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容你愤青,也鼓励你奋斗

标签:
愤青鼓励奋斗校园大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求职实习 |
分类: 大学生活与成功人士案例 |
■ 片名:待业青年
■ 一句话点评:自娱自乐的DV,阴差阳错,变身为引起很多年轻人共鸣的独立小电影。
曾经青春年少的男主角,喜欢爬上弥漫着淡淡雾气的楼顶,像思想者一样,默默地望向远方。这样的场景,迅速将我带入青春岁月。青春岁月有那么多迷茫,我们将何去何从?
一个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忽然厌倦了校园生活,退了学,带上DV,走进不同层次“待业青年”的生活中。
你喜欢上学吗?当有人问你时,你如何回答?镜头更多地对准了不爱上学、愤世嫉俗的年青人。这些被称为异类的年青人,认为学校的教育对他们是无情的压制,他们常常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最终,他们或被学校开除,或中途退学。
如果有别的选择,或者每个小孩都想逃学。现在的小孩压力太大了,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们越来越不容易快乐了。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一定要听话,要学习好才算好孩子吗?是否忽视了他们兴趣与个性化的发展?一群不受家长老师喜欢的年青人,在学校成了边缘人,他们过早地走向社会,他们想用非常规的生活方式,证明他们其实并不是那样糟糕。
退学、叛逆、愤青的成功典范当属韩寒。影片中的年轻人,基本是韩寒的同类。他们崇尚艺术,无论是跳舞、打球、画画、还是搞音乐,他们都不够中规中矩。他们情绪容易高涨,思想倾向激进,你认同的地方,他偏偏要反对。从个人角度讲,我认为韩寒精神是可嘉的,这有利于他在文学方面有新的体验与创新。但假若他好好上学,是不是会有更锦秀的前程?一个高中没毕业生的年轻人,在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代,取得如此成绩,会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而做为赛车手,他真的在玩命。
非主流这条路,走起来实在不轻松,况且韩寒的成功是个例。相对于主流,如片中那些温饱都难解决的年青人,付出最大的代价,未必能换来应有的成功。
影片中,也涉及到大学毕业后是否出国的问题。现在的家长,稍有能力的就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他们认为中国不懂教育。而出国就是最好的出路吗?影片经常采用记录的方式自问自答。从导演自娱自乐的角度讲,他是在表达自己的困惑。在一些人身上提出问题,在另一些人身上找答案。出国或者在学术上能有所发展,但你是中国人,在外国混的什么劲呢?你骂学校恨老师,不喜欢读书,可以,但将来肯定会后悔。这部片子中打篮球的球员,非常想上学,连做梦都会梦见上学,有时想想上学,他都会哭。曾经叛逆的非主流青年,到了一定年纪,哪怕仅仅是为了父母,最终也会走回归路线。梦想未必是你坚持下去的理由,也不是所有坚持下去的人都会成功,不仅仅是你怀才不遇,也可能你的才华不在这个领域。生活本身是残酷的,在你生下来的那天起,上天就安排好了,你的第一声啼哭就预示着,你未来的痛苦会多过欢乐。未来与你生活的环境有关,但不是绝对关系,这取决于你的生活态度。
张内咸经常纵容镜头里的年轻人愤青,纵容后,又帮你解愤青的死结,鼓励你奋斗。有人说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片,的确如此,那些还在边缘徘徊的年轻人越早看到越好。真正的上帝只有你自己,这个全世界通用。不要轻易走极端,青春可以浪费,而生命不允许。
这是24岁年轻人的偶然习作,剧情加记录,手法粗糙拖沓,却不乏动人之处。这可谓一部独立小电影,有着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视角,成本很小,社会价值却极高。
出处:蝎子安安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