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大学生入职华为60多天 不堪压力竟选择自杀(图)

(2007-07-26 07:33:32)
标签:

工作

压力

自杀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昨日,《南方都市报》爆出消息,26岁的华为员工张锐,在深圳某小区楼道内自缢身亡。进入华为工作仅60天的张锐,未留一句遗言就离开了年迈的父母。华为为此付出了1万元“安抚费”并留下一句话:“张锐选择了这条路,给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http://img1.qq.com/edu/pics/5048/5048859.jpg不堪压力竟选择自杀(图)" TITLE="男大学生入职华为60多天 不堪压力竟选择自杀(图)" />

 

提起自己儿子,张母总会伤心落泪(来源:奥一网 霍健斌/摄)

 

心理脆弱,工作60天何至于自杀

 

据报道,张锐于2004年从武汉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毕业后,在武汉工作过两年,于今年4月被深圳华为录取。但是没多久,张锐就因工作压力大而经常失眠,并且两次要求辞职,在父母的劝说下,这个念头被暂时地打消了,但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7月18日,儿子竟然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张锐生前曾向和他住在一起的表弟抱怨,在华为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表现不好还会被主管批评,还要经常加班。事情发生后,华为的解释是:张锐性格比较内向,外人很难进入他的内心世界。

 

事发之后,在天涯论坛的华为专区,不少网友的反应是,才工作60天,压力会有那么大吗?网友hume_hu发帖:“这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就不要来深圳混了!”

 

压力大,有人一月只休息一天

 

众所周知的是,在华为工作真的很累。去年5月28日,25岁的华为工作人员胡新宇因为在公司连续加班,引发病毒性脑炎,医治无效死亡。

华为的工作强度真是如此吗?记者联系到深圳华为研发部的王华(应采访人要求,化名),他告诉记者:“我们研发部每周有三四个晚上是固定要求加班的,周六也常常会在公司度过。”这个175公分的小伙子,前段时间因为加班导致发烧到40.7摄氏度,目前体重已经跌破100斤!“可以说现在社会压力普遍都大,加班是很正常的,但没有像华为这么明目张胆并带有威胁性的。你可以不加班,但第二天主管就会找你谈话。主管的态度可能无比体贴,但是你这个月的考核基本是不会过关了。”王华有点愤慨。

关于华为的考核机制,也为人诟病,华为把员工的表现分为A、B、C、D几个等级,一般来说A是优秀,B算凑合,C就说明你要提高警惕了,D就是要你走人了。是否经常加班成了考核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你在华为很少加班的话,考评能得到B的可能就微乎其微,考核得A简直就是做梦。

 

收入高,部门经理年薪50万

 

到处都传言华为员工收入高,但也有很多抱怨这两年收入低的新员工。这些其实也不矛盾。已经离开深圳华为的刘光杰(化名)对华为内部的薪酬体系十分清楚:“内部等级非常森严,工号在1万号之内的,收入很高,工号在1万到3万之间的只能算中等,而3万号以外的,在深圳就算是比较低的了。”而自杀身亡的张锐,工号是69016。

“最近两年招来的员工,如果是应届毕业生,那么硕士5000元,本科3500元,另外加上1000左右工卡补贴(可用于在华为内部食堂、商店的消费),这样的收入水平,在深圳,显然是不算高的。早几年进来的,稍微好些,年薪能够到10万左右,真正收入高的,是那些持有股份的老员工。我原先那个主管,只不过是一个三级部门经理,年薪都在50万以上。”刘光杰离开的时候,是处于中间水平。

正是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不少基层工作人员的大量流失,在刘光杰所在的部门,跳槽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他在华为工作的几年,身边跳槽离开的前后有十几个,人员流失如此之大,华为如何正常运行?“华为每年都会从各个大学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加上社会招聘,每年进入华为的员工,内部的人都数不清楚。”刘光杰说。

 

南京华为没有深圳残酷

 

深圳华为好似一个魔鬼训练营,那在南京工作的“华为人”是什么工作状态呢?记者联系了几个在南京华为的工作人员。

记者联系到在技术支持部工作的钱凯(化名)时,他正在去外地的车上。他这个星期要在外地出差,周末才能回来。当记者询问他的工作压力大否时,他笑了:“媒体都说华为很恐怖,但是我觉得还好,至少我周末全休,晚上加班也不是很频繁,可能也和我所在的部门有关系。”

而在软件开发部门工作的陈佩琪(化名)也是这个感受:“加班在承受范围内,一个星期可能有两三天加班,晚点也不过到九点。”

虽然相比南京的其他单位,华为是累一些,但是劳动所换来的报酬还是能让他们感觉满意。对于刚工作一年的钱凯,加上出差补贴、加班费,税前五六千的月收入已经让他非常满足了,“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个工作都不容易,华为待遇算是很不错的了。”

而陈佩琪已经在华为工作几年了,虽然他不愿意透露他的具体工资,但是他现在已经在江宁购置了新房,近期打算买车了,用他的话说:“小日子还算不错。”

东方卫报记者 汤靖

 

直到倒塌的那一刻为止

 

26岁的张锐选择了以自缢的方式离开华为,在他家人垂泪的背后,没有人会否认对华为“残酷”企业文化下张锐的离去表示同情。但除了对华为“狼道”文化的追问之外,“80后”一代的职员们更需要去思考:我们该以何种姿态游刃于高压社会与个人欲望之间?

我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上面说当今商业社会背景下的“80后”每个人都有“病”,他们从当年的高考开始,就要担负压力和竞争。一出校门,就要考虑高薪职位,因为他们是“421”家庭的寄托所在,房子、车子、票子,以及随后的老婆孩子,这些强加的欲望让“80后”变得面色忧郁,使他们的思考更多地限于职业规划而非人生梳理。

一位汉学家曾说,我们的勤劳程度令西方人感到汗颜,然而缺少条理和计划让一切陷入无规则的重复。他又说,我们在利益面前很少选择退缩,而是默默承受,直到让自己倒塌的那一刻为止。

就像人们习惯在霸道的企业文化面前尊崇犬儒一样,很少人在听闻类似事件后思考自己的真实需要并作出取舍。我并不是在倡导无谓的放弃,只是想说,是时候给自己准备另一条路了……

 

80后,世界给了我们机会,也让我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挑战。从小匮乏的心灵教育,以及从小独生子女的孤独成长让80后的群体心理脆弱,不堪一击。

如何在困境下坚持,如何在困难前勇敢,如何在压力下反击?想想吧,因为大部分人还是走出了这个牛角尖,给了自己一个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2007年07月25日   出处:东方卫报 吴海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