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校园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努力 |
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
文/肖贤书
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要由自己来回答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自己却又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最有权利说话的人。在矛盾中,我探索了自己。从性格、技能、优劣势、价值观等9个方面检视了我眼中的自己,还从别人的角度来看自己。现在回过头去看,发现许多东西,你用心去想、仔细去想,就能够发现其中的奥妙,必要时还需要旁人的启发。过于匆忙就会遗失掉其中微小但却很重要的东西。在自我探索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分析得算是比较透彻了,但是上课老师点提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是漏掉了一些东西。为什么要从别人的角度来检视自己呢?是要让自己多一份心思。生活中,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作铺垫。比如说从雇主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需要的是有怎么样的能力的员工,这么考虑是为了完善自我,朝目标前进。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作的测试,结果显示我是一个综合者,喜爱团队合作,善于交际,对人友善,是个“万事通”。测试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完全准确,目前的自己,还是不太善于交际,这是作为法律人的一个弱点,有后天的努力,相信我能做到,实现这个测试结果。职业定位问卷结果显示我是LS,是生活型。之前一直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明确,测试后我知道了,我所追求的是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事实上也是这样,就像目前我追求的是学习与生活的平衡。
职业选项
大二上学期初,探讨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是作为一名律师、法官、公务员或是自己创业当老板。最后,明确了自己最渴望的是成为一名律师,涉外律师。这个职业专业性高,要求法学和外语两方面的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的能力,异常敏捷的思维能力,十分灵活的机变能力,熟练驾驭语言的辩论能力,博大精深的各种知识,此外还要求了解不同国家的相关信息和出色的外语沟通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都是长年累月的不断练习,积累经验才能获得的。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赵万一提出法科学生应具备职业道德,系统完整的法律知识,严禁的逻辑思维,强的推理能力,对事态的了解能力。法律人,不外乎就是要具备以上的能力,但具体做到每项的,却是寥寥无几的。现实与梦想总有差距,如何拉短差距,才是当务之急。
明确了理想职业,我接下来的短期目标是考法学研究生,给自己多个学习经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之前的理想职业探索中,我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就有不止一个,比如说公务员,法官,自己创业当老板。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家人都建议填报师范类的高校,他们认为一个女孩还是当个老师,过平稳、安定的生活比较实在。如果选择自己创业当老板,那工作就不可能一直是风平浪静的,最初的创业会是很艰难的。如果作为一名律师,道路似乎也差不多,刚起步的时候也都会是很艰难的。所以我给自己限定的路不止一条,我主修律师,副修公务员、教师、老板。给自己多个选择。
决策理由、影响因素
最初,当涉外律师是个人最单纯的想法,却不知道当下的律师市场是竞争如此激烈的一个场面。经过理想探索,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能力要求的标准,职业道路是明晰了许多,就要开始面对现实的压力。
所要面对的竞争现实是残酷,有时候真的很泄气。但是周老师把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介绍给了我们。在青岛的演讲中,他说:“你们都可以看到我的残疾,那么,你的残疾是什么呢?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残疾,请问你的残疾是什么呢?”这是一句很令人震撼的话。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残疾,或是身体上的残疾,或是心灵上的残疾,或是能力上的残疾。身体上的残疾也许永远也抹不去,心灵和能力上的残疾却有可能被完善。如果从来不知道自己有残疾,怎么能去发现它、完善它。在此之前我没想过能力的不足也可以算是一种残疾,我的不善交际就是一种残疾。现在我知道了,就该勇敢的面对,像库提斯一样,经历逆境,取得成功,完善自我。“每一天都会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总有人比我不幸,也总有人比我了不起,别人可以做到,我也可以,不对自己说不可能”每一天我都是用这句话在给自己加油打气。
曾经还对学校不太满意,后来知道,问题不在学校,在个人。周老师开展同辈教育请来的吴旸师姐,现在是我们学校的法学研究生。大二的暑假她就靠自己在网络上的各律师事务所投放简历,找到了实习的机会。很多事情,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
师姐给我们传授了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的一些经验,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在大学里的时间,可以去考驾照,考雅思、托福来提高自己,为自己创造条件。听了这些,让我长进不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能等机会出现了才去准备,必须得在机会出现之前就做好准备,这样,才能比别人更好的抓住它。不能总是被机会牵着走,要学会主动出击。
同辈教育里的覃健翔师兄,他参加了URTP项目,并且获得了奖项。做项目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他们几个伙伴多次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获得了今天的荣誉。他是学生干部,有忙不完的事,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落下学习,并且还获得了奖学金。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到,只是看有没有那份毅力,那份心思。
从我们学校毕业到现在为律师事务所主要负责人,马国华律师,他给介绍了他很多独特的经历,让我长进不少。他剖析了法律职业的现状,传授做一名优秀的律师需要具备的七大素质和品质,需要练的五功以及做律师的学问、技巧,引导我从另一个视角去看法律职业。他们,都同样是我们的校友、师兄、师姐,却都那么不平凡,那么了不起,一切都说明了问题不在学校、在个人本身。他们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周老师请来的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选修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算是选对了。
主要目标职业岗位说明书、要求、差距
如前所述,作为一名涉外律师要求具备至少5种能力。
l、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的能力。目前为止法学内容我们也学了一半了,我还没来得及将各部门的知识系统化,更别谈熟练运用了。这点要加强,深入理解、研究法学知识,将它们吃透,将联系各部门法律的线抽出来。
2、敏捷的思维能力。听吴旸师姐说,核心律师在听完当事人陈述完案件后,马上就反应出几种解决方案。这方面我还差很远,从现在开始给自己的练习是,每提出一个观点要想出3个论据来支持它。
3、机变能力、辩论能力。这方面应该是在法庭上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在如何吸引当事人成为你的委托人,这还要求交际能力。
4、知识渊博。各种不同的案件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这就要求律师有渊博的知识来应对,所以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在这马国华律师提出一点,可以请相关知识研究人员来分析,这,又要用到交际的能力。
5、外语。作为涉外律师,至少一门熟练的外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身边总带个翻译,有些细节的东西必须得自己去理解。所以,现在我在加强自己的英语,无论是听力、口语还是写作。另外还自学韩国语。
大学时光只剩下9/16了,接下来的时间要过个充实,详细的规划是极其重要的。
大二上学期,这个学期剩下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大二下要参加专业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对我来说,还是个问题,所以要花相当的时间来准备。一个月最少抽两次时间到法院听审。
大二下学期,上半学期还得抽一定的时间来准备专业英语四级考试;这学期相应的奥运志愿者培训将会占用一部分时间;下半学期策划一个项目。
大三上学期,继续大二下半学期未完成的项目;找一些实习的机会。寒假的时候开始备考雅思/托福。
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复习。
大四上学期,研究生考试时间一般在1月份,这学期也主要用来备考。
大四下学期,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制作毕业论文,找实习、工作。
每周针对所学知识,了解对应的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题型。每个学期末要将所学的法学知识系统化的整理一遍,熟悉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的重点及题型。
用SMART原理来简单分析我的考研计划。我职业的第一选择是律师,第二是公务员,第三是教师。所以考研究生对我最终目标的推动力是很大的,而且多拿个学位也不是什么坏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情势下,本科法学毕业生要做法律方面的工作是很艰难的。我很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考研究生。大一一晃而过,我没有取得奖学金,保研的机会也变得很渺茫,所以只能自己加把劲,为研究生考试做准备。研究生考试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存在一个风险。如何克服这个困难会是我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
态度的改变
18课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如白驹过隙,很快就结束了。感觉这门课程已经成为我一个精神的支柱。在认识了约翰·库提斯以后,自信多少是找回来了。在见过那些优秀的人以后,感觉到了实际的道路还很漫长,心底那股拼搏的精神也因此被激发。虽然说在公共场合说话还会是气小,勇气不足,但我有信心能超越自我。虽说现在的我还没有资本和优秀的人比,但我和过去的自己比,总有一天,我会拥有那些资本。现在,我有了很明确的奋斗目标,详细地奋斗计划,我要学着像周老师一样大声说话,给自己足够的自信与勇气。别人可以做到的,我没有理由做不到,不对自己说不可能。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时刻告诉自己,“我能,我一定能做到。”再次响应周老师的话,“我们永远是最棒的!”
加油!
文/肖贤书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