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生涯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选择,需要做出决定。不同的选择,会造就不同的职业生涯。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各种选择,做出正确的职业决定。在此,我推荐两种做出职业选择的方法。
威士敦案例1:以中长期职业目标为导向
王文就职于财富世界100强的快速消费品公司,工作五年,职位是品牌主管。最近他有两个工作机会,一个同样是财富世界100强的快速消费品公司,给他做助理品牌经理;另外一个是一家国内的市场咨询公司,最新代理了国外的一个化妆品,希望他负责这个产品的推广。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一下这两个工作机会:
公司背景:国内公司自然不能同财富100强的公司相提并论。
工作权限:前者是成熟稳定的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大部分身处其中的人都是“螺丝钉”;后者是发展中的公司,王文要充当“马达”的作用,从零开始推广一个全新的产品。
辛苦程度:无论是体力、脑力或时间的付出,在国内公司都要大于外资公司。
收入状况:外资公司提供的待遇不错;国内公司是底薪加提成的方式,如果业绩不好,收入比外资公司要低20%,如果业绩好,也可能比外资公司高两三倍。
两个机会各有利弊,如何选择?这个时候,明确自己的中长期职业目标非常关键,你的选择要利于实现自己的中长期目标。王文的中长期目标是自己创业,开一家市场咨询公司。对他来说,国内的公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他在别人的公司尝试创业,为以后自己的创业积累经验。最终,他选择了后面一个机会。
事业上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譬如在40岁时你想自己创业和在一家大公司做到较高的职位,需要的能力、知识、经验是不一样的,但它们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有了明确的中长期职业目标,你才能拒绝很多看似机会的诱惑,使每一个选择都向这个目标靠近,从而在既定的方向上不断地积累优势。所以,面临职业选择时,明确一下自己的中长期职业目标,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
威士敦案例2:平衡单决策法
崔晓工作六年了,前三年在一家猎头公司做调研员与助理顾问,后三年在公司内部做招聘主管。最近她也面临选择:是在公司内部晋升为助理人力资源经理,还是去猎头公司做顾问。两份工作的异同她很清楚,长期来说,她乐于且胜任任何一份工作。对此,我建议她用平衡单决策法做出选择,步骤如下:
1.列出自己考虑的项目;
2.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针对不同的职业回答每个项目的得失,计分范围1—10分;
表1:崔晓的原始职业决策平衡单
| 考虑项目 |
猎头顾问 |
人力资源 |
| |
得(+) 失(-) |
得(+) 失(-) |
| 符合兴趣 |
8 |
7 |
| 具备能力 |
7
|
7 |
| 发展空间 |
5
|
8 |
| 提高能力 |
8 |
6 |
| 挑战性 |
8 |
5 |
| 社会地位 |
5 |
5 |
| 成就感 |
6 |
4 |
| 在公司的地位 |
8 |
5 |
| 经济报酬 |
7 |
5 |
| 压力 |
-7 |
8 |
| 稳定性 |
-7 |
8 |
3.根据考虑项目的重要性,给它们乘上加权整数1-5;
4.将原始分数乘上加权整数,合计每个方案的正负总分;
5.正负相加,算出得失差数。
表2:崔晓加权后的职业决策平衡单
| 考虑项目 |
猎头顾问 |
人力资源 |
| |
得(+) 失(-) |
得(+) 失(-) |
| 符合兴趣(*5) |
40 |
35 |
| 具备能力(*5) |
35 |
35 |
| 发展空间(*4) |
20 |
32 |
| 提高能力(*3) |
24 |
18 |
| 挑战性(*3) |
24 |
15 |
| 社会地位(*4) |
20 |
20 |
| 成就感(*3) |
18
|
12 |
| 在公司中的地位(*4) |
32 |
20 |
| 经济报酬(*3) |
21 |
15 |
| 压力(*4) |
-28 |
32 |
| 稳定性(*4) |
-28 |
32 |
| 合计 |
234
-56 |
266 |
| 得失差数 |
178 |
266 |
通过明确自己考虑的要素,并将它们量化,选择的结果就会水落石出,崔晓决定留在现在的公司。
一般来说,如果你面临的工作机会都是自己喜欢又胜任的,且可以把它们作为长期职业目标,你可以采用平衡单决策法帮你做出决定。
当你面临职业选择时,不妨尝试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它们将有助于你更快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来源: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