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校社团功利校园 |
分类: 社会实践与校园招聘 |
http://edu.chinanews.cn/edu/dxxy/news/2008/04-21/U65P4T8D1227098F107DT20080421161733.jpg办讲座怕冷场找人"撑场子"" TITLE="高校社团功利色彩浓
办讲座,怕冷场,不惜找人“撑场子”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施展才华、锻炼自我的天地。然而,随着市场化观念无孔不入,“象牙塔”里的生活也不再那么单纯,高校社团里,“加分、挂名、混‘官’、揩油”等也很常见。不少同学反映“加入社团一段时间后感到失望”:社团活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富多彩、社团会费并没有用在刀刃上、社团领导只是利用职务头衔加分……
现身说法1
交会费,
吃了一餐剩无几
广东某大学健康与美丽协会会长小张说,她是糊里糊涂成为会长的!
当初他们加入这个协会的时候,会长在动员大会上信誓旦旦地对大家说:“来到这里,就是来到美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从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爱漂亮的她以为可以在这个社团里学到很多“健康美丽的”知识,小张就交了20元的会费,成为其中一员。
然而吃过社团聚餐后,20元的会费就所剩无几了。刚开始社团还有一些美容讲座、健康饮食之类的活动,后面就没有什么动静。才一个多月,越来越多的新成员厌倦了这个社团。小张因为跟会长关系好,稀里糊涂就成为了下一代协会会长!
“好处也有,花不了多少时间,还可以加分。”已经大三的小张坦言,虽然参加社团活动时,活动少了会觉得失落。但现在已经没有热情,只好延续老会长风格,把位子坐稳,等着加分。
老师指点:管理不善社团必被淘汰
华南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黄荣晓、指导老师向娟表示,社团是自治组织,虽然说收会费和赞助费是正当行为,但管理不善也会出现问题。 社团性质决定学校的管理部门只能是宏观的指导,不符合时代要求、管理不善的社团必然会被淘汰。这是社团生存的规律。
现身说法2
要体面,
不惜找人“撑场子”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阿明反映,学校社团相互竞争,为争取“十佳社团”、“优秀学生社团”,盲目跟风搞活动,如关于翁子扬的动漫讲座,动漫协会做一次,不到一个月,又有另一个社团再做一次。
为了拉到足够的人去听讲座“撑场子”,社团负责人请客吃饭、拉关系:“帮帮忙,只要人到就行,睡觉、做作业随便。”为了使得活动办得够“体面”,拉横幅、发传单……宣传方式多种多样。
模仿“超级女生”的活动在高校里更是一个接着一个,什么“快乐女生”、“快乐男生”、“超级新星歌唱大赛”等等,类似活动一年举办好多场。“我拿奖都拿腻了,再也不稀罕。”一位特别会唱歌的女生告诉记者。
老师指点:应对社团活动严把关
向娟老师表示,时代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高、精英化发展,所以相应地学生开展的活动也应高质量、高水平。学生社团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学校应当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校内外活动严格把关。
现身说法3
为加分,
大家都在混日子
记者随机采访的40多人中,大家参加社团的目的可谓多种多样,除了共同认为社团活动可以“锻炼能力、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认识更多朋友,培养兴趣”外,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可以加分,避免无聊生活、完善简历、结交异性”等功利因素。
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参加社团,有的同学更是参加四五个。“下功夫搞好上下关系,让自己呆在那里没什么损失,评奖学金时可以加不少分!”一同学坦言。
在学校社团里,部分同学在接受任务时非常爽快,交付工作结果时常常一拖再拖,有时会把整个活动耽误。不少同学反映,社团里面有许多人只是混混而已,混得好,能获“一官半职”,混得不好,交交朋友,也不错。
老师指点:珍惜时间,提升能力
向娟老师认为,抱有功利性心态加入社团的人,主动性就不够,通过社团锻炼、提升自己的动力就不足,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锻炼,最终受损的是自己。
大学时间是有限的,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社团提供的平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发展特长、提升自我。(陶明霞、梁翠连、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