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专业知识被指已落伍20年(图)

(2012-11-05 07:33:35)
标签:

大学生

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

校园

分类: 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教育

http://edu.people.com.cn/mediafile/200712/17/F200712171007373054247321.jpg


  
http://edu.people.com.cn/mediafile/200712/17/P200712171008051870025292.jpg
漫画:王伟宾


  服务外包高层论坛上,国内软件公司“抱怨”大学生“不中用”

  大学教的软件知识落伍20年

  学生:所学非所用 学校:基础最重要

  ■商报记者 卢艳艳 肖海丽 实习生 李政

  15日,中国·郑州国际服务外包高层论坛开幕。来自美国、法国等国家的30多位知名服务外包专家,与本土50多家优秀软件企业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企业的一个共同忧虑是:中国大学生专业知识落伍20年,又不能很好地用外语进行交流,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 大学生所学落伍20年

  一公司CEO范功说,大学生所学的东西,跟现实工作脱节得厉害。跟一位在高校教书的朋友说起这事,范功说“你们教的东西已经落伍20年了”,朋友说“不,是30年”。

  公司董事长赵国庆说,公司30%的利润都得用于员工培训。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不培训根本用不成。

  一家郑州软件企业的负责人说,尽管公司提供着8万~10万元的年薪,员工流动率还是在20%左右。这说明软件企业人才缺口很大,但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又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学生 多个专业“所学非所用”

  “大学学的东西和现实脱节很多。”从郑州一所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李林说,她刚工作时,感觉大学四年虚度了。

  拿大二时学的新闻编辑学来说,学校教的是用手工画图编制版面,而报社早就用电脑排版了。学摄影学校要求统一购买机械相机,而报社用的是数码相机。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一些经济、机械等专业的学生都抱怨称,学校学的东西和现实差距很大。

  校方 打好基础更重要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教师林楠说,学校不可能一直跟最新技术同步。教材的出版一般都滞后于技术革新,教学内容也不可能随时跟着技术变来变去。而学生如果只是一味追逐最新,而不先打好基础,将来碰到技术再度更新,学起来就难了。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忠勇说,脱节会有一些,但肯定不会那么严重,而各个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会有不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在学校把基础打好,学习新技术就能“一通百通”,到单位最多熟悉3个月到半年,就能适应岗位要求。

  【出路】

  学生 进“实训中心”再加工

  一教育实训中心总经理宁东说,与实训中心合作,是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办法。比如,高校目前的外语必修课是英语,但中国市场,目前80%的外包订单来自日本,实训中心就主要让学生突击日语。但实训项目一般只是固定的几个,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企业提前介入培训。

  企业 去高校推行订单教育

  全球交付及共享中心副总裁王晓良说,现在一些企业尝试在大学里选定一批学生,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这样避免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的尴尬局面出现。

  王晓良说,大学生最好将自己的视野开阔些,了解更多的行内动态,然后对自己进行定向“培训”。

  【名词解释】

  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于降低成本等原因的考虑,把某一环节交给另一个公司去做。

  目前,服务外包主要应用于信息技术业、金融业等领域。论坛上有人比喻说,服务外包就像家庭雇保姆,把拖地、做家务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保姆做,自己集中精力挣钱、教育孩子。
 
2007年12月17日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一边是省内3.8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一边是软件生产企业抱怨一年连3000名程序员也招不到。在郑州正欲大步迈向“国家软件外包基地”的当口儿,“缺乏熟手”却阻绊了软件企业的脚步。
 

    赚1.15亿元只用员工和电脑

 

    12月15日下午,金额为1.15亿人民币的5个服务外包合同在郑州市裕达国贸8楼签订。郑州4家本地软件企业拿到了日本、印度等国4家公司发包给他们的软件工程项目。

 

    这是当天上午开幕的“中国·郑州国际服务外包高层论坛”内容之一。在论坛上,来自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负责人、外包专家,与本地50多家优秀软件企业交流沟通郑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前景。

 

    正是看中了这种产业耗费能源少,附加值高等特点,郑州市政府也开始打算着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郑州市副市长胡荃透露,目前郑州市信息产业化领导小组正在为服务外包产业专门打造产业政策,准备从政府财政预算里专门列项,拿出几千万元来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据悉,郑州即将出台的《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还定下了“2010年,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9亿元人民币,软件出口1亿美元,申报并建成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目标。

 

    就像专家说的,制作软件主要靠人和电脑,电脑成本不高,唯一值钱的就是人才。“目前国内外包领域的高层人才都是河南人,但都不在郑州。这是郑州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同时也是缺憾。”胡荃一句话说出了郑州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的“短腿”。

 

    高校所教内容与现实相差20年

 

    “我们现在很痛苦,拿到项目却找不到人来干活儿。”郑州向心力技术有限公司CEO范功虓抱怨说。5个签约项目,向心力公司一家就拿下了两个,金额达5300万元人民币,但范功虓担心,业务扩大后他们没有足够的程序员、网络工程师来承担这些活儿。“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偏重理论,所教的东西与现实相差至少20年,公司每年的利润要拿出30%来培养新人。”新宇软件公司的中国总部在苏州,该公司亚洲区总裁唐杰才说,苏州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多留在了当地,因为当地软件服务外包业已形成规模。而在郑州,即使有高水平的人才,也几乎全在“外边”。

 

    郑州Handson实习培训中心总经理宁东手头每年都有至少3000个软件企业的用人培训指标,却总招不满学生。“企业急需我这里经过培训的程序员,只要达到企业要求,就能有工作,可外面那么多找不到工作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却不愿来这儿‘回回炉’”。

 

    宁东说:“现在全省每年4万多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超过5%,不到2000人。”剩余的3.8万人要么找了非专业对口的工作,要么在家待业。“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才,郑州的软件外包成不了气候;没有规模,就更留不住人才。”对此,宁东忧心忡忡。(刘长征)

  

 来源:东方今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