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进行时……一个法学硕士的求职日志(一)

(2008-10-13 08:02:00)
标签:

就业

法学硕士

求职日志

校园

分类: 求职策略(简历与面试等)

就业进行时……

——一个法学硕士的求职日志(一)

周 

  

  不知不觉,已经研三了。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而今天的我,也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和众多的毕业生一样面临空前艰难和痛苦的抉择。

 

        之前,一直犹豫是否要考博,长辈的希望、老师的鼓励、朋友的指点曾经让我对考博坚定不移。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眼见昔日同窗陆续成家立业,自己却“贫穷”依然,飘忽不定,不免惶惶。虽说父母一再表态,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我读博,可我已二十有四,无力颐养父母,岂有反将父母的养老钱花光之理?再说,当今法律文聘贱如粪土,博士学位又值几文呢?记得三年前还没推免的时候,有位老师曾劝我不要读硕士,早日参加工作,当时一笑置之。三年过去了,学校教育究竟让我有多大的提升呢,只有天知道,或许到社会大学校里能学到更多。三年里,没读研的那些同学都在挣钱,我却在花钱,所谓的学术成果也不过是些排列组合罢了。如果说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再花三年时间,且不说青春不再,投资势必不断追加,而回报是否一样丰厚呢?我想不容乐观!到时候十年大学苦读换来的也许就只是一张“高校教师俱乐部”的入场券,“知识改变命运”只怕要再熬十年才能实现。

 

        当然,对于毕业研究生来讲,我们都有多种选择,相同的是每种选择都像买彩票一样充满了变数和偶然。思虑再三,我打算尝试着开始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于是记录下求职路上的点滴,以飨来者。

 

  12月4日下午接到中海地产总部HR的电话,通知12月6日到达苏州参加12月7日至9日在维景国际大酒店举办的“2008海之子体验计划”,而此前我已经顺利通过了中海重庆站的简历评估、演讲评估、城市评估中心、人力资源面谈环节,到苏州参加大中华区评估是进入中海地产的最后一关了,通过率在75%。

        去,还是不去?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开始,这个问题就让人头痛。12月9日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笔试的日子,去苏州就得放弃公务员考试。

 

        怎么办?

 

        中海作为中国房地产业的标杆企业,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单位。可是作为法学研究生,我却有一种其他专业毕业生难以理解的隐痛。房地产企业的职位通常分为工程技术类、会计类、营销类和管理类,作为法科学生,需要我们的通常只有营销类和管理类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而这两个岗位通常又对所学专业没有限制,换句话说,只要具有相应学历学位,学什么的都行。从理性的角度,就业其实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无所谓专业;可是从感情上讲,要想通这一点并不容易。

 

        虽然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胜算不大,可毕竟一年只一次,寄托了无数考生“跃出龙门”的希望,牵动着几乎每一个法科毕业生(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的敏感神经。对做公务员趋之若骛本不是一个正常社会应有的现象,但在当今中国,公务员较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非其他职业可以相比,因而毕业生就业后短期内的机会成本无疑是最低的,所以才会受到广泛的青睐。我自然也不例外。

 

        而对于房地产行业,我始终怀有一些担忧。时下楼价节节攀升(虽然近期有所回落),资本的高度密集使得开发商大多显赫一方,赚得盆满钵满;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工薪阶层“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鸣。各方利益的搏弈,谁是最后的赢家,尤未可知。

 

        也许,放弃并不是最明智的,可是在选择“最优”的过程中,我们总有理由说服自己相信“下一个才是最好的”,所以只有放弃。

 

未完待续

 

出处:周忻的博客 2007-1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