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清华科技园的一座十层楼高的大楼,便是Google中国的新办公楼。
Google奇观
到处都是Google。到处可以看到Google各种不同样子的标贴在墙上,而且有些员工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用不同材料组合成有趣的Google标识。
员工自己任意挑工位。Google的办公区中许多单独的房间,他们是不是主管呢?回答却是否定的,员工可以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位,在搬家前,给员工一份工位图,你可以去选择坐在开放的区域,也可以坐到只有两三个人的小房间里面,全凭自己的喜好。
员工的名牌用光盘盒做的。每个员工的工位上都有自己的名牌,仔细一看,原因是用我们常用的光盘盒制作的,有点意思吧。
办公室布置大比拼。在搬到这个新办公楼前,Google召开了一个办公室布置大赛,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布置自己的办公室空间,有个办公很有意思,中间摆着一棵大的仙人掌,上面竟然有不少黄色即时贴,内容是:这是真的,多少钱买的之类的话,原来许多人来参观时,都会问许多相同的问题,于是它的主人把这些问题整理了一下,写在即时贴上。
到处都是两台19寸宽屏液晶显示器。在工程师的办公区,几乎每个工位上都是两个19寸DELL宽屏液晶显示器,这是为了让工程师们工作起来更方便。
玩,休闲,娱乐,免费吃喝。在办公区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娱乐设施,比如:室内小高尔夫之类的,还有许多冷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冷饮,你可以随意取用。Google还专门设置有娱乐区、健身区,甚至还是足疗室(员工出一部分费用,公司出一部分),像桌面足球、跑步机、按摩椅、游戏机之类的应有尽有。员工可以在任何时候到这些地方来休闲和健身。
Google(谷歌)创建于1998年9月,创始人为现任产品总裁拉里?佩奇(LarryPage)和技术总监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其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员工人数已超过5000人。公司管理层汇集了一批业界技术精英,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博士于2001年加盟Google(谷歌),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Google(谷歌)的使命是“整合天下信息,让人人能获取,使人人都受益”。Google(谷歌)目前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用户可以在瞬间获得与其搜索相关的结果。用户在访问Google(谷歌)主页时,可使用多种语言查找信息和搜索数以十亿计的图片,并可以阅读世界最大的Usenet信息档案-总条目超过10亿个,时间可追溯至1981年。Google(谷歌)所提供的工具和其便利性赢得了全球各地用户的青睐,Google(谷歌)也成为公认的“全球最佳搜索引擎”。
人才:Google的“核心财富”
Google自创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视做最为重要的管理理念,因为只有世界一流的人才才能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
发现人才
重视人才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管理者要善于雇佣高水平的人才。在Google,每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招聘。有一次记者问Google的首席执行官施密特,未来公司的成长瓶颈是什么?施密特当时不假思索就立即回答道:“我们能不能够继续找到世界一流的人才。”
Google公司坚信:一流的人雇佣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佣三流的人。因此,当一个队伍雇用第一个二流的人的时候,就是它走下坡路的时候。所以,公司强烈鼓励员工推荐自己认识的高手加入。公司有一半的人都是经过员工推荐进来的。最近,为了鼓励大家帮助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招募人才,公司更是推出了诱人的奖励政策:只要你能成功地推荐十个人进入这个部门,就送你一辆车!
选拔人才
众所周知,Google的面试机制既严格、精密,又充满了Google特色。
对于面试,Google采取了极为严谨的态度,使用统一的、经过精心设计的面试流程。例如,Google虽然在其他方面非常习惯放权给主管经理,但在招聘方面,每个团队的主管经理或招聘经理并没有最终的决策权。因为公司担心每个经理会因为自己希望尽快充实团队而放松了对招聘标准的把关。例如,很多人在招聘时会有类似于“在五个申请者中挑一个最好的”的想法。当应聘者都不能满足公司要求时,他就会不自觉地降低标准。因此,在Google,几乎所有应聘者都必须沿着统一的面试流程走完所有招聘步骤,然后被“招聘小组”客观评估。
例如,假设在一个星期内有一万人投简历,Google会先对简历做一次筛选,那些较优秀的会优先得到电话面试(在中国也可能有笔试)。电话面试过关的会安排面试。在面试中分数较高的人的资料可以被提交到每周的“招聘小组”讨论。最后,“招聘小组”挑出来的最优秀的人又被送到公司的“副总裁小组”再一次审查。这一万人里可能只有100人过关,我们这时会把录用通知发给这100个人,也许里面有90人接受。然后,接受录用的人就可以决定自己从哪一个月开始工作了。一直到这时候,各团队的主管经理才能来“争取”这些“应聘成功者”。同时,每一个刚加入Google的新员工也会根据个人爱好提出自己希望从事的工作列表,公司则会把那些最合适的人分配给最需要他们的部门或项目组。
在整个流程里,每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拿面试来说,除了极少数有特殊技能的应聘者之外,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会被不同部门的人面试。每一个面试官都可以看到此前的面试官提出过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重复提问的情况),但是他看不到其他面试官的打分(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足够客观)。每一个面试官在面试后要填写非常详细的反馈信息(通常在两页左右),然后还要为应聘者打分,分数从1.0到4.0不等(可以是小数,1.0表示绝对不能雇用,2.0表示反对雇用,3.0表示可以雇用,4.0则表示坚持必须雇用)。给分时,每一个面试官都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他的面试技能也会被打分和评估。如果一个面试官多次在别人都给低分的情况下给出高分(或者反之),他自己就会被扣分。如果他的判断经常和别人相反,那么他以后可能就不会有参加招聘的机会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情况,公司内部还有一个自动化的软件,它会针对每一个应聘者的简历自动去询问那些可能认识该应聘者的公司员工(例如,这个软件如果发现了一位1995年在苹果公司从事多媒体工作的工程师,就会自动发邮件问我认不认识这个人,请我给出评价,因为该软件知道,当时我正在苹果公司负责多媒体工作)。
当所有反馈信息都搜集好了之后,“招聘小组”的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招聘小组”和公司内的任何项目都没有直接关系,小组成员会审查关于应聘者的所有反馈信息,以及应聘者的学校、学历、工作经验、推荐信、推荐人等信息,然后对所有应聘者的分数进行排序。通常,如果一个应聘者得到了一个2.0,或两个2.5,或有非常明显的负面反馈(如难以沟通、诚信有问题等等),“招聘小组”就不会考虑他了。
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招聘模式,也许它并不是最有效率的,但它能够真正保证我们所雇用的都是一流的人。
重视人才
在Google,因为我们招聘的大都是编程高手或算法大师,所以一般来说,Google并不鼓励他们成为经理,因为那样的话他们的编程、算法功力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所以,Google必须要让所有的工程师有一个和经理一样好的“双轨道”制度,也就是提供一套合理的晋升机制,让一个技术人才完全可以做到和副总裁、总监一样的级别。在不同的轨道上,Google为员工提供的机会是平等的,员工并不一定非要做管理工作才能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在Google,一个最高级别的工程师可能比副总裁还要资深。这样的“双轨道”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Google非常鼓励人才在公司内部流动和发展,员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或改变工作内容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当然,这一切都是看个人兴趣决定。如果一位员工很热爱的项目,他可以长期地留在这个项目。
大多数公司都会根据员工业绩和末位淘汰的原则,定期解雇一些业绩较差的员工。但Google几乎从不主动解雇员工。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在招聘时采用的面试标准已经非常高了,只要能够通过面试,进入Google的员工就一定是出色的人才,没有必要施行末位淘汰制度。
Google的校园招聘
Google自从确定开拓中国市场后,尤其是李开复加盟之后,就开始了在中国各大高校的圈人战略,Google2007年校园招聘有五个技术类职位在招兵买马:软件工程师–北京/上海,测试软件工程师–北京,IT工程师–北京,技术策略助理工程师—北京,助理产品经理-北京,
软件工程师Google的要求是计算机软件或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对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激情,如有以下经验更佳:Unix/Linux或Windows开发平台,C++开发,分布式系统,机器学习,信息检索,网络编程,及对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测试软件工程师Google的要求是计算机学士或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计算机博士尤佳。精通至少一种通用程式语言(Perl、Python、Shell等)。娴熟运用C,C++或者Java的编程技巧。精通Unix/Linux/Windows操作环境。具有广博的网络技术知识。对测试工作的激情以及独立应对难题的工作能力。以团队为本位的工作态度以及领导潜力。卓越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兴趣广泛且热衷于技术。具备分布式系统、TCP/IP网络、数据库、Linux内核等知识尤佳。具备开放源代码项目和工具知识尤佳。
IT工程师Google的要求是理解LAN/WAN环境,熟悉Linux/UNIX和Windows环境,对IT硬件,应用以及新技术非常感兴趣,高超的故障诊断和问题解决技能,以用户为中心并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自我驱动以及快速学习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多项工作的能力,学士及以上或者同等学历,英语和普通话流利,对电话和视频会议系统,以及无线设备有兴趣者优先,有MacintoshOSX系统经验者优先。
Google建议
自从李开复开设了开复学生网和在全国各大高校进行巡回演讲之后,想要进入Google的同学是数不胜数,那么李开复博士给广大同学的建议是什么呢?
练内功。不要只花功夫学习各种流行的编程语言和工具,以及一些公司招聘广告上要求的科目。要把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等基础课程学好。不妨试试DonaldKnuth的ArtofComputerProgramming里的题目,如果你能够解决其中的大部分题目,就说明你在算法方面的功力不错了。
多实战。通过编程的实战积累经验、内化知识。建议大家争取在大学四年中积累编写十万行代码的经验。
求实干。不要轻视任何的实际工作,比如一些看似简单的编码或测试。要不懈追求对细节一丝不苟的实干作风与职业精神。
不放弃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无处不在。尤其当你对一些“数学密集型”的领域有兴趣,例如视频、图像处理等等,你需要使它成为你的利器。
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激励创新意识,不为书本和权威所约束。
有策略地“打工”。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寻找真正有意义的暑期工作或兼职。去找一个重视代码的公司,在一个好的“老板”指导下完成真正会被用户使用的程序。不要急于去一个要你做“头”而独挡一面的地方,因为向别人学习,是你的目的。打工和找工作一样,“不要只看待遇和职衔,要挑一个你能够学习的环境,一个愿意培养员工的企业,一个重视你的专业的公司,最后,要挑一个好老板。”
招聘人才不会一味看重高学历。Google的招聘在人数上是没有上限的,只要是优秀人就会邀请他加入,不会出现因为工程师名额满了就拒绝人才的情况。不过Google招人不是一味看高学历,Google会给本科生机会。
2007年07月11日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