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让人难受 但它是人生一部分(图)

标签:
失望情绪心理人生生命生活文化校园 |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
我们都曾经失望过,你是如何理解和应对的呢?
小时候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有那么几件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一次父母答应带我去动物园。我刚把最喜欢的水壶背在身上,他们却突然变卦了,决定不去了。清楚的记得当时是如何愤怒的咬牙切齿,又哭又闹,并痛下决心长大了绝不能说话不算话,特别是对小孩子。
长大之后看到欧美儿童教育学家也强调家长一定要言而有信,绝对不能随随便便破坏与小孩子的约定,于是愤怒和决心都变得愈加强烈。可是,到了今天,在经历了许多失望,又给别人带来了许多失望后,才发现原来失望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明明觉得“我”先触壁,怎么菲尔普斯这小子却得了金牌?
“我”天天中午给她买便当,她怎么就看上临桌那个死肥仔?
“我”为孩子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事业,他怎么一点儿都不理解?
“我”一直坚信天道酬勤,可怎么感觉离梦想越来越远?
所有的不解和失望都和“我”有关,因为“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失望的前提正是我们或现实或不现实的希望和期待。除了少数已经觉悟或成佛的人,估计绝大多数都如我一般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怀抱这样或那样的希冀或曰“我执”。肉体凡胎的我们不是造物主,既然世界不是为我们造的,也就难保其中的哪一样不如我们想象。坐在别人的椅子上想想,如果我们处处顺遂了自己的心愿,没准会有更多的人在失望中沦陷。话又说回来,即便我们是造物主,也未必会对造出来东西百分百满意,有创造就会有遗憾。当然此时最令身为造物主的我们感到失望的,恰恰是那些因不满意我们的安排而失望不迭的人们。
失望之余我们常常愤懑难平,因为我们虽然理解生命到处充满概率,却不允许例外发生,或者至少不允许例外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相信人可以改变,却认为自己的爱人移情别恋实属毫无人性;我们知道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动攻击,却躺在病床上痛骂生活不公;我们热烈的讨论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帝国,却因自己的孩子中途退学而火冒三丈……当期望破灭,我们都需要时间去接受和适应,念念三字经是人之常情,当然也有人会“矢志不渝”的为每一次超出预期的意外寻找“合理”的解释而忘了有限的生命经不起“较真儿”。其实,在内心足够安静的时候,每一次失望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契机,万事万物本自变化无常,怎能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也因这一份感悟,在每一次如愿以偿后我们会心存感激,不再认为健康的身体、爱人的笑脸、太平的生活是理所当然。
接受失望才能毫不计较的拥抱生命,只有对一切可能性敞开怀抱,我们才能在从容淡定中体会生命的尊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为此,我们要谢谢那些曾经令我们失望的人和事,因为正是他们让我们更早的觉悟,咒骂命运从来不能让我们获得幸福。
失望源于希望的破灭,所以失望必将属于过去;而面向未来,我们总可以生出新的希望,失望虽然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永远不是全部。
出处: 生活训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