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论坛专家王辉耀:真正的自信来源于恰当定位

(2008-07-21 07:59:14)
标签:

王辉耀

自信

定位

校园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文/王辉耀(本论坛专家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他为什么会失去自信?

 

曾有个从美国一毕业就回来的年轻人,给我发电子邮件感慨:“我感觉自己非常失败,而且以后会接着失败,因为我还缺乏自信。我从美国回来,原本以为找个高薪工作没有问题,谁知道花掉了家里几十万,却成了高不成、低不就、还靠父母养的‘海带’。同个大院的初中同学,读书时一切不如我,高中毕业后从家里借了十几万做生意,收入已经不知道高出我多少。他前天还问我父亲,说如果我没有找到工作,可以去他那里做个经理。邻居们也经常拿我们两个做比较,并教育孩子说:‘看看,读这么多书不一定会有用吧?’我真的没有办法对自己有信心。”

 

我的回答是反问:“财富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是自信建立的基础?按这种比较方法,华人首富李嘉诚只有小学文化,是不是所有读过书的华人都该感到失败?都不应该拥有自信?”

这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通病,不仅仅是误解成功,还将自信误解成为仅仅一种心理感觉和状态。

 

我们经常在市面上看到许多的励志书,对自信充满了这样的论述:“自信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培养信心的方法就是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最棒!我一定能成功!”、“我能解决问题,只要我有信心就能解决”、“我觉得自己能行,我就一定能行”、“永远相信你是最好的”、“相信你能成功,你就会成功”……

这些话很有煽动力。

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们确实可以鼓动起我们的信心。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真正的自信,那么就被误导了。

大多数人都把自信解释为: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并充满积极主动意愿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但事实上,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觉得自己能行的心理状态,它建立的基础不是感性的主观自我肯定,而是客观存在的真实自我。因此,自信强调的是建立在自身实力基础之上,在进行准确自我评估、恰当定位之后的理性心理状态。

 

表3-3:真正自信和非自信的表现

 

不自信的表现

真正自信的表现

我已无能为力

我就是这样

没有因为……我就是对的

他把我气疯了

他们不会答应的

我只能这样做

我不能……

我不得不……

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应该坚持这个多年的目标

我能选择恰当的回应

为什么……所以我应该相信

我当然有缺点……

我做这事可以……那事我也许不会做

 

真正的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加正确的信心,并且组合在一起还产生了信念。

自我和信心,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自我是基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没有准确认识,很自然,这样的信心只是种脆弱、盲目的感觉,瞬间可能膨胀成气球,瞬间也可能因为针扎而泄气,甚至有走向心理疾病的倾向,把人带入“自大”、“自狂”、“自恋”、“自闭”的境地,到了悬崖前还要充满“信心”地走下去。

信心则是自我的提升,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信心,就算多么了解自己,也会因为自卑而无法果断地行动,当然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当然,正确的信心来源于扬长避短和准确定位。

 

依靠定位准确的自信,她从护士成为亿万富翁

 

我和史晓燕曾作为同台嘉宾,参加过一次央视《商务时间》的节目,因此对她的人生有所了解。史晓燕毕业于护校,而后被分配到协和医院骨科病房。每月薪水70块钱、夜班补助六毛钱,每天的工作都是打针送药,端屎端尿,周而复始,而且关键的是毫无未来的发展希望。于是,史晓燕对自己说:我怎么能在这儿呆一辈子呢?我必须相信自己,去为自己的理想拼搏一回!

 

1984年,史晓燕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从协和医院停薪留职,应聘到一家外企公司。令人不解的是:在外企做协助性工作,她居然不会打字和使用电脑,但更离谱的是还得到了上司的欣赏。史晓燕坦言:到今天我也不会用电脑,但关键是我自信自己什么行,就去做什么,舍弃我不行的,干我行的。

 

史晓燕最终定位是进入家具行业,她看中了国内方兴未艾的家具业,这也跟她个人兴趣有关。当然光有兴趣和天赋还不够,还要学习和拔尖。于是,她支付了每年7万美金的学费到美国芝加哥惠灵顿学习室内设计。再后来,史晓燕自己创业,从卖家具开始,几历周折最终在光华路花400万租下一座破旧的工厂,改造成1万平方米的卖场,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伊利诺依王国,成为一个著名企业家。

 

在对200多位开放型成功人士的调查研究当中,我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具备真正的恰当的自信,并且并不是因为事业成功才自信,相反是自信推动了他们努力去获得成功。至于为什么自信前要加个恰当?是因为他们的自信当然不是盲目地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也不是不敢正视失败和自己的不足。相反,他们总是善于坚持该坚持的事物,哪怕是遭遇失败;还能果断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哪怕“看上去很美”。而自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认识自己和社会,准确定位,扬长避短,最终也就坚持了“最好的自己”。

 

北京大学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这样认识自信:“自信来自于能力:它是以掌握的技能为基础,有能力承担艰巨的任务,贡献个人的力量。自信也来源于主动寻求各种可以考验能力、提供学习机会的挑战。没有任何挑战能让你投降,这就是自信的精髓。”

 

只有在自身基础上恰当定位的自信,才能带来长久的奇迹,成为我们的人生信念,也才能促使我们在奋斗过程中坚持不懈,遭受非议时自我肯定,遭受磨难时自我鼓励,面对赞美和坦途时自我清醒。

 

我认为这应该成为一种关于自信的基本常识:

——自信就算只是一种感觉,也如同训练而成的本能一样,其实已经有了过程的升华。

——自信不是一个自我欺骗式的信心,信任自己也要跟诚实联系在一起,依赖的也不是一个臆造的自己,而是真实的自己。

——自信不是让我们每天都告诉自己“你最棒”、“你是最好的”,而是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并且这时,你才“肯定能行”。

 

摘自《开放你的人生》 

文/王辉耀(本论坛专家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王辉耀, 现任欧美同学会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商会2005委员会理事长,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还兼任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经管学院的客座教授,同时还是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的常务理事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邀研究员。目前他还担任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董事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