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管你愿不愿意,世界必将由80后掌控! ——小编手记

(2007-11-09 06:13:34)
标签:

职场/励志

《名人堂》

挑战

八零后

分类: 大学生活与成功人士案例
《名人堂》之“挑战八零后
 
     做了一期对话80后的节目,其实个人来讲挺反感“80后”这种说法。原因是80后一词已经被“妖魔化”,让自己在被问及年龄时都有所顾忌,相信很多同龄人都有同感吧,一上来就给我们带了个“大反派”的帽子,让我们一切都不是从“零”做起,而很可能要从“负”做起。

 

   正像节目中代表60后阵营的石老师所说的:用一个字概括80后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狂”,之后还解释了一下“狂”是带个“犬”字的“王”,不是真正的“王”,80后距离真正的成长还需要时间的历练——80后给人就是这种感觉。

 

    坦白讲,我部分同意石老师的观点,我们的确需要时间,但我们未必都那么年少轻狂。即便是“狂”,可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呢?80后的确自信、目标明确这些不也都是成功成长的优势因素么。就像这期《名人堂》,我们请到的两位80后创业者:分贝网CEO郑立(80年生人,曾推出过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香香的《猪之歌》等歌曲)、访问科技总裁张健(82年生人)。他们在不少问题上都与60后的老前辈有明显的分歧,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道理,相反我相信你一定能从本期《名人堂》中“听到有价值的声音”!!

 

Q1 你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功的基础哪个更重要?

A天赋 B勤奋

    80后的两位嘉宾一致选择“A天赋”。如果让我来选我也选天赋,不能说后天的努力没有用处,但是我更相信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又能做好,又能快乐,又能成功,是最美好不过的事情。成功以后才快乐,还是快快乐乐地去成功呢?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也应该选择后者吧。这个时候,肯定有不少人站出来抨击,指责我们80后自私、自负、享乐主义等等。节目中,60后就有人选了“B 勤奋”,并以例证法说明:你们可以去想想,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勤奋的,而有太多有天赋的人却没有成功。想知道80后CEO如何现身说法,赢得现场一片掌声吗?先卖个关子,请大家注意收看周日晚上的节目,揭晓谜底J

 

Q2 你怎么看待机遇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A 能力创造了机遇 B 机遇为能力提供了发挥平台

    80后选“A 能力创造了机遇”,60后选“B 机遇为能力提供了发挥平台”。老话讲: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的。这一点大家都认可,而“能力创造了机遇”,显然更积极、主动吧。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等你以为一切都准备就绪,打算下手的时候,很可能发现已经被别人抢得先机了。如能像80后一样更激进一点,相信机会会更多,不是吗?

 

Q3 你觉得以下两种工作方式哪个更可取?

A 埋头苦干 B 以智取胜

    可能这并不光是80不80后的问题,而是工作方法和理念的问题。我想起一个外企里面盛行的人才等级理论:一等人才:聪明+懒惰(聪明,并且会寻求最佳的方式、方法)二等人才:聪明+勤奋三等人才:愚蠢+懒惰(好歹不会主动做错事)四等人才:愚蠢+勤奋(做错不是做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错下去,乐此不疲)80后的“以智取胜”,有更多的道理可寻。

 

    经过1个多小时的争论和对抗,节目结束了,但80后这个话题不会结束。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上,出现了80后代表,最年轻的代表才23岁。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高不高兴,不管你理不理解,80后们长大了,未来的世界必然要由他们能来掌管,历史也要由他们来书写。80后的人正在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大步勇敢的朝前走着,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期待着80后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也期待着前辈们对80后多一点承认、接受和理解。

 

出处:《名人堂》 2007-10-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