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来自家乡乡党的留言
我的乡党:除却巫山
好久没有上网,待点开博客发现老师的头像变了,看得出老师“发福”了。那位网友关于《骚土》的留言,令我想起自己和《骚土》的认识过程。对《骚土》的最初印象是在上初三时(99年),语文老师上课给我们说:咱们县出了个作家(没说名字,估计他压根就不知道),用咱的土方言写了一本书,叫《骚土》。当时,我察觉到学生们顿时被这个以近乎轻佻的词语命名的书和老师富于煽情的语气吸引住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令人扫兴的是,接下来老师对骚土的讲述纯粹是一种非常浅薄的毫不负责任的亵渎之语。我们那年龄,也就一笑了之。
到2003年的时候,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意外发现了老师的作品《骚土》,封面好像是一男一女模糊不清的裸体画面。那应该是所谓的书商操作的“地摊版本”吧!回家后我就一点一点地读骚土,发现原来并非中学老师讲的那样。尽管它被包装得那么面目全非,盗版商甚至还动用了一些低级恶俗的色情手段来煽情。说实话,当时对《骚土》的意蕴不是很明白,但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是能感觉得到。2004年,我来到宁夏读书,在一个新华书店里,有幸见到了《骚土》的全本。从这本书中我得以了解到真正的《骚土》和它背后的坎坷。
很惭愧的是,截止目前,老师的《骚土》我只读过一遍,所以不敢妄下感言。但我确信,我是懂骚土的。因为我是那方水土上走出来的一个当代人,它的子民们深重的苦难直到今天依然在延续着——我的父辈们,他们被太阳染黑的脸庞永远铭刻着这一切。和老师一样,我深爱着她的每一寸沟壑,每一寸泥土。还想为《骚土》写很多,以后再说吧......衷心地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创作顺利! ——习华
通过这篇留言,朋友们可以看出来,我当初是多么的尴尬.家乡人——一些真正知情者包括我的这位乡党除外,而大多数人,时至今日仍未能真正接受我.我走在家乡的田野,村庄,街道,时时能感受到轻蔑的目光。前些日子,有网友留言说我这种人过于“自恋”。这两个字,距离我太远了!我实在顾不得“自恋”。许多时候,仍是在尴尬的活着……家乡人的看法,竟也是我当初为什么要写《生命的影子》以及后来再补充为《吾命如此》的缘故。我最在乎的是他们的看法。所以里面多少有一种为自己辩说的成份。自然,这也构成这本书的天然缺陷。所以说——如果连擦去脸上的尘垢都看成是自恋的话,这人也真没法再活下去了!
——老村
前一篇:关于绘画的苦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