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人自助校园 |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
常听到有人感叹:“如果我能替他去……就好了”。这个句式是深含同情和助人之心的。
看过一段故事:三个“打鱼人”经常在一处河潭边钓鱼,某日,突然发现有人从上游被冲进水潭里,挣扎着求救。于是,一个“打鱼人”立即跳入水中把那人救了上来。可是,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落水者被冲了下来。尽管他们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地去抢救,终因落水者太多而顾此失彼。这时,其中一个“打鱼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赶紧跑到上游去,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并且插上了一块牌子以示警告。然而,还是有无视警告者被冲进水潭。三个“打鱼人”仍然不得不忙于救人。最后,“打鱼人”终于醒悟过来……
你觉得他们想到什么吗?那就是只有教会人们游泳,并让他们掌握特殊情况下的自救方法,他们才能从繁忙的救人中解放出来。
有救人之品德是高尚的,但是救人的方式有多种。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两种救人的误区。第一,就是动机虽好,目标不对。二人欲要过马路,一个人嫌人行过道太远,于是准备翻隔离带。另一人大声疾呼,“那太危险了,我陪你一起翻”。结果,双双被撞。同情病人并不是要得病人的病。救助别人需要思考达到正确目标的方法。很多家长时时救助孩子,方法就是溺爱,结果适得其反。第二,就是包办代替,丧失自救。上面的故事就能悟出这个道理。单纯在下游坐等救人,应接不暇,不可扭转局面。如果人们掌握了游泳和水下自救的技能技巧,他们就不会追入激流,即使被卷入激流险境,也能从容应付,脱离危险。一个管理者,看到下属工作不当或者不圆满,于是千方百计补救。看似拯救了当事人,但是,问题会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因为你没有教会下属正确的方法,没有提高下属应有的能力和技术,他们只能依赖你的补台,他们更会容易学会依赖。
出处:阳光的博客 200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