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大学新生 |
分类: 大学生活与成功人士案例 |
http://www.newgxu.cn/html/2007-10/files/jpg1192249527_0.jpg部分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图)" TITLE="强迫、依赖、失落、焦虑
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是小敏(化名)的梦想。然而,来到新学校后,小敏却怎么也高兴 不起来,甚至因为怀疑同学嘲笑自己而动手打人。
“小敏的表现被称为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这在大学新生中尤为常见。”近日,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该校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主任宁维卫以具体案例,向新生家长们传授如何呵护大一新生的“心经”。
据介绍,该校在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时,发现“强迫”的均值居于所有心理健康因子的首位。从测评结果来看,生源地来自农村的“强迫”指数最大;“依赖”的均值为16.78,是影响心理健康的第二大因素;“焦虑”的值为16.41,在健康因子中位居第三。这些数据表明,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一般人群,尤其在强迫、依赖、失落、焦虑等症状上表现显著。
该校的情况并非个别,记者在省内其它几所高校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新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及总均分等项目上与全国常模(多数学生行为表现)基本一致,具体表现在“过分担忧”、“感到苦闷”、“难以入睡”、“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容易烦恼和激动”等方面。来自农村的刘军,家境贫寒,生活窘迫。入校后,面对家庭、学业的重重压力,紧张、忧伤、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困扰着他,甚至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从中学时代走来,大学新生面临一个全新的世界,如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尽快调整身心,转变个人角色,快乐而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
作为新生,一旦感觉到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不良苗头,该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心理学专家杨谦云认为,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按摩师”,他建议新生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正确认识、评价自我,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并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以减少心理落差和失衡;
———学会与人相处,调整人际关系,以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沟通、相处;
———培养独立学习、生活能力,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外部支持。
上半月富翁下半月负翁 校园越轨消费风当刹车
到新学期开学,大学周围的商店、书店、餐馆的生意都会一下子“火”起来。今年可能会是名牌唱响开学经济的“主打歌”。
移动和联通营业厅开学前就“进驻”校园,摆出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等知名手机的打折专柜,还亮出横幅——仅凭学生证即可获得少则30元多则上百元的话费。手机多为800-2500元之间的品牌机,外观漂亮、功能多样,学子们纷纷解囊。 调查显示:82%大学生暑假消费300-500元。
七月底,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们,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和QQ邮箱、EMAI、校内网等网络问卷,对常州、镇江、扬州地区的1040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暑期生活状况”调查。
七成大学生是“月光族”
虽然“穷大学生”这样的词汇常被人们挂在嘴上,但毫无疑问,如今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已不容忽视。日前,锡城某高校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消费情况作了番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受不了各种诱惑,每个月把钱花光成了常见情况。
专题报道:学生信用卡的喜与优
银联卡、VIP卡、饭卡、借书卡……打开一些大学生的钱包,各式各样的卡可谓是令人眼花缭乱,购物、娱乐、出行……各种消费都可刷卡。随着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群体的日益关注,可透支的信用卡也纷纷出现。
近年来,一些银行为开拓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纷纷对各大高校的学生伸出了“召唤”之手,甚至在大学校园驻点、长期设办卡联络员等。
调查显示,2005年大学生每学期人均消费支出4819元,加上假期,人均年消费在1万元左右,已超过全国城镇居民8462元的人均纯收入。
来源:火凤网 时间:20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