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求职:经历也是经验

(2009-07-03 06:32:33)
标签:

大学生

求职

经历

经验

校园

分类: 就业指导与考研规划
 近日拜读刘刚《大学生求职:莫把"经历"当 "经验"》一文,文中认为大学生为积累求职经验,利用"学习良机"去做类似家教、推销、端盘子……等没有实质意义的"实践",走入"经验"的误区,得不偿失。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

,"经历"是"经验"的基础。"经历"指亲身遇到过、做过或参加过;也指亲身遇到过、做过或参加过的事。"经验"指感性经验,即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对客观现实的感性认识;也指对于感性经验所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可见,"经历"是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经验"的基础,没有"经历"就谈不上什么"经验",尤其是"一定的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需要较长"经历"的总结和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也是"经验",只不过程度较浅罢了。以学习为主业的大学生,即使不能通过课余打工的经历获得"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能获得初步的社会经验亦难能可贵。

 

    其次,"经历"是另一种学习。较高的"智商"是大学生求职的一大优势,但"情商"也是大学生就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很多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大学生认为,打工对自己最有利的方面是锻炼意志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课余打工有利于 "情商"的培养。据某大学一项调查显示:近8成的大学生有过课余打工经历;其中78.9%的同学对在校期间打工这种现象表示非常支持,认为打工能学以致用、提高能力、增长见识、丰富生活。笔者对本校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73.3%的大学生课余打工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52.2%是为了学会怎样与人交往,37.2%是为了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虽然大学生打工多集中在类似家教、推销、导游、端盘子……等"简单"实践,但这些"经历"并非全无实质意义。大学生走出"象牙塔",通过与各种各样"社会人"的交往,其待人接物、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不仅可以找到在社会上"闯"的感觉,还可以激励自己,找到自信,开阔眼界,开创思维,毕业时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再次,通过"经历"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经验。

 

在问卷调查中,36.7%的大学生课余打工是为了挣钱贴补学费、生活费。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困难大学生通过课余打工解决生活困难、继续学习等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一些研究生通过课余打工减轻生活压力的现象也不鲜见。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课余打工已经包含了社会生存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积累工作经验"的范畴,在校打工与毕业后的工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怎样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处理好提高综合素质与提高专业能力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和课余打工的时间和内容,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统筹考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打工接触社会、学习本领、提高能力已成为一种趋势。

    作者系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医学院报编辑部

 

2006-11-21 来源:光明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