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距离(2)图

(2008-05-14 06:18:13)
标签:

心理

距离

校园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接:心理距离(1)

心理距离(2)图

 

心理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派美学家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的。他认为人同艺术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存在着“距离的矛盾”,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时常出现“失距现象”。“失距现象”包括主体和对象之间距离太近即“差距”和距离太远即“超距”两种情况,前者的原因是主体不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对象或艺术品过分写实,后者的原因是艺术品的拙劣,无论哪种情况都不会产生美感。有鉴于此,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之间要保持适当心理距离,使主体以非理性、非功利的审美态度来对待对象,以便在保存事物形成结构真象的同时,实现主体与对象间的感情交流,促成美感的发生。保持适当心理距离,是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环节,而这一规律同样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前几年,我曾在一家企业做咨询。老板是个性情中人,十分敬业但是效率不高。当我们一起聊天的时候,他总是抱怨员工素质太差,令他很劳累。于是,我请他带着我在公司的每一角落走了一圈。一路走下来,我问他有何感想?他说,“没什么感想,你可以看到死气沉沉,见我就如同老鼠见猫,我又没怎么样他们。”我问他,多久会到公司各处走走?他说,一般不需要我走动,下面给我报告就行了。

 

 我说我们做个实验,我们现在再去一下刚才走过的、业绩比较差的车间,你来做三件事:第一,到一个工位上拍拍工人的肩,说声“辛苦啦”;第二,再到一个工位帮助那几位工人倒杯水;第三,把随地扔的下脚料检起几块放到废料堆。我们看看怎样。结果,很多员工笑了,很客气地和他说话,很多人主动收拾自己的周围,而那位被拍了肩膀的员工获得了很多羡慕的眼光。我再问他有何感受,他说,看来员工挺可爱的。我说,你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发现。在我们走过的四个车间,每当我们进入,车间的负责人很快就跟来了,陪着我们走完现场。而这个车间我们走了两次,我还没有见到负责人。于是我们一起到他的办公室看看。果然,如我所想的,那位车间主任正和两位年轻职员边嗑瓜子边聊天呢。使我惊讶的事,那位主任竟然毫无惧色,站起来说“呦,老大来了,坐下来嗑瓜子”。那位老板的尴尬可想而知。

 

 事后,我说你大概不懂“心理距离”。一个企业家也要知道“距离产生美”,我们应该和下属保持一个好的距离。可谓“近则无尊,远则无知”。你很少到现场,你就不知道现场的问题所在。你和员工的直接上级都不到现场,员工就和你们没有亲切感,就没有积极性。当你拉近了与他们的关系,他们就会感恩,倍受激励。你的那位主任之所以那样肆无忌惮,是因为他和你的关系不同一般,你们称兄道弟,哪里还有上级的威严。

 

 管理者要善于把握好心理距离,对待部下过分威严,过分亲昵,都不利于领导活动的开展。如何做到让下面对上级“敬而不畏”、“亲而不昵”,需要身负领导要职的人细细琢磨。很多一线的管理者,权力不很大,却常常专横跋扈。凡是这种故意拉大心理距离的管理人员,归根到底是内心里面缺乏自信。心理距离本来过小,刻意拉大就会显得色厉内荏。本来就天天同基层员工混同一起,他们知道自己同其他员工没有什么两样,距离很小甚至看不出来,所以往往要运用职权或者运用知识技能特长表现出自己的不一样,尽可能取得对方一定程度的敬仰,起码要得到尊重。

 

 深谙此道的高层管理者,他们很清楚自己同下属之间,尤其是同基层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层级性心理距离,所以在会见部下时,尤其是到基层视察时,会尽可能地压缩这种心理距离,拉近对方。具体做法就是表现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以尽量减少对方的局促和惶恐。

 

人与人沟通除了言语沟通,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表面上某些落后员工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管理者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老板要经常到一线与员工交流,不要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因为这也是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那位主任坐在屋里,居高临下,干群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如果能够实施走动管理,和员工边干边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你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随着管理者身份的淡化和彼此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管理的效能才能被释放出来。

 

出处:阳光的博客 2008-05-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