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081020286491710992.jpg
◎文/郭紫薇郭建斐◎图/IC
1.保持良好心态
大四学生 可可
我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切忌患得患失,不要因为一两次甚至无数次失败而有挫败感,毕竟人海茫茫中要让HR一眼相中实在不容易。不过,换一种角度来分析“网申”,它不仅为招聘公司提供了更多选择员工的机会,不也是为我们这些应聘者提供了更多向不同公司投递申请的机会吗?换言之,公司是从网申中“海选”员工,我们不也可以向自己心仪的单位“海投”简历吗?!要相信自己总会在一家公司的“网申”中脱颖而出并施展才华!
2.攻破open question
大四学生:Cathy
“网申”中有很多都是open question(开放型题目),实在让人头疼,不过其实各公司的open question都是大同小异,这样一来,说难也不难了,只要抓住做类似开放题的要点方向,提早做好准备就没问题。具体总结“网申”中的开放题,我想无非是一些侧重于表述个人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或自身的心态、抗压能力,职业规划、自身认识等各种问题。我经常碰到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还未踏进职场的学生而言,要有非常明晰的职业规划是不大现实的,我想此类题的目的是要挖掘出应聘者应聘的深层次动机,工作的稳定性等。此外一些诸如“大学生活中的最成功或最失败的事”的问题,主要是考察应聘者的价值观,即对你而言,什么才是成功。类似问题的回答,只要平时多上网搜集各大公司“网申”秘笈以及招聘流程,这样心里就会有个底,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浪费别人提供的经验秘笈,吸取前车之鉴总好过一个人暗自摸索来的效率高。
3.巧算GPA
外企职员:ET
毕业的时候我也是浩浩荡荡的“网申”一员,耐着性子填完了二三十栏的申请表格,却一份回音也没有等到。眼看着比自己好比自己差的同学都有了着落,自己心里不免着急起来。
有一次跟哥们儿出去喝酒,酒过三巡大家突然聊起了工作的事情,一哥们儿开始为我鸣不平,说吾等泛泛之辈都折腾出了结果,你怎么还孤魂野鬼。一讨论就炸了锅,最后一致总结下来我的GPA(课程平均分数)算法有问题。应聘时候“牛”是一定要吹,但也要讲究技巧。
第二天睡醒照着网上找了一摞GPA的资料,忽然发觉自己的确傻得可以。有些公司有硬性算法,那无可厚非,有些公司并没有强制算法,这时候怎么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找到了窍门,我立刻积极投入GPA的计算中去,当天又发了N份简历出去,凡是有HR信箱的,也通通发了一份。一个星期不到就有了两家公司的回音,接着过关斩将,终于搏来了现在这个饭碗。
4.对公司细致了解
网站策划Fidel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网申”的时候,对公司的了解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申”的成功与否。
我在申请现在这份工鞯氖焙颍晌焦巫鲎悖苯永鋈プ鏊枪镜姆⒀匀硕伎梢浴T谔钚磑pen question的时候,企业文化、核心业务、中国分公司发展等情况我均头头是道,整个open question合在一起可以媲美一份公司的编年史。
在填写表格的时候,我一直把一份从公司网站down下来的职位描述和职位要求放在目所可及的地方,边写边看,写作文要求不偏题,写简历更是需要丝丝入扣。公司网站的一些习惯用语和语句风格也被我用到了简历中,好让HR在查收简历的时候产生一种亲切感,这也是无形的砝码吧。
填完表格的时候我就感觉甚好,隔天查邮箱,果然收到了HR的回复。于是立刻斗志昂扬的投入下一轮战斗中,顺利赢得了现在的职位。
5.善用GOOGLE写简历
IT工程师Cooper
我“网申”工作的时候最头疼的是用英语写openquestion,虽然口语和笔试都不差,但要我写出原汁原味的美式英语,还是有些勉强,尤其是我的工作又是技术性特别强的。
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搜索引擎更加发达,GOOGLE一下,令人眼花缭乱的英语文章便蹦了出来。我足足花了一天时间精简出和open question相关的文章,接着打开WORD开始修改,加入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最后又列了个序号,保证文章逻辑清晰。最后把WORD里显示出来的小红线全部修改了一遍,一篇完美的简历总算是大功告成。
果然5篇文章凝结出来的精华不是“盖”的,我以此为蓝本,针对不同公司的不同要求,稍作修改,便又是一份简历诞生了。所谓“广泛撒网重点捞鱼”,终于让我得到了一次宝贵的面试机会,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
6.简历要突出优势重点
外企职员小水
有前辈给我提醒说,双语是你的最大优势一定要作为重点突出。这句话我牢记在心,加之我一直期望能在外企工作,语言更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我六级有接近600分的成绩,各种市面上流行的英语证书也一应俱全,大一至大三的读书期间也做过不少翻译的兼职,这些都是竞争的砝码。而作为第二外语的日语,因为有过想去日本留学的想法,也直接读到了一级,加上看韩剧积累来的一些韩语说法,我自认自己的三国语言是吸引HR眼球的最大亮点。
我申请的方向也是以日企居多,加上写简历的时候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认真分析用人要求,很快我的工作便有了着落。
7.带着“十分”的耐心
某知名外企人力资源部Kate
做过最长的一次“网申”用了我近4个小时,因为事先询问过前辈大致情况,所以很睿智地带了干粮去电子阅览室。在我填写完各种信息以后,还被要求做了3个有关于职业的测试,并且是计算时间的,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需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在晚上9点的时候,我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陆续走了,但是我还是一鼓作气把申请做完了再回寝室。室友们听说我花了4个小时搞定了申请,大为称赞我的耐心,但是事实就是同样做了“网申”,我得到了“一面”的机会,而他们没有。后来在我自己进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后才知道:求职过程中,淘汰率最高的当属“网申”,所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8.用Word文档存资料
保险公司客服主管万小姐
第一次“网申”的时候没经验,在辛辛苦苦地填完了近500字中英文版的开放式问题后,直接点了提交。想不到大概是网络的问题突然断了线,再回到前一页的时候写过的东西全都没有了,这时候的感觉真的是欲哭无泪了,很多涉及到专业的英文单词都是我从《汉英大词典》中一个一个查出来的。经过了这次教训,第二次“网申”的时候我终于学乖了,在填写比较大篇幅问题的时候,先在Word文档中填写,然后再粘贴到网页上去,最后再即时地保存好这样有两点好处:首先,保存的文档下次申请说不定还能套用;第二就是Word文档可能提醒我改正一些不太容易察觉的小错误。
9.下载了题目慢慢准备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大四学生 陈同学
“网申”的题目量都很大,我的做法是把所有题目都Copy到了另一个文档中,当作自己的留存档。可以在五六天内全部完成这些题目,然后将自己的试题答案复制到“网申”页面完成申请。那几天我潜心准备试题,发觉完成以后这几乎就是自己最完美的一份“个人传”。今后若要是再有“网申”,直接借鉴就行,不必每次都花时间再写,费时也不一定质量高。就是因为准备充足,我得到了面试机会,现在已经到“二面”阶段,我希望这个好开头能陪伴我走完整个面试过程,带给我最终的幸运。
10.事先做足“功课”
网站开发公司程序设计YUYU
大四上半学期“网申”过一个IT公司,虽然最后并没有得到面试的机会。但从中我也得到了启发。我“网申”的时候,就是没有留意到这个公司“把加班看作企业的一种文化”而导致了失败。网申里一道开放性问题问我如何看到超时加班这个问题。而当时我并不知道公司问这个问题的用意,竟然天真地回答,应该在上班的八小时内最有效的完成工作,加班是不可取的。在后来跟同学交流得知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后,我想我能想象HR看到我这种回答时“喷血”的表情了。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2008.10.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