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为何“丢失”了自己
(2009-07-01 07:36:37)
标签:
女孩校园 |
分类: 大学生活与成功人士案例 |
她觉得自己很“虚伪”
小云走进咨询室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是我今天排在最后的一个来访者。小姑娘的皮肤很白,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对咨询室里的一切摆设都很好奇,掩饰不住的些许慌张和不自然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个刚入学不久的新生。
一坐在沙发上,她就开始说起她的烦恼:“老师,你能告诉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以前,我每天都过得无忧无虑,好像从来都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但最近,我的脑子总是在想:我这样做对吗?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呀?”
我微笑着,示意她继续说下去:“通常什么样的情景会令你思考这类问题,具体会想些什么呢?”
“随便举个例子吧,每周一打扫宿舍卫生的时候,我们四个人都没有明确分工,大家都各干各的。打扫完毕后,我就会想,既然分工不明确,那下次我就挑最轻松的事做好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很惊奇自己怎么会冒出这样自私的念头呢?可这分明是我脑子里冒出来的想法呀。还有,我的专业是英语,在专业课上,老师经常会让我们上台作一些口语演讲,当我没有准备充分的时候,在台上,讲着讲着我就会紧张,一紧张,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小动作,比如眼睛滴溜溜地四处乱转、吐舌头等,这些动作是身体本能发出的,可事后我总觉得这是哗众取宠的表现,是做作的行为,但我并没有想要这样做呀。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出现这些状况?”
我接过她的话,进一步问道:“你有没有问过同学,他们怎么看待你在课堂上演讲时的那些小动作呢?你是怎样定义做作的?”
小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同学们都说我的那些小动作很可爱,挺自然的。我觉得做作就是虚伪、装腔作势企图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我很讨厌做作的行为。我的那些动作是紧张时本能发出的,但我觉得做这些的目的就是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就是做作,但不是我主动想去做的呀。我觉得自己是个淳朴的人。”
看着她脸红彤彤地急着为自己辩解的样子,我的内心很自然就升起一种感觉:“这个孩子真的很可爱”。我试探性地问道:“你觉得表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是不好的行为吗?”
“不,不是,事实上我很羡慕那些敢于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无所畏惧的同学,他们从不介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敢把自己完全真实地暴露在别人面前,但我不敢,我不自信,我不希望别人知道我的缺点,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默默无闻不喜欢出风头的人,因为我没有这样的自信。所以我很讨厌自己的‘做作’。”
小云虽然出身农村,但父母是做生意的,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比一般人要好。富裕的家境和甜美的长相,让她在那个小山村的学校里一直是同学羡慕的对象和老师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很喜欢她。说来也怪,在学习上,有时连她自己也弄不明白,别人为取得好成绩,挑灯苦读,刻苦勤奋,而她自己却不太当回事,除了正常听课、该做的作业要做外,不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但成绩却依然好得一塌糊涂。转入县城的重点高中读书后,她依然如故,然后毫不费力地考上了大学。在这以前,她都觉得自己嘻嘻哈哈地快乐着,但不知道为什么,进了大学才三个多月,就变得经常胡思乱想了,在高手如林的大学校园里,小云很想弄明白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似乎越想越迷惘。
大学阶段属于青年中期,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心理学上又称为“第二次诞生”和“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上却仍处在向安定状态过渡的不稳定状态,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难免会有心理不适应以及其他精神困扰。这时,个体心理的一个重大转折就是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自身,开始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成为自己期望的人。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发现”。在自我发现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灵困惑,如黄舒骏《我是谁》唱的那样:“我是谁?为何我在这里出现?我是谁?为何我长得这副嘴脸?如果换个时间地点出生我会变成谁?如果我不叫做这个名字我又会是谁?”小云便正处于自我认知的迷茫之中。
小云的理想自我是成为自信、洒脱、敢于无所顾忌地表露自己的阳光女孩,而现实自我却提醒她自己一直以来是一个文静、内向、不喜张扬甚至有些自卑的女孩儿,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她发现自己其实很普通,周围有许多比她更优秀的人。她时刻提醒自己,既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就不应该积极表现自己,否则很容易被视为哗众取宠,授人笑柄。他人的评价也更接近于描述她是一个淳朴内敛和腼腆的可爱女生。
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几乎处于两个极端的时候,内心感觉压抑和分裂,自然而然会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矛盾,理想自我促使自身做出的渴望别人关注自己和肯定自己的本能表现却不断遭到现实自我的否定,小云觉得自己应该做好那个安分守己的淳朴女生,拒绝可能被视为做作的一切表现,但无意识之中,自己又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关注。就这样,她在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或迷惘,不能很好地确定自我形象和人生目标,因而出现焦虑和不安。
随后的咨询过程中,当小云慢慢了解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不一致现象和行为都属于“真正的我”的时候,她开始释然;当明白了现实自我和自己喜欢的那个我之间的距离以后,她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自我整合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自我接纳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就像毛毛虫化茧成蝶一样,成长中总会有一些烦恼和苦痛是必须经历的,我期待着小云的美丽蜕变。
20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