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研究生就业 |
分类: 就业指导与考研规划 |
“不是我们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读了那么多年书,能随便就找一个吗?”这是2006年3月北京某高校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杨建斌对记者说的一句话。
小杨的话,道出了中国20多万硕士毕业生的心声。寒窗九年考上大学,本科四年后千辛万苦考上了研究生,又是默默无闻的三年。加起来,读了整整十六年书,才终于站在了就业的这条门槛上,心里能不颤悠吗?本来“一朝学成,喜出门”,以为在无边学海里修身历练了可以栖高枝,可举目一望,却是由不得寒心。2006年,国内硕士毕业生高达20多万!加上那些拿了洋文凭回来的海归,硕士文凭已经如几年前的本科证书一样,大幅度的缩水了。
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团委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了一项研究生就业倾向调查,根据调查报告,研究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超过3成的人认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2006年的形势,更如杨建斌感叹的那样“一年不如一年了,压力要大好多”。
时间倒推几年,当研究生学历还是稀缺资源的时候,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纷纷趋之若鹜,以引进研究生人才为荣,甚至能作为单位人才层次的一个标榜。可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扩招,硕士毕业生这群曾经被媒体誉为“皇帝的女儿”的优势求职者,也开始“愁嫁”了。
以前,毕业生们持着一张金灿灿的硕士文凭,可以随意而颇显合理地开价,“月薪5000以上”、“单位提供住房”、“解决户口”……可如今,在汹涌的硕士浪潮中,站在就业的风口浪尖上,还有多少研究生能底气十足地要这要那?
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团委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预期月收入在3000元—5000元之间。而这仅仅是预期,事实上,有多少研究生的起薪已经滑到了3000元以下。
“只要能解决北京户口,1500的月薪我也能接受。”这是在今年4月份,记者在北京某重点大学采访时,学世界史专业的王芳说的。她已经连续被北京的五所中学拒掉了。在北京,她想当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都没有门路。中学给出的理由是:一,她没有教学经验;二,她没有教师资格证;三,学校本来就不招应届毕业生。
王芳说,她的求职首选是当公务员,可惜,在公务员考试中以三分之差落榜。随后,她有去应聘过一些事业单位,但人家的态度无一例外的是冷淡。她是学文科的,没有专业技能,企业是不大会欢迎她的,即便去应聘办公室的职位,企业也宁愿去选择本科毕业生,而对她的“硕士文凭”不敢让她低就。
王芳说,她的薪水期望值从3000元,降到了2000元,最后又跌到了1500元。“我宁可选择能给我解决户口,而只有1500元的工作;也不会去给我3000元,而什么也不给解决的公司。”王芳坚定地说。
从王芳的选择可以看出,户口和大城市,是研究生就业的两大瓶颈。
从目前的就业状况来看,人才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人才越集中的地方,人才越要挤进去;而人才相对薄弱的地方,人才却不屑一顾。像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人才的饱和度已经到了一个稍微象样点的事业单位都非研究生不录取的状态,中学的任职教师需要硕士以上文凭,重点中学要匹配20%以上的博士,连幼儿园都开始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硕士了。以前,北京市对硕士研究生进京指标单列,只要有硕士文凭,有接收单位,就可以落户京城。但今年开始,北京市人事局对这一人群不再单列了,市里接收京外生源或院校研究生纳入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计划之内,主要是依据专业对口、学用一致的原则。意味着,今后研究生要落户京城,有了一定的限制。
一方面一线城市,人才的相对饱和,而另一方面,大处于二线和三线并且发展速度和潜力巨大的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度还是比较旺盛的。但往往,很多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只盯着大城市、大单位、高薪酬的“两大一高”标准,以至于是自己在拥挤不堪的就业市场上免不了吃闭门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部分研究生死“咬”着大城市不放。他们认为自己学历层次高,所付出的教育成本高,便希望能有好的回报,在就业时对地区、岗位及薪酬等方面的期望值都较高。然而一些用人单位表示,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想留校,学历不够;想考公务员,竞争相对也是十分激烈;同时,由于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到企业仍然要从头学起。虽然一些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持续较好,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在落差面前有些茫然。
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就业作部部长张大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受传统观念影响,研究生群体当中存在高手低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多读了那么多年书,本身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很高的,总不能让他们硕士毕业以后,去做民工就能干的活吧。”
这些研究生的心态可以理解。近些年来,本科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考研逐渐成为很多人毕业时的不二选择。但实际上,这考研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盲目读研的,简单地想着考上了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其实这只不过把就业问题推后几年罢了。
企业挤掉学历泡沫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懂得用人之道。在校园招聘中,他们更看重的实践经验、学习能力和人品。研华(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春盛直接就说“诚信是个良心的问题”。他说:“不要轻易进入公司,一旦进去了,就要严守承诺。这是职场新人必须要遵守的一条规则。”
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陈沁女士也强调:“我们非常看重一个人的正直诚实,以及头脑灵活。创新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潜力、团队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和沟的能力,这些都是软技能的重要素质。”
而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张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毕业生,除了考察业务能力,我们还要看他的工作态度、理念、团队精神等;他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外语水平,也很重要。能否理解和融入企业文化, 是否能够有所创新, 是否具备不断进取的态度以及团队精神,也都是朗讯在招人时要考核的。”
从企业的用人标准上,不难看出,现在的企业在招人时更注重他的综合素质,而非光光是学历。
不少企业已经一改以往的“人才高消费”的状况,更加“务实”,根据需要合理招人。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先了,只招本科生、婉拒研究生的现象。
在广东省200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理工类专场上,一家知名企业摊位前,罗列着诸多职位,但大多数标注着“本科学历”字样。冲着企业的名气,不少研究生也纷纷持简历来捧场,但用人单位一看学历,立刻就退了回来。招聘负责人平静地说:“我们这些职务,本科生就已经可以胜任了,研究生可以尝试其它职位!”
企业招聘趋于务实,挤掉学历泡沫,这是社会在用人问题上趋于理性的标志,是唯学历唯文凭是举的观念,在向唯能力唯潜力是举的方向转变。对研究生而言,意味着,光靠一张文凭,已经没有绝对的优势了。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蒲培(本论坛专家)说:“从学生到企业,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需要解决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变化。需要自身努力和企业的正确引导,特别是要教育他们从基础工作做起,踏踏实实做事,丢弃浮躁.有些学生可能会眼高手低或自身定位不准,这些都需要企业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达到双赢的目的。”
上海某工程设计院,向来以在业内的良好口碑而赢得毕业生的青睐。“我们单位进来的研究生和本科薪水一样,没有任何区别。”该院的设计人员小陈介绍说,“我们这里画图多,钱就多,不会因为你是研究生就钱多。一张高学历文凭,反正在我们单位是没什么优势的。”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硕士毕业生反映,如果学理的,工作相对好找点,而学文的就没那么好找。“因为学文的,没什么技能的。”北京某高校硕士毕业生杨建斌如此坦言。而于此相应的是,一些用人单位也表示,基本上文科硕士生能做的事情,其他人都能做。
如今大多数用人单位已经不会拿“高学历”来装点门面了,而是根据需要合理招人,招聘中就高不就低的现象逐渐在消淡。尤其是一些企业,大量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型人才。
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部长张大飞介绍:“现在好多用人单位都比较务实,并不是非要求研究生学历,本科生能胜任的,一般都招本科生。”
而欧琳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徐剑光则给出了这样的忠告:“跟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就是实践经验不够,这在研究生群体当中也存在。学生应该趁暑假多走入企业,在岗位上实习,增长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专业知识很扎实,而实践经验又丰富,在进入企业以后,他们就能很快进入状态,找到自己发挥的空间。”
对于目前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徐剑光也有自己的一点意见:“说实话,现在毕业生的个人职业忠实度不够。其实,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较高职业忠实度的员工,无论在企业还是行业,都会更受欢迎。对企业发展而言,员工的忠诚度很重要,因为最后受实惠的,还是员工自己。在职业忠实度方面,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该加强。”
突出围城
“一般来说,研究生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只要他们调整好心态,肯干活,还是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一位从事多年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说。
毕竟,研究生多读了那么多年书,其自身的优势不能因为就业市场上的惨烈竞争而被湮没。很多的科研单位,尤其是研发岗位,对人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都会喜欢招研究生。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蒲培谈道:“研究生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理论基础相对更丰富,技能更扎实。不少人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就开始进入企业实习或在实验室跟导师做科研工作,从事具体的项目或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样毕业后到企业适应性强和上手快。在我们企业,特别是那些从事的项目或课题与3G有关联的,可以有效缩短培训期,能够较快地投入实际产品开发过程中。”
但问题是,像普天研究院这样的在京企业,所有的招聘名额加起来,一年当中相对于20多万的研究生毕业人数,还是杯水车薪。一线城市安置不了那么庞大而又特殊的一支就业大军。
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淑玲谈到一个现象,在学校专场招聘会上,北京的单位最火,应聘的学生要挤破脑袋,可实际上这些单位根本要不了几个人;中部的还可以;而西部的单位,几乎就是无人问津了,像从甘肃、新疆来的,那些展台上基本就没学生去。学生们宁可选择北京的中学,也不肯去外地的大学。
“我觉得,这种现象是必须要转变的。”刘淑玲主任说。
刘淑玲在下去给研究生开讲座的时候,一再强调“要正确定位,期望值要降低,眼睛要往下看。死守北京等大城市,就业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你还不肯往下走,就业就会非常难”。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人才饱和的同时,像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经济区等沿海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对高学历人才的渴求还是非常明显的。而至于中部和西部,人才的缺口更是大。
记者最近两年来一直与许多地方的人事局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从他们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人才激励机制中,可以感觉出来他们对人才所报的一种真诚态度。“一个城市的发展,与人才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没有大量优秀的人才在各个行业尽职尽业,做出的贡献,城市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发展。”不少地方城市的领导和人事局主管都有这样的感慨。
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部长张大飞说:“杭州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当然,杭州以其自身的环境和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很大。今年上半年,通过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企业招聘了研究生3200多人。而他们去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医院和学校。”
欧琳实业有限公司总部在宁波,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人才的需求也是在水涨船高。高学历人才市场开始形成,就业竞争也激烈起来。公司总裁徐剑光对今年招聘进来的研究生给出的评价是:“还是很管用的。”这些新来的员工主要是在研发和管理部门。“我对他们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总体而言,专业知识扎实,上手快,只需很短时间的培训就能很快进入状态。” 徐剑光说。
居于全国百强县市的江苏昆山市,以其迅速崛起的经济和独特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人才的集聚效应。目前,全市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770名,其中博士生66名,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104名。他们活跃在各个行业,成为昆山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而处于沪杭经济带中心位置的浙江嘉兴市,这两年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也是加大了力度。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与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展开紧密的科技、人才合作,建立了嘉兴高新科技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人才创新开发基地、研究生实践实习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我留下是因为给我舞台!”王宁如此坦言。他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用于电子、通信的微波介质陶瓷。毕业后,他来到嘉兴嘉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材料所的科技研发工作,两年下来,已成为公司研发小组的骨干力量。
“对于我来说,工作都差不多,只不过在不同的城市从事不同的职业,所以我更看重事业发展的空间和方向。”这位工学博士说,“两年下来,我觉得比留在上海、北京工作的同学不差什么。在这里,我发挥的机会更多,上升的潜力更大!”他的自信溢于言表。
作为引进人才,王宁在嘉兴受到的尊重和取得的成绩有目可睹。他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也羡慕他“生活方便,上班20多分钟就到了”。他说,他在嘉兴买了房,扎根的意味颇浓。
“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口号,前两年在毕业生当中叫得异常响亮。大城市固然有其庞大的吸引力,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人才拥挤的窝里脱颖而出的。如果真的一辈子挤在一张狭小的“床”上,而无更大施展的余地,人生价值岂不是浪费?
所以,广大的硕士毕业生若能把目光放远一点,走出相互践踏的人才高地,突出围城,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能觅到职场人生的宽阔路径。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