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职高峰期心态要摆正

(2007-12-13 07:23:58)
标签:

职场/励志

求职

心态

分类: 求职策略(简历与面试等)
 每年的金秋,都是大学毕业生开始找“婆家”的高峰期。学成四年,终须一“嫁”。近日,记者走访各大高校、招聘会场,在人山人海的求职大潮中,记者也看到一些不健康的求职心态:有的妄自菲薄,有的孤注一掷,有的孤芳自赏,有的消极逃避。对此,心理专家呼吁:求职,是大学生心理断奶的最好时期。

 

  镜头一

  不想找工作 一心考研

 

  杨丽是一心一意要考研的,用她的话说,就是“我才不想去??找工作那浑水呢,先考研提高身价,将来找工作肯定有优势。”

  11月2日,记者在湖北大学图书馆前看到了这位女孩,她目前正读大四。学校里的招聘会一场接一场,外面的招聘会也是人满为患,“我同学去了的,说人山人海,简历根本就投不出去,我干脆不去了。”说完,她又抱着英语词典开始背起来。

  她认为,现在本科生太多了,市场竞争得厉害,而用人单位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坐地起价,不但要求有相关经验,对学历也要求越来越高,仿佛本科生一夜之间不值钱了。“我打算考研,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在记者的追问下,杨丽坦言,除了招聘单位的高要求之外,逃避找工作的压力也迫使她继续读书。学校环境好,还有寒暑假,这些都是让她继续校漂的因素。

  有杨丽这种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承认,考研的目的是想暂时逃避找工作的压力,“看到其他同学被一个个小公司拒了又拒,根本卖不出去,我感到很灰心,还是先读几年书再说吧,别的管不了那么多了。”

 

  镜头二

  非大城市名企不去

 

  武汉理工大学的汤健寻寻觅觅两个多月后,终于要定下来了,准备和襄樊一家公司签约。读车辆工程的他,专业热门,从进学校那天起就没有为找工作的事烦恼过,颇有些“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架式。从今年9月的招聘会一开始,他就一直在寻觅,简历投了无数份,也有回应的,但他都没怎么搭理。原因是什么?他自有一套考核标准:“首先我要对公司有兴趣,才能干得有热情;其次,单位的培训制度也要不错,要给我们充电的机会;在薪水上,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能够有所富余,最好能在大城市。”就这样,在别人还愁没单位要的时候,他已经拒绝了两家单位。采访中,他言语中透露着自信和优越感,“我的专业比较好找工作,所以有些挑剔,才选来选去不知道挑什么好。” 

  华中科技大学的小周读国贸专业,出色的能力让她获得很多大公司的青睐,包括强生、联想、招商银行等。但小周要求颇高,既要工作稳定,又要工资高,还要在大城市,结果挑花了眼,“我真想找个职业规划师来帮我把脉分析一下”。直到现在,她依旧在挑。

 

  镜头三

  随便找个单位“嫁”了算了

 

  武汉一所二级学院的黄同学,大大的书包里装满了简历,他憨憨地笑道:“我的专业不太好,所以多准备了几份简历,想多些机会。”记者看到,简历上的内容并无多少吸引眼球之处,而求职意向一栏里居然填满了“教师、营销、行政、外企”等等。他向记者介绍,自己是农村人,家庭不算富裕,读的学校也不好,专业不热门,现在看到这么多人求职,“心都凉了半截,只要有个单位愿意收留我,哪怕工资低点都无所谓,我愿意从最基层干起”。

  这种现象在非名牌类学校的学生身上很常见。汪江飞是武汉一所二级学院的广告专业学生,很希望能在相关行业工作,之前参加过几场招聘,都无功而返,“学广告的太多了,我一个应届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能有人愿意用就不错了。”面对深圳一家不算知名的小企业,汪江飞连连点头,马上向招聘人员留下了联系方式,“他们开出的工资是每月不超过1800,我知道这点钱很少,但为了积累经验,我认了。” 

 

  心理断奶应独立完成(武大中南医院心理咨询室肖劲松副教授)

 

  对于个人的发展,我鼓励“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自己评价很高的人,往往是有一定能力和志向的人,希望到环境好、待遇好的企业供职,这是人之常情。但凡事过犹不及,对自己评价太高的人,有一种“超价值观倾向”,实际是对个人能力的不恰当评价,这不利于找工作。

 

  工资、环境当然是找工作要考虑的因素,但发展前途也很重要,必须要长远考虑。发展主要是指业务发展,包括所学专业是否在工作中起作用,比如卫星专业的学生,只能到西部地区就业,无法到深圳等地工作。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为自己的发展留足空间,现在单位招聘,更看重的是经历而不是学历,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建议还是先到基层工作积攒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跟前面“非名企不去,非大城市不去”的学生截然相反的是,有一类学生受到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而产生恐慌心理,到了招聘会就简历满天撒,不管有没有人看,也不管专业对口与否,只要有单位愿意接收,他就万事大吉,哪怕那个单位只招高中生,而他自己本科毕业。这反映了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挫败心理,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这也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这些人群带有抑郁倾向的心态,凡事爱往最坏的方面去想。当机会来的时候不能好好把握、积极争取,而是任之溜走。求职,不仅仅是把自己随便“嫁”了算了,发展和个人生活都要兼顾。

 

  从个性气质上来分析,这类人可能以黏液质和抑郁质居多,他们一般做事稳妥,但有些畏首畏尾,对前途感到不确定,容易产生焦虑感,巴不得有家单位收留,不太关心薪资、发展空间、专业等问题。另一种人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自己的将来不负责。这两种心态在求职中都不可取。

 

  在求职大潮中,有一股越来越磅礴的势力在夹缝中挣扎,他们就是执着的考研、考博一族。他们企图用继续读书来逃避找工作,就像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驼鸟。在考研考博大军中,有一类人本身有很强的追求,他们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希望通过深造来获得更大的社会价值。而另一部分人,则值得社会关注和深思。现在,考研被戏称为“死缓”,考研一族的信念是“只要一天不毕业,我就不必找工作”,借此来逃避社会现实。这些人,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只能从读书中获得成就感,但成绩却不算很出色。他们希望通过继续读书来推迟踏入社会的时间,“拖一天是一天”,他们的专业往往不算紧俏,找工作也不容易。不过,就算读到硕士、博士,将来还是要参加工作。

 

  对于处于断奶期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学校、家庭、社会应该给予他们积极指导,心理成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学会独立,不能一味依赖父母、学校。

 

来源:亿房新闻中心 时间:2007.12.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