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村
作者:烟雨平生
读老村的《痴人说梦》,如食美味,舍不得一口吞下去,要留着徐徐咀嚼,细细品味,慢慢享用。其实我是很想一口气读完的,但终于还是于心不忍。如果一气读完,狼吞虎咽,大快朵颐,那简直类似暴殄天物,糟蹋珍奇!
已读《痴人说梦》过半,篇篇短小精悍,少则两三百字,多则上千字,没有具体篇目,均冠以1、2、3、4……一篇之内,或言一事,或说几件事,兴之所至,无滞无碍,自然流淌;不经意间,妙语迭出,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读之四肢百骸,无不酣畅淋漓。
老村的文字,语淡而味浓。言事说理,不急不徐,锋芒内敛又恰到好处,若有无形之手拨动心弦,让人如醐醍灌顶,豁然开朗。
《痴人说梦》每篇文字都配以老村自作的文人画,寥寥数笔,境界全出。仔细看,你会渐次听到一声叹息,见识几许倔强,体会三寸孤傲,享受九分通脱。其间气息,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流转,阅之快然于胸!
书中有太多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摘录几则:
“菩提树常在,明镜照未来;看清本是物,何惧处尘埃。”
“给石头浇水,也会像花朵一样美。”
“管他世界的万千清凉,我只取一树阴。”
“所谓学问,大多是在不懂装懂的情形下积攒起来的。”
“能被纯洁而高尚的欲望撕碎心灵是一种绝对美好的幸福。”
……
老村就像烟蓑雨笠披发而行的赤子,在喧闹的人群中寂然独行,陶然,凄然,自叹自语,自味其忧,自得其乐。其性情纯然自在,嬉笑怒惧,欢乐忧伤,发乎于情,毫不矫饰,汪洋恣肆,而大有意趣。他常常“为了心的平静,走在无路的路上。”
老村颇有些潦倒,家中每每断炊,为生计犯愁。“文章憎命达”,老村的处境和坎坷正好印证了这句话!老村一生负债奔命,不断敲榨心髓,对文学一往深情,终于出死入生,觉悟到“吾命如此”。老村说:我这一生,学与知,经历的很浮浅,唯一值得夸耀的,是较多地了解了苦难。老村也许正是经历了人间种种不平际遇,才以一种大悲壮、大痛彻、大决绝,来完成一部部大作品。
“好文章就是自由性情的产物。”“好文章就该写通写透,像出浴的女子,清清泠泠,一丝不挂。”这正是老村自己的最好写照。
老村不仅是捉笔为刀的文人,也是一位大彻大悟的智者,看问题常入木三分,一针见血。他恍若一行走闹市红尘的方外高人,指点江山,痴人说梦。其视域,俯仰于文野之间;其行止,轻扬于雅俗之上。潇洒挥毫,灿然成文。
老村提到一代硕儒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时,他说:钱钟书因为时势的缘故,终生只顾扮演了玩杂耍或猫捉老鼠的游戏了。“他的学问,远观若高楼大厦,煌煌如是;趋近则东拼西凑,遍地零碎。”他评价《围城》缺乏对人对世的悲悯与同情,是一本语言和形象的艺术有余,而人文思想意义不足的书——除了老村,谁敢这么说?!又云:好文章以心灵见,仅靠聪明和知识是不够的。切中肯綮,一招制敌。
虽然钱、孔二位都是俺心中的超级偶像,但老村目光犀利,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令人叹服,心有戚戚,深以为然!
老村的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没有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关注。“白发三千丈,悲哉不遇人。”他的长篇小说《骚土》亦是如此,老村无奈的自我调侃:“莫以‘骚’字鄙老村,此字原是屈子根;同样洒泪三千日,不为金身为土身。”表达出自己的愤慨和不满。现实就是这样残忍,它通过巨大的事实,从一点一滴上来消磨着人的创造力和激情。这是老村的不幸,也是看似阳光实则黑暗社会的悲哀!
作家都是敏感多愁的。如疯如痴。老村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夜四时。起床写作。透过窗棂,看西天一盘橘红月亮,在苍黛而沉寂的天际,飘逸、神秘、美好。想这美好,竟是何等的脆弱啊!默想间,竟哀伤极耳。想来吾该有一十二段心肠。一段放在寂寥的青海。一段放在绿水的江南。二段在妻、子。三段寄家乡。三段给文学。另外两段,飘荡四方,无所皈依。”
老村希望做一贫叟,几册书,几件破布衣褂,于深山僻地绝少人烟处,瓦舍茅棚一间,薄田瘠地几亩,读而耕之,耕而乐之,乐而记之,半溪明月,一枕清风。生命,就这样静幽幽的生长着、发生着……
如此妙境,不是每一个沉浸于物欲红尘中的俗人能欣然领受和悠然神往的!
噫,微斯人,尔谁与归?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