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毕业实习:为什么糊弄的多?

(2007-09-13 07:59:34)
标签:

职场/励志

大学生

毕业

实习

分类: 社会实践与校园招聘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也吓了一跳,难道这是真的吗?但从自己知道的情况看,的确是这样。
 

   先说什么是认真。所谓认真,我想至少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认真,二是学生认真,三是实习单位认真。学校认真,包括认真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提供必要的实习经费,安排责任心强的带队教师,对实习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督促。也只有学校认真对对待,学生才有可能认真对待。首先,就学校层面上讲,态度是认真的。比如在培养方案中对此有严格规定。很多学校大学生不进行毕业实习,是不能毕业的。不仅要毕业实习,而且要进行毕业实习鉴定,且毕业实习鉴定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重庆工商学院旅游学院规定,毕业实习需交五份材料,如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规定必须加盖公章),每周一份周记,每月一份月记,实习总结一份,实习单位鉴定一份(需要盖实习单位公章)并且特别规定,上述文件不全者,实习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见http://ts.ctbu.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9。引用时间,2007.9.4)。第二,就大多数学生的本愿来说,也是认真的。毕竟学了三年的理论,早就想飞出校门。哪有不认真对待之理?如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00级陈赛雄同学有这样的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摘要):“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在海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马上要接近尾声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不过,在老师和师姐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这对我今后踏入新的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益的。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接受实习的单位对学生实习也比较认真,如2007年6月5日 ,深圳市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布了一则《应届毕业生实习规定》,有七条[1]。应当说是比较详细的。笔者注意到其有关于实习待遇的规定:“本公司希望每一位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都能安心工作,食宿无忧。基于本公司周边环境的生活水准,本公司对专科实习生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800元人民币,本科实习生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1000元人民币,硕士实习生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1200元人民币”。有待遇当然就有要求,在同一条规定,在实习开始前须签署实习协议书、保密协议书和保证书,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若无身体疾病等特殊原因未完成实习计划者,本公司不发放当月生活补助费。应届毕业生实习期内,不享受探亲假、婚假,不允许请长假。本公司同意实习并不意味着同意聘用。实习期满,本人要写出书面实习总结汇报。公司如同意聘用,有权按照公司需要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

 

   但学校认真对待毕业实习又谈何容易。

 

   第一,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实习单位严重不足。同样在重庆重庆工商学院旅游学院这份文件中,还规定了实习的时间(8周),规定了实习的班级,规定了实习的指导教师,规定了实习返校的时间,规定了成绩的评判。但是关键的内容却没有,比如到什么地方实习,实习经费由谁出,实习经费的标准如何控制等(也许在另外的文件中规定)。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校对学生的毕业经费不考虑。如江西中药学院2001年5月31日曾经下发过一个文件,《关于自行联系毕业实习的若干规定》,在这个文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学生的实习费用按学院规定报销,超出部分由学生本人承担”(http://www.jxtcmi.com/jwc/jgsz/page/sysx/ZXGD.HTM,引用时间,2007.9.4)。但我注意到,那是2001年的文件。从1999年开始,中国各高校加快了扩招的步伐,学生大量增加,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实习环节被弱化。江西中药学院是不是还有类似规定不得而知。

 

    第二,实习是要花经费的,现在多数高校负债,且负债率比较高。保持正常的教学还捉襟见肘,至于毕业实习经费吗,则是能省则省。当然,学校负债不一定非要卡掉学生的实习经费。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个事实。如2006年3月9号,在《人大代表陈章良直言教育欠账,多数大学负债运行》[2]一文中这样说,教育投入欠账带来的一个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各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个问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大。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步伐的加快,扩招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始负债运行。因为扩建学生宿舍以及改善教学设施等,很多高等院校都成了银行的“债务人”。比如说,东北某重点大学,现在对银行的负债已经高达18亿元。福建某重点大学的银行欠债也多达五六个亿。如果这个窟窿不能迅速补上,将制约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带队教师也不是那么好找,那么多学生,上哪里找带队教师去?现在的老师压力很大,除了上好课外,还要靠科研,还要讲学位,弄得不亦乐乎。这几年教育部又搞什么评估,更是逼得教师们一点时间都没有。

 

    第四,监督检查基本上是一句空话。所谓的监督检查也就是看看实习总结,看看实习单位鉴定。由于学校不能认真对待毕业实习,学生自己也就无法认真起来。有关系的学生也许能够找到实习单位,但就大多数没有门路的同学来说,联系一个实习单位是难上加难。往往有这种情况,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往往托人找个单位盖个章了事。这种事情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几乎年年都有。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大学生毕业实习很难。中国教育报曾经有个报道,叫《采用抽签方式选择实习地,凸显大学生实习难》,很有意思。“对口实习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也被很多学生看成是就业的一个过渡阶段,大学生对实习越来越关注。辅导员宋老师说,现在联系实习单位特别难,他负责的4个班有200多名学生,由于济南市的实习单位有限,其中必须有60名学生到外地。宋老师说,以前实习分配时,都是老师按照男女性别、学生的个人表现等由院系“硬性分配。现在,实习目的从过去的专业实践转而直接指向就业,从而导致了对实习单位的竞争。默许抽签的方式,这个办法确是很无奈”[3]。同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探讨了大学生实习难的原因:僧多粥少,实习的学生多,实习单位有限;就实习单位来讲,顾虑颇多。这顾虑有这样几条:第一是“企业追求的是效益。”一名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坦率地告诉记者,企业大多不愿意分出精力为实习生安排指导老师。他说,多数企业对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一般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第二是不放心。“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存在差距,我们不是故意让实习生干杂活,实在是不放心。”一家电力设计单位的负责人说,一些机器设备动辄几十万元,一旦在实习生手中出现故障,如何追回损失、追究责任? 第三是对实习学生要求不能严。“对于实习生,用人单位又不能像对正式员工一样进行严格要求,一些实习生纪律散漫,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不仅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效益,还经常给单位添麻烦。”第四是“有的实习生不太懂事,对工作漫不经心,却利用便利条件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有的甚至用单位的电话‘煲粥’。”说起实习生,很多单位顾虑重重。第五,担心出事。“在校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双方关系不适用劳动法。”山东胜远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大力告诉记者,实习期间产生的劳务和工伤纠纷只能按照一般的民事纠纷处理。他说,“这是法律上的空白,表明大学生实习制度还有待于健全。”

 

    实习难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毕业实习表及毕业鉴定造假。本来没有进行过什么实习,但必须把表交上。因为学生要毕业,学校又要求必须要有毕业实习报告与毕业实习鉴定。这可难坏了系与专业的领导。分管毕业实习的领导除了四处求人联系实习单位外,还得默许同学造假。“不管你通过什么渠道,材料齐全就行”,带队的实习教师往往是这种态度。我在一位名叫“寒忆梦”的博客

http://www.blogcn.com/u3/9/67/yiyufengqing/index.html)中见到了这样的文字《现在大学生实习咋就那难》。“ 在由实习单位填写的实习鉴定之外,有的高校也采取让学生写实习报告、实习日记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但是,有不少学生向记者表示,这些方式都无法进行有效监督。接受记者采访的新闻专业学生小赵,就坦承自己因为考研没有参加实习。但是为了修学分,她自己在实习鉴定表上填写了单位评语,并由母亲托人到市电视台盖了章。另一个大学生小李也向记者表示,他的实习报告是自己在两天时间编出来的。他说:“有的根本没有实习的同学,花点钱到打字店里面,十几分钟就可以给自己造出来一套假的实习鉴定。反正学校也不会到每个实习单位去核实。”  新闻记者小郭说,他这几年带过的实习生不下十几个,其中有实习表现好的,也有一些根本就是应付的。但是在填写实习鉴定的时候,他基本上都给他们填上了优秀。有一次,一个实习表现很差的学生,在实习结束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填写了十分优秀的实习鉴定,并模仿他签字后直接到单位去盖章。 

 

    谈到这里,这个话题越来越沉重了。毕业实习是学生即将进入社会的前奏。由于种种原因,让学生造假,真是不该。去又去不了,不去弊端又这样多,真是难办。我想,高校应当对学生实习规定做些必要的调整。毕竟,没有那么多的单位接受那么多的应届毕业生实习,也没有单位愿意接受这么多的学生实习。我们何必为难自己又为难学生呢?

 

出处:王蔚的博客 2007-09-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