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实践心理校园 |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
http://secure-cn.imrworldwide.com/cgi-bin/m?ci=cn-sina2006&cg=0
有位朋友问,怎样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什么自己总是害怕在人面前讲话?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问题,那就是锻炼自己。
有一个寓言讲: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这只幼鹰以为自己是一只鸡。日子一天天过去,幼鹰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它终于飞了起来!
科学的心理学特别强调人的心理的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认为没有人的社会实践就没有人的心理。人只有经常接触社会,与人交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才能从对事物的表面的认识发展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对客观事物发生一定的态度,并表现出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对其发生兴趣,并增长能力。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威特,在婴儿期像是个“傻子”,他父亲曾悲伤地说:“因为什么样的罪孽,上天给了我这样的傻孩子呢?”邻居们尽管口头上常常劝他父亲不要为此而忧愁,但心里都认为他是个白痴,背后也这样议论。但他父亲并没有失望,而是踏踏实实按自己的计划对他进行教育。起初连妻子也不赞成说:“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出息,只是白费力气。”可是,这个“痴呆儿”不久就使邻居大为吃惊。他八九岁时就熟练地掌握了德、法、英、意大利、拉丁和希腊等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914年4月不满14岁就发表了数学论文,被授予博士学位,16岁时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常言道“勤能补拙”,就是讲的实践对人的心理和能力的影响。我们将自己置身于何种环境,我们让自己参与怎样的社会实践,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担心自己出丑,不敢在人面前说话;尽量躲避众人,很少与人交流;这样的生存方式就限制了自己的人际交往,缺少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使自己陷入恶性循环。
出处:阳光的博客 200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