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老村,长篇小说《骚土》之作者。原名蔡通海。陕西澄城人。自一九九二年携妻与子(调动)入京,因寻觅对口工作不易,无奈弃职以写作谋生。几年的时间,共出版长篇小说六部,散文一册。如今我是以每年一本书(即两万元稿费)来支撑我一家三口在京城的生活。以文字谋生,是我发自生命的志愿。这其中不仅包含着我对自由之希冀、对谋生能力和天赋才情的交代,同时也是我要实现自己更客观地记录和控诉现当代人类丑恶和不公平现象的大渴望。
我知道,文学是孤独者的事业,所以我对聚伙结社之事一直没有太大的欲望。今天之所以写这份入会申请书,首先是源自于我对这一必要的社会职称的需求。或许是我对作家这个职称过于尊重,认为作家按理应该是出自作家机构的认证。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写点东西便厚颜自称作家,这是不恰当的。所以以往我从不在任何场合称自己是作家,而一直坚持认为自己是个文人,一个卖文为生的人。当然这不是贬低文人的意思,只是为说清楚事实上的名分。然而这在许多交际场合中,当被动地被别人称为作家时,自己的解释显见又是那样的麻烦和罗嗦。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申请加入中国作协,随流附会,成为我实际的选择。
我不认为加入中国作协成为其会员是一种荣誉,或可以以其换取某种实际利益的途径。这些对我没有用处。我认为以这种想法申请入会对一个文人来说是耻辱的,是沽名钓誉的行为。如果为赢得尊重和利益,我更愿以具体的劳动来谋取。我以为作协作为社会团体,和所有社会组织一样,对它的成员更重要的是社会称谓的存在。它双向的承诺是,组织该是纯正的组织,作家应是合格的作家。目前,我对中国作协的看法是,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但同时又是良莠不齐。一大半成员名不副实。这些看法,构成了我多年来对加入中国作协的惰性。这样说,不是为了表现我如何坦诚,而是为了说清楚我在书写这份申请时的真实感觉。我这种申请的态度或许不那么合格,但我既然要申请加入这个组织,就应表现出对这个组织的诚实负责。在此,我必须表达的是,对作家周明先生的感激,是他多年来一直关心着我的写作,并在这个时候力促我写出这份申请。我记得我曾经向他说过对中国作协的看法,但他仍以极大的宽容和理解来奉劝我。他宽大的心胸和诚恳的友谊使我感动。这感动,又让我对往日的狭隘心感到惭愧。而且显见和确切的事实又是,许多我所敬佩的老作家又大都活动于中国作协之中,我没有不申请加入中国作协的理由。因此,此刻的申请是出自于我的真心。
总之,我对中国作协是尊重和看重的,并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与真正有志气的作家和文学活动家一起,对其改造和提纯。
中国作家应该成为一种力量,推动社会的力量。
此申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