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思维方式

(2007-12-30 08:13:04)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职业生涯规划

职场/励志

校园

教育

财经

工作

思维方式

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文/滕婕 (大二 06级法学)

 

“我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实际上为你做出选择”——周老师在第九周课堂上的一句话。

 

这就是我从“职业生涯规划”课上获得的最大财富,我想这或许是周老师希望通过此课程所要传授给我们的方法之一。

 

选这门课程之前,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抱有膜拜心理,觉得只要上好此课程我的未来法律生涯也算有个着落了。但是,课程即将结束之际,我才明白——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做决定,除了你自己。所以周老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意图教会我们——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怎样正确做出思考,而不是机械地为我们提供择业流水线!

 

    周老师以《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结课作业,现在仔细审读,不禁恍悟,所谓自我分析,职业选项,决策理由,影响决策因素,主要目标职业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岗位说明书),你与目标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还有多大差距,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写出三年详细的行动计划等。不仅仅是作业思路,更是周老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总结,同时希望借这次作业给我们一丝启迪。其用心良苦,实为感动。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规划,而且不只是做一个规划,更要做个好规划,那就必须需要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客观的自我分析→切合的决策理由→影响决策因素→任职资格和应尽职责→能力以及素质欠缺→行动计划。现就上述思路做如下规划。

 

(一)客观的自我分析

哲人说“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自我是成功的一步,然而今天在这里正确审视自己,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因为人有美化自我之私欲很难根除。所以认识自我还需要一面明镜啊!

客观的自我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自己以及他人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我将尽量对自己全方面的剖析。

我眼中的自己

(1)外向活泼,亲和力比较强,容易交朋友;

(2)与人和善,为人塌实;

(3)有很强的上进心,好胜心;

(4)观念偏向保守,所以做事中规中矩,突破性较差;

我的兴趣是:画画,写作,旅游。希望有一天我能带着自己的小说和插画环游世界。

 

我的技能,也归总以下几点:

首先,我现有的技能是:(1)生活技能比较高,能妥善安排好自己;(2)写作能力还行,能表达好自己;

其次,我想在大学期间学习和扩展的技能是:(1)掌握好外语能力,拓宽知识面;(2)提高自己与更多社会人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我的价值观是世界首先是自己的,然后才能给其他人幸福(受经济学影响)。所以我:

(1) 努力提炼自我价值,让自己活得充实,对自己负责;

(2) 把自我价值的财富带给周遭的人,希望别人也快乐;

 

我做过的最成功的几件事是:

(1)上学期做家教的工作,对自己很满意,自己独自去联系中介和家长,很为自己骄傲,成功挣钱以及历练自己,感到非常甜蜜;

(2)高中三年以及大学期间的宿友关系处理不错,相处融洽,我觉得在这方面我做得比较出色:

别人眼中的自己

  在父母眼里,我是乖顺的公主,伶俐聪明,偶尔会发发脾气,但无伤大雅;

  在朋友眼里,我是一个小朋友(因为个子不高),处处照顾我,他们会觉得我比较麻烦由于我有洁癖,其他一般。

  在老师眼里,我是一个好学生,有问题喜欢自己解决。

 

(二)切合的决策理由

 

当然,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做出完全切合的决策,只能说比较切合,或者说暂时切合,因为未来未知。但是这里应该指出,那并不是说固守原地,对未来弃之不理,而是对规划留有余地,使其能顺应发展的需要,在宽度上和深度上都能有所延伸。所以根据上述比较全面的自我分析,我只能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决策:面对学习还是工作,我选择继续深造。在学习之中选择——国外或者国内,我选择国内攻读硕士学位。

 

(三)影响决策理由

 

影响我做出上述决策理由,主要有以下原因:

(1)提升自己的目的。我还记得周老师告诉我们读大学决不是为工作,如果只是为了工作而上大学那无疑浪费资源。这句话我印象深刻,我想既然来到大学学习,那就要提高一个层次,本科的学习远远达不到水平,因此面对学习还是工作,我选择继续学习。

(2)国内情况不错。国外某些教学资源固然优良,但是国内情况同样比较令人乐观,随着国内学术质量的上升,我们能享受其资源,并且积极为其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增激文化素养。

(3)性格使然。我的性格在前面的提及中有致命一点:观念偏向保守,所以做事中规中矩,突破性较差。这也是影响我留在国内学习的原因。也许有人会说我懦弱,可我觉得不是。我想如果我一定要出国感受,文化背景不同反而会使我接受不了其优秀的文化成果。

(4)家庭条件。我的家庭若要攻读我出国留学确实困难,暂做重要考虑。

 

(四)主要目标职业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

 

法律本科毕业的我们,未来只能选择法学硕士,基于此考虑,我决定从事法学研究工作,大学教授是个不错的选择。

(1)大学教授首先是一个老师,则要求我必须具备当一名合格教师的能力。

(2)大学教授其次是一个学者,则要求我必须具备能实地研究法律成果的扎实品质。

至于我任此职的资格,我想一切都得凭借实力说话——优良的成绩和优秀的研究论文是我吸引学校注意的最大资本。可如果现在就是推荐时刻,无奈地我确实得承认:我没有资本拿来给聘用单位。

 

(五)能力以及素质欠缺

(1)大学教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现在我要锻炼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更要乐于表达。

关于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不仅仅是为了以后从事教师工作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更是为其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其实比较欠缺的正是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内外,我都表现的不积极,郁闷的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肚子里有货,可不知道怎样表达出来,突显出我的表达能力差。

(2)我喜欢那种能调动我学习激情的老师,他/她在课堂上精彩的演说将带给我无限学习的热情;亦或是能让我陷入思考,主动探询问题的老师,他/她冷静的睿智将使我安静钻研知识。我想成为那两种老师。

 

无论是赋有激情的老师还是冷静沉着的老师,成为其中一种都是对自身的高要求。有幽默的性格固然不错,重要的是怎样把幽默感溶入教学内容中,飞扬的思绪,欢乐的气氛,希望使学生学得轻松深刻。另一方面渗入冷静的教学,把犀利的问题和尖锐的事实摆出,揭开学生探索此问题的强烈好奇心。因此,结合活力和敏锐,我要到达的这两种能力就显得任务重大。当然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的能力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我只有在多参加大学活动中锻炼这种调动力。敏锐能力是一个训练过程,只有通过自身的提高才能有所突破。

 

(3)实地考察能力的培养为研究打下事实基础。优秀教授的保质期体现在发表的论文的价值上。因此,不可能呆在家里就能研究出成果。当然,说到教授未免太过遥远,就现在我的本科学业来说,要写一篇稍有价值的论文,没有调查是没有论文生命力的。而惭愧的是我现在还没有认真对某一个问题做过调查,哪怕是浅尝辄止的。

 

(4)与社会人的交际能力不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会有摩擦,处理好这些磕磕碰碰是一种学问。也许放在这里讲显得与所选职业不符,其实不然,在从事大学教师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这些事情。而抛开这种职业不谈,社会中更多的职业需要良好的交际能力,就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我认为圆润的交际能力不是事业前进的润滑剂,重要的是减少生活烦恼的良药。伴随着我大学活动参加少的事实,我这方面处理好的事例只有在同学身边得以验证,在与老师们的接触中就不知道是否能解决好。

 

(六)行动计划

我想世界上没有纯粹没有目的的行动,也没有纯粹没有计划的行动。我不排除艺术家们灵感一现的创作,而我不是艺术家,事实上我更没有艺术家的气质,即使是有天赋,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喷发聪慧的泉水。我更信任勤勤恳恳的耕耘。有人说:努力了不一定成功。当然,重要的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我以此为座右铭。因此,行动前有了周详的计划不代表万事大吉,然而有计划的行动至少意味着有成功的可能。

 

鉴于我上述各种能力的欠缺以及不足,我罗列以下三年中的行动计划。

(1)    表达能力的锻炼

a,课堂之上,乐于发言,给自己一个展示的平台;

b,学习之外,积极参加活动,给自己一个工作的空间;

(2)老师能力的培养

a,注意老师们上课的教学方法,善于积累总结;

b,闲暇时光注意到师范院校和教育专业等去听课,耳濡目染教师经验;

(3)社会调查的落实

a,珍惜练笔机会,结合一定的社会调查,改掉只上网搜索资料的单一做法;

b,积极参加论文比赛,更加丰富社会调查经验和能力;

(4)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拓展

a,扎实学好专业内的知识,这是主轴线;

b,考虑学习相关专业外的知识,学科之间的交融让加大知识的广度成为必要,使本专业的内容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总结

以上的总结规划,我试图呈现给老师我崭新的一面,我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获得的点滴感悟,在思考我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可以稳健地以平和的心态做出理性的选择。

是的,我们真正需要的不只是结果,缺乏的是一种思考方式。我想我会寻着老师的思路进入符合自己的轨道,交出满意的答卷。

 

文/滕婕 (大二 06级法学)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care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