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生意义生命 |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
Relay For Life生命的接力是以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名义举办的全国性为癌症研究募捐的大型志愿者活动, 一般都在四五月份举行,各地各城镇自己决定具体时间。这项活动由来已久,规模很大,参加的志愿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当然也少不了中学生和大学生们。
生命接力旨在提高公共防癌抗癌的意识,激励人们同癌症作顽强抗争,并纪念跟癌症病魔顽强抗争过,被癌症病魔夺去了生命的人。
我的大儿子去年第一次参加我们居住的小城的生命接力活动,我们学校有好几个队参加,我儿子联系了一个由我们学校几个老师为主的,由他们的家庭,朋友组成的队,他们对他的要求是必须在活动前募集到一百元美金,到时将钱汇集到他们的小组里来。儿子从决定参加到活动的时间只有半个星期了,他自己做了个简单的宣传小册子,放学后我用车载着他沿路到附近的机构,商店,办事处等地募捐,到他弟弟的幼儿园还讨了五美金,一路下来就有了几十美金了,吃过晚饭,他在我们一条街的邻居家走了一圈回来就共集到七十多美金,他很高兴,我对他说,没时间就不用再去集资了,妈妈给你把剩下的补足算了,结果第二天回家,我们的邻居就给了他二十美金,他把自己的零花钱放进去当天就带着募集来的一百美金去参加生命接力活动了。
儿子告诉我,他一说是为美国癌症协会生命接力募集捐款,人们都非常乐意慷慨捐助的。
当天下午五点多钟将儿子送到了本镇巨大的运动场,沿着跑道已搭建了不少的帐篷,每个帐篷代表一个队,来自本镇各个单位,各个地方和组织。儿子帮着自己的队一起支帐篷, 摆放食品,竖标语等等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学校的这几位老师都是各种癌症的幸存者survivor,其中两位是夫妻,分别患有喉癌和乳腺癌,积极进行治疗,乐观积极地与癌症病魔抗争,都能正常地工作和学习,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另一老师的一双儿女都在奥斯汀的德州大学读书,当天都专程赶回来参加活动。
活动场面声势浩大,各种彩旗气球飘舞,宣誓着人类向癌症抗争的决心和勇气,地方的各组乐队也演奏助威,还有义拍义卖活动。到了天色渐暗的时候,市长宣布生命接力活动正式开始,成千个蜡烛被点燃,沿着跑道无数白色跳动的烛光让人感动,舒缓的音乐响起,有好几个癌症病人讲了自己与病魔抗争的故事,有人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而后大家一起默哀祷告纪念被癌症病魔夺去了生命的人,场面非常温馨感人。
在这场仪式结束后,生命接力就正式开始了:规则是每个队必须一直保证有一个队员在跑道上跑步,生命的接力,一直要到第二天天亮才结束,在跑道四周各队的帐篷前可以随时停下来,补充些食物,喝些饮料,累了到自己的帐篷歇下来,队友接替上来跑步。这一个晚上,我们这个小小的town为癌症协会集资了二十万美元。
大儿子去年参加的生命接力给他很深刻的印象,随后还写了篇小短文,投稿到美国著名的青少年作文杂志<<Teen Ink>>还给发表了,小小地得意了一回。
今年他以组织者的身份参加生命接力,他组织了他的Quiz Bowl俱乐部成员和我们学校National Honor Society的成员一起参加,我们学校今年有好几个学生俱乐部团体参加了生命接力活动,怎奈天公不作美,四五月份的休斯敦原本已是夏天初至,那天却忽然降温,刮大风,还下雨,到了下午雨还下得大了起来。我对儿子说难道活动不取消吗?儿子却意志坚定地说:“这点风雨算什么,照常进行”,我心里甚是担心,这可都是露天活动呢!
儿子备好伞,雨披,带上行李,我送他和同学到达运动场地的时候,还真被如去年相似的情景吃惊,对这些忙忙碌碌的志愿者来说,无论是大人还是学生,这些风雨仿佛都不存在似的。
我看到一位志愿者的T恤上印着”Had It, Fought It, Survived It”(意为:得过(癌症),抗争过,幸存了),很显然是癌症患者并幸存者了。亲临现场, 你不能不为这些志愿者的热情和顽强,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染,感动。
那天晚上还真是寒风飕飕,雨还越下越猛,最终在半夜以后因可能会有飓风袭击,生命接力活动不得不提前结束,儿子回到家,身上都湿透了,我心里很是心疼,但他依旧兴致勃勃,告诉我这是最有意义, 又最有fun的志愿者活动!是啊, 又吃,又玩,又跟朋友们一起,还又贡献于社会,服务于社区,都是成长过程的经历呢。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0/1/4/11478996cea.jpg
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0/1/6/11478c0425b.jpg
温馨提示:本论坛专家王文的所有文章,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或刊登。
文/王文(本论坛专家)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career
来源:王文的博客(零距离美国课堂)
http://usteacher.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