同的,是武警的护具质量大为改观,原先的铁皮“锅盖”,现已换成了透明的玻璃钢盾牌,军帽也换成了头盔,早与国际防暴装备接轨了。

还有,“事件”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似乎也与过去不同。当年,像我这样的“汉人”还能呆在现场“看热闹”,没多大危险,武警和骚乱分子比赛扔石头,打累了也可以比划着手势叫暂停,休息一下。现在,大概就难说了。我发短信询问拉萨的藏族朋友,他们说是啊,闹得很厉害,很麻烦。

与友人聊天,我谈到汉藏文化的差异,如藏族人把河里的游鱼和山里的野生动物,都视为自然之神的“家畜”,是有灵性的生命,不能随意捕捉食用。我在山南调查民俗期间,有个开餐馆的汉族小贩,成天用气枪打杀寺院顶上的斑鸠,及灌木丛中根本就不怕人的珍珠鸡。平日甚至用自己的食物去喂养野生动物的藏族百姓、僧侣,对这种脾性的人是什么看法,可想而知。

藏文化完整博大,源远流长,不可能像别的小民族,或者是与汉族杂居的民族那样,能完全或大部分融入“民族大家庭”中。我在藏北牧区和藏南农区考察五年间,没有翻译寸步难行,因为西藏除城市以外的地区,几乎没人会说汉话。让一个孩子从小离开自己的母语和语境,去学习另外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完全陌生的文化,而这种极其困难的学习又与其将来的前途命运密不可分,放在谁头上,都不会是很轻松、很愉快的事吧。

我曾提出,要讲所谓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就必须把所谓的“少数民族”真正视为自己的兄弟,就必须同等地看待人家的文化,至少在汉文教科书里就必须有那部分内容,让全国各民族的孩子们一起彼此学习。否则,不仅“中华民族”的概念行同虚设,所谓的“中华文化”,也不过就是“大汉族”一家的文化而已。

要想把西藏文化真正纳入中华文化的范畴,要想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的概念,那汉民族就必须拥有真正博大的胸怀,就必须把姿态放得很低,就必须首先认真学习藏文化,并把其中优秀的部分当作自己的优秀文化一样来学习、继承和发扬。对待其他兄弟民族,也是一样的。不然,人家会觉得自己永远都是“外人”。

西藏问题看似复杂,但其中的历史、政治、文化、宗教及国内外因素都很清晰。不过未来的走向却很难逆料。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主动,不只在物质上支援西藏,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并体验那里的文化和民风。要知道延续千年的藏文化不仅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更保护了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宣扬“和谐文化”及“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我们来说,不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