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心的旅程 行走的思绪(二)

(2006-11-16 12:36:39)

(二)

 

 

第一次知道五台山是因为小时候看的一场电影——《康熙大闹五台山》,后来又在电视剧中《水浒》中看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孩童时总是充满好奇,总是在疑问:为什么这些会武功的人都到五台山闹事呢?看来佛门净地也不是那么清净。

不过佛国善地不是徒有虚名,《杨家将》里面的杨五郎出家在五台山,再后来大清朝的顺治皇帝也出家五台山,这就有了康熙大闹五台山的故事,印象中这是个看破红尘的人爱去的地方。从课本上知道这是我们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只是一直弄不明白到底是因为出家人爱在那里出家而使它成为佛教名山,还是因为它是佛教名山因此出家人才爱去那里。一个地方如果对你来说充满神秘,又有了一份距离,那么就有了它的吸引力。而我此时此地立于文明与文化之间,去追寻着一种情怀,去追寻为什么古人挑此处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因此,是山因寺名,还是寺因山名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沿途僧侣很多,如果没有些许宗教知识,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是僧侣却着装不同,其实这些僧侣分属不同教派,身穿红色僧袍的属藏传佛教的密宗,而我们经常见到的身着棕黄色僧衣的就属于佛教禅宗。不过有一些我也弄不明白,因为他们穿的亦僧亦道,实难辨别。

中华文明历来都有着海纳百川的性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国人所受的熏陶早已是佛儒道一体的素养模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与协调,也正是在中国才会有的人文氛围。所以,逢庙必拜,且不管它是老聃、孔子仰或释氏,只为那智慧的顶礼与精神的超脱,就都请上座,不分主次,来,我来磕头!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

东晋开始,道教已在五台山流传,北齐时,《古清凉传》已经记载了道教的情况。倡导五台山佛道融合、三教会宗,首推于昙鸾。明代高僧德清则明确主张三教融合。现在五台山仍有道教建筑全真寺。五台山后期佛教史上呈现出的是,在佛教内部,诸宗融合,禅净合一;外部则是佛教与儒、道、民间宗教的合流。由于这一潮流的影响,儒家推崇的圣人、道家供奉神仙、民间信仰的神灵,统统被纳入佛教寺院的信仰系统,所以五台山具有三教融合的文化特色。

修心的旅程 <wbr>行走的思绪(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