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与李连杰先生、马云先生的对话(图)

标签:
学生社团公益校园 |
分类: 社会实践与校园招聘 |
http://dxszk.people.com.cn/mediafile/200812/24/F200812241708411701962641.jpg 我们感动了很多CEO 亲历与李连杰先生、马云先生的对话 ——AIESEC外经贸分会筹办高峰论坛始末 |
编者按
在高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各个社团举行一些公益活动,如无偿献血、爱心救助、环保募捐、公益论坛……这些活动既是学生热衷开展的,又是学校乐于倡导的,并且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然而想要将这些公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仅仅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认真筹备、策划周全外,更要学会创新与合作。
预算不足6000元,论坛照样成功
12月初,北京成宏酒店的大会议厅内座无虚席,来自世界知名企业如微软、诺基亚、联想、Ammado等公司的高层人士与NGO(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非政府性组织)以及多所高校的学生社团成员齐聚一堂,参加了第一届AIESEC青年高峰论坛。作为一个学生社团举办的论坛,能吸引如此多的知名企业人士加入,得益于其公益创新与合作的主题。
从最初预算不足6000元,至最终能取得论坛的成功,对承办此次论坛的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的每位成员而言,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如果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我相信他们不会来参加我们的论坛。当然,我们的同仁们在前期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也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很多CEO。”AIESEC外经贸分会的成员李圳向记者介绍说,“此次论坛的筹备,也是为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大家能在一起交流和探讨公益事业的创新与合作。”社团成员在这样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CSR)被人们所逐渐熟知的环境下,抓住了这个问题,着手筹办了此次论坛,通过交流和探讨为CSR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例如合作关系的建立,沟通的过程,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分享。
论坛嘉宾之一、Ammado公司的创始人兼CEOPeter Conlon带着自己的团队千里迢迢从爱尔兰赶到论坛。他谈到了NGO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逐渐便利的注册方式也为非政府组织在国内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
微软公共关系与事务部经理应琦泓先生也从机场直奔会场,“我感觉好像没有实力和现在的大学生去竞争,因为大家能力比我大学时代强很多。”应先生诙谐地说,“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未来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增强大学生的公益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是对未来的CSR最强有力的保证。NGO在中国可被称为社会机构,自然景象(CNature)就是很好的例子之一。这些机构通过参与公益福利活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积极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在论坛的交流中,学生们得知本土的NGO资源并不是很丰厚,还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发展不是很顺利。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和群体在关注着其发展,这使得志在加入NGO的社团和同学信心大增。
与李连杰先生、马云先生进行了对话
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的成员们坦言:承办一个论坛活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开始有创办公益论坛的想法之后,进展一度很缓慢。因为成员们一直在寻找思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因为需要做好的策划书,需要联系很多企业,期望企业能够参与他们的论坛。起初联系时十多个电话只有一两个能打通联系到对方。尽管如此,所得到的答复也都很不理想。社团成员也曾茫然过,都觉得活动筹备艰难,不过这并没有动摇大家的决心。
在探寻的过程中,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成员参与了一些社会上举办的大型论坛活动,其中包括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李连杰壹基金会和博鳌论坛共同举办的全球公益慈善论坛等。通过参加这些论坛,社团成员们收获感动与知识的同时,更有机会认识了许多各界的名流。他们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有幸和李连杰以及马云先生进行了对话,他们都很肯定我们AIESEC社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
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公共关系部的赵明说:“在这类论坛上我们认识了微软的大中华区新兴市场拓展部的经理、GOOGLE的CSR经理、慈善家杂志社的社长以及来自很多非政府性组织的人士。在接下来的进程中,整个团队终于寻找到了思路,局面逐渐被打开。同事、社员们专业的策划能力与英语能力给公司和NGO很正面的形象。”
经过社团成员们的共同努力,论坛嘉宾的名单终于敲定,这其中包括Ammado公司、GM通用汽车公司、微软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的高层人士。社团成员周谦告诉记者:“与会的嘉宾们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微软的应琦泓经理,一下飞机就直接赶到我们会场参与我们的论坛。还有来自慈善家杂志社的社长王立伟先生,他驱车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我们进行讨论。他告诉我们,是我们的真诚和专业感动了他。这样的开始和进程让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有信心和动力。而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段磨练的经历也是人生中无比宝贵的一笔财富。”
公益不是功成名就之后的选择
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成立至今已经十年,他们与包括雅虎、普华永道、凯洛格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使在没有活动的时候,社团中仍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整个系统的客户建立和维护工作,社团的公共网络邮件里储存的都是各家公司经理的邮件,并且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
赵明说:“公益不是功成名就之后的选择,它可以作为一项毕生的事业来做,我们接触很多NGO,他们的员工是全职做专业的公益,只拿基本的工资,我们也很欣喜地发现,‘社会企业’这样新兴公益力量开始出现在中国,而大学生对这些基本上可以说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职业选择会占据一生的很多时间,如果只是为了保证物质生活而选择不喜欢的职业也许会成为人生的遗憾。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论坛让大学生多一些对生命的思考,多一些就业的选择,多一些对公益的了解。而企业、NGO以及学生社团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合作的模式,整合社会资源,让公益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他称,举办这个论坛最初想法只是很单纯地想让学生都可以多一种渠道去了解公益事业,去了解自己真的可以做很多,为了这个社会更好的发展。
视野决定高度,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课本与校内的活动,走出校园,贴近社会,同样有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高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各个社团举行一些公益活动,如无偿献血、爱心救助、环保募捐、公益论坛……这些活动既是学生热衷开展的,又是学校乐于倡导的,并且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然而想要将这些公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仅仅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认真筹备、策划周全外,更要学会创新与合作。
预算不足6000元,论坛照样成功
12月初,北京成宏酒店的大会议厅内座无虚席,来自世界知名企业如微软、诺基亚、联想、Ammado等公司的高层人士与NGO(non
从最初预算不足6000元,至最终能取得论坛的成功,对承办此次论坛的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的每位成员而言,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如果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我相信他们不会来参加我们的论坛。当然,我们的同仁们在前期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也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很多CEO。”AIESEC外经贸分会的成员李圳向记者介绍说,“此次论坛的筹备,也是为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大家能在一起交流和探讨公益事业的创新与合作。”社团成员在这样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CSR)被人们所逐渐熟知的环境下,抓住了这个问题,着手筹办了此次论坛,通过交流和探讨为CSR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例如合作关系的建立,沟通的过程,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分享。
论坛嘉宾之一、Ammado公司的创始人兼CEO
微软公共关系与事务部经理应琦泓先生也从机场直奔会场,“我感觉好像没有实力和现在的大学生去竞争,因为大家能力比我大学时代强很多。”应先生诙谐地说,“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未来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增强大学生的公益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是对未来的CSR最强有力的保证。NGO在中国可被称为社会机构,自然景象(CNature)就是很好的例子之一。这些机构通过参与公益福利活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积极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在论坛的交流中,学生们得知本土的NGO资源并不是很丰厚,还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发展不是很顺利。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和群体在关注着其发展,这使得志在加入NGO的社团和同学信心大增。
与李连杰先生、马云先生进行了对话
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的成员们坦言:承办一个论坛活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开始有创办公益论坛的想法之后,进展一度很缓慢。因为成员们一直在寻找思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因为需要做好的策划书,需要联系很多企业,期望企业能够参与他们的论坛。起初联系时十多个电话只有一两个能打通联系到对方。尽管如此,所得到的答复也都很不理想。社团成员也曾茫然过,都觉得活动筹备艰难,不过这并没有动摇大家的决心。
在探寻的过程中,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成员参与了一些社会上举办的大型论坛活动,其中包括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李连杰壹基金会和博鳌论坛共同举办的全球公益慈善论坛等。通过参加这些论坛,社团成员们收获感动与知识的同时,更有机会认识了许多各界的名流。他们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有幸和李连杰以及马云先生进行了对话,他们都很肯定我们AIESEC社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
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公共关系部的赵明说:“在这类论坛上我们认识了微软的大中华区新兴市场拓展部的经理、GOOGLE的CSR经理、慈善家杂志社的社长以及来自很多非政府性组织的人士。在接下来的进程中,整个团队终于寻找到了思路,局面逐渐被打开。同事、社员们专业的策划能力与英语能力给公司和NGO很正面的形象。”
经过社团成员们的共同努力,论坛嘉宾的名单终于敲定,这其中包括Ammado公司、GM通用汽车公司、微软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的高层人士。社团成员周谦告诉记者:“与会的嘉宾们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微软的应琦泓经理,一下飞机就直接赶到我们会场参与我们的论坛。还有来自慈善家杂志社的社长王立伟先生,他驱车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我们进行讨论。他告诉我们,是我们的真诚和专业感动了他。这样的开始和进程让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有信心和动力。而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段磨练的经历也是人生中无比宝贵的一笔财富。”
公益不是功成名就之后的选择
AIESE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会成立至今已经十年,他们与包括雅虎、普华永道、凯洛格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使在没有活动的时候,社团中仍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整个系统的客户建立和维护工作,社团的公共网络邮件里储存的都是各家公司经理的邮件,并且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
赵明说:“公益不是功成名就之后的选择,它可以作为一项毕生的事业来做,我们接触很多NGO,他们的员工是全职做专业的公益,只拿基本的工资,我们也很欣喜地发现,‘社会企业’这样新兴公益力量开始出现在中国,而大学生对这些基本上可以说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职业选择会占据一生的很多时间,如果只是为了保证物质生活而选择不喜欢的职业也许会成为人生的遗憾。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论坛让大学生多一些对生命的思考,多一些就业的选择,多一些对公益的了解。而企业、NGO以及学生社团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合作的模式,整合社会资源,让公益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他称,举办这个论坛最初想法只是很单纯地想让学生都可以多一种渠道去了解公益事业,去了解自己真的可以做很多,为了这个社会更好的发展。
视野决定高度,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课本与校内的活动,走出校园,贴近社会,同样有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