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轻人不要急着做大师

(2007-08-07 08:15:47)
标签:

职场/励志

年轻人

心态

工作

生活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职业成长中一路都比较顺利的王利雄坦言,自己最得益的地方就是,每次在自己想要充电的时候都恰好能获得去充电的机会,而每次充完电后又都能恰好有合适的舞台去展现,所以这一生他最看重学习。

  王利雄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复旦EMBA学生王利雄的生活座右铭:■学会享受工作、主动热爱生活。■工作中谁都会有烦心事,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设置,与其忍受还不如享受。而为什么不要享受生活而要热爱生活呢?因为过分享受生活会导致堕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热爱生活。

  建筑人在改变着

  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王利雄,与其他很多后来转行的同窗不同,最终留守在这个行业坚持了十年。眼看着这十年里建筑行业翻云覆雨的改变,他主张大众乃至建筑人本身都要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早在几年前,他们这一批搞室内设计出身的人宁愿在名片上印上一个设计师的抬头也不愿意印上一个承包商总经理的名号,因为在所有人眼里,搞建筑的人总有着灰头土脸的形象,似乎档次很低。

  而现在,建筑装修早就颠覆了几代人的传统观念。打个比方,一间房间内除了墙和天花板需要事先粉刷外,其余所有的室内装修都应该在室外完成。比如那扇办公门就能拆成两片和一个凹型的门架,直接装装拼拼,再往墙上一嵌就行。而他那一身整洁的行头,也丝毫让人看不出是刚刚从工地上回来的。虽然建筑的确是一个入行门槛偏低的行业,但也确实很讲究工艺和技术,到达领导层面则更讲究管理。曾经有个意大利设计师前来合作时,惊奇于中国建筑工人的聪明,对他们一教就会、上手快的特点感叹不已。王利雄说,建筑行业都在变,当然人们的看法与观念也应该变。

  多学一点,心就更宽一点

  1991年,上海市建委和英国一家建筑学院合作,王利雄成了那一批率先接触国外先进建筑理念的幸运儿。在那里的三年学习是王利雄获益最大的阶段。首先因为全英文的教材,他了解到了语言的重要性,他们也可能是上海最先接受雅思考试的一批人。学习语言并不单纯,一定会涉及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很多人学不好语言就是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其次,法律也是重要的工具,比如建筑工地上晃来晃去的吊车,在我们看来再正常不过;然而在英国法律中却严格规定,只要吊车从某个人头上晃过就属于犯法,由于造成不安全感而要赔偿1英镑。如此严谨和细微的法律设置是目前的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也间接体现了对方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王利雄说,那一阶段的学习使他真正弄清了edu.(教育)和training(培训)的区别,在培训中切实体会了“能力至上”的学习理念。

  谈起在复旦读EMBA的收获,王利雄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心理描述。第一堂课教会计,认真听完课后,他深感作为一名管理者,其实只要懂会计就够了;第二堂课教人力资源,上完后他感觉,只要懂会计和人力资源就够了;第三堂课上营销,上完之后他又有同感,在前两门课的基础上加了第三门课……就这样,一直到EMBA的十几门课程全部上完,他觉得每一门课都必不可少,都是积极有用的管理工具,关键就看自己怎么运用和实践了。资深教授也相传了不少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这更需要他自己去整合那些资源,包括所积累的社会资源。

  除了学校学习,王利雄更是很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他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还是看书和杂志。从他订阅的三本杂志就能看出他所关心的东西:
 
《ModernLeader》为了完善自我管理水平、《中国建筑装修》以便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瑞丽时尚》去发现流行和美的事物。

  年轻人不要急着做大师

  在王利雄所接触过的设计师中,有一些年轻人体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刚工作没几年,就以为自己是“大师级”的人物,想要独当一面或者豪言壮语要设计好作品。其实,当今这个行业里,根本没有多少人能称得上是“大师”,而一个设计师的成长应该是先有产品再有作品的,等到有个人作品的诞生已经是很将来的事,当中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行业内,其实也并不主张个人英雄主义,团队合作才是行业所追求的管理结果。当然,企业品牌需要人格化,可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会需要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师的培养需要一个优秀的平台,而公司到达一定时机也会需要领军人物,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年轻人的心态一定要好,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有认清自己的能力;二、学会感恩;三、永远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去融进环境。王利雄自己的心态就很好,这个行业无论人才如何交替流失,他始终觉得自己拥有着最好的工作团队、最好的领导、最好的同事,他一直为“所有人都在帮我”而心存感激。就像他说的那样:“与其忍受不如享受,要学会享受工作、主动热爱生活。”
 
出处:申江服务导报 ◎文 /邱之盈◎摄影 /江乔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