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职业 成就自我
(2008-11-17 08:15:09)
标签: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职业成就自我校园 |
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
规划职业
文/ 朱祥
一、前言
人是处于神与兽之间的一种生物。没有绝对十全十美的,只有对完美的无限逼近。而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我们能够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并在时间中对我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
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我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明白了人生必须有方向,有规划,否则不就成了无头的苍蝇、无舵的帆船?当然,仅仅靠一学期的学习肯定是不够的,未来的路还很长,同时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摸索,去明晰我们的人生规划;即使是规划好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还得根据外界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性格中性而略偏内向的人。陌生人看到我,第一感觉这个人太严肃,可能不太好相处,但熟悉我的人会知道其实和我挺容易相处的。自我感觉自己有时的确有点严肃,也许这点对我并非好事,当然我会努力去改变。
谈到我的兴趣爱好,说多也多,但没有什么精通的。平时,我比较喜欢看看书,听听音乐,和朋友吹吹牛,搞点社团活动等等。至于体育方面,我喜欢打羽毛球,踢足球,爬山等等,尽管我没有一样擅长的。不过不要紧,人活着不光是为了去竞争,更重要的是去享受过程。
至于价值观,也许正在形成中,不过我敢肯定的是我的人生大方向是正确的。还有能力,目前,我还不是太自信,但我并不感到自卑,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没有生而知之者,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锻炼的。
三、职业选项及主要职业目标
(一)职业选项
谈到职业选项,我以前还真的没有认真考虑过,或者没有认真想过两个以上的职业选择。但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自己还真的有不少想做的事。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下自己的职业选项。
1、从事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关的工作
2、财务会计(财务总监是我的奋斗目标)
3、大学教授(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事业之一)
(二)主要职业目标
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得到,到头来只会什么都得不到。所以,我想我主要还是会选择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因为那对我更具有挑战性,而且更能锻炼人。
做上公司的人力总监是我的第一个目标,当然这之前得付出很多努力才行,我必须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提高自己能力。做上人力总监也只是一个第一步,我更愿意将它看成另一个加油的站台,而不是终点站。通过在人力总监位置上的锻炼,我可以再次储备能量,积累大量宝贵的经验教训,接着,我就会向一个目标迈进——CEO。还是那句话,这同样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更高的起点,后面还会有很多很多的事业要去完成。
四、决策理由
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 |
优势因素(S) |
弱势因素(W) |
1、目标明确 2、思想积极 3、勤于思考 4、责任心强 |
1、 组织协调能力不够扎实 2、 英语沟通能力一般 3、 不太善于团结人 4、 太浮躁,不踏实 |
|
外部环境因素 |
机会因素(O) |
威胁因素(T) |
1.所学专业与职业方向很对口。获得工作机会不错 2 中国对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稀缺 |
1. 2. 3. |
SWOT总结:
通过对行业内外,自身环境的内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剩余学年内继续学习锻炼,毕业时初步能达到就业的所需标准。但是自身整体能力和所掌握的系统知识并不能满足内在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制约。故决定继续学习深造。在大三大四学习期间,采取WO策略。即着重考虑弱点因素和机会因素,努力使弱点趋于最小,使机会趋于最大。采取WO策略理由有:首先,我们不能人为地短时期改变T类(制约类)内容,其次,S类(优势类)我们可以保持,不会对就业产生负影响。
五、影响因素
(1)专业因素:
考虑到现在对所学专业已培养出了一定兴趣,而且还学得不算差,希望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尽量做到学以致用。
(2)能力因素:
我的专业学习较好,且还具有一般文科生不太擅长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英语口语能力较好,在应聘律所时有一定优势。
(3)家庭因素
其实这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我来说不大,因为不管我做什么决策,只要大方向正确,我的家人都会尊重我的选择,并且全力支持我。
(4)兴趣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的选择,我不敢说是充满了热情,但至少不是完全没有兴趣。毕竟与人打交道是一门大学问。
六、岗位职责
七、与就业方向职业目标的差距
八、行动计划
我的行动计划主要是针对上面分析的我与就业方向职业目标的差距制定的。
九、结语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过的真的很快,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要结束了,尽管有点不舍,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更何况,在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拿出十分的热情,百分的努力来践行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愿大家都能够一路走好,大展宏图,前程似锦。
文/
朱祥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