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务员考试经验分享 |
分类: 就业指导与考研规划 |
今年参加了湖南公务员考试,获得了很多热心网友的支持和鼓励。很高兴这次的努力能够获得回报。答应写个东东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面试完了就去外面玩了一个礼拜,今天开始,我将把资料全部整理一下给大家分享,然后把我的一些真实经历回馈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获得成功。
第一步:职位的选择
我个人觉得职位的选择也是公考重要的一环,因为在公考的过程中,认识很多分数很高的朋友,都是因为所选的职位太热门,或者计划招录人数太少,因此被刷掉了。我觉得真的蛮可惜的,因为一年一次的考试,耽误的是整年的青春。
我去年参加了一次国考,就很猛的报考了北京检疫检验局。招录5人,结果1300人报考,但是我第一天就审批了,改都没有改了。不过那次就算一个热身了,考了 103分,自觉还不算很差,也没有怎么复习,这样的成绩我觉得还满足了,呵呵。不过后面看到湖南还有广东这些地方,90多分就有面试的机会,我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这次报考的时候我非常慎重。虽然毕业以后一直在长沙,但是我还是决定考株洲的职位,一方面竞争小一些,另外一方面都是下基层,也无谓于株洲和长沙了,至少株洲可能分到自己家这边。另一方面我也对长株谭一体化充满无限的信心,以后相信能够实现晚上回长沙住,白天到株洲上班。
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比较正确,株洲在全省来说同类岗位考生最少,同类岗位分数普遍偏低。如果不是考株洲,我可能就挂了。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到选调生考试,信用社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株洲都是分数比较低的。
因此对于职位选择我的建议是:
1)尽量考自己把握大些的职位,一年一次,真的不要赌运气的好,一定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尽可能在你心仪的岗位和你自己的能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2)尽量考招录人数多些的职位,这样入围的可能性大很多。但是如果要求专业比较特殊,正好你是这个特殊专业,那样即便招录一个人,那就无需考虑这点。
3)根据招录岗位限制的条件,选择你符合的,但是限制条件又最多的岗位,这样你的竞争对手少很多。
如果你真的是蛮希望进公务员系统,我觉得先混进去,以后接着考国考,或者其他考试,你的优势就会大很多的。有些时候当你不能一步到位的时候,就分几步进行吧。只要最终能够实现目标就可以了。
第二步:笔试复习
我是公务员报名当天才购买教材,然后开始整整一个月的笔试复习的。这一个月我是赋闲在家的,因此我这一个月的笔试复习算是很扎实的。我想也有很多和我一样工作过的人,觉得重新拿起书本。自己心可能难得静下来。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因此我做了一个复习计划,基本上是按行政能力,公共基础,申论的三个部分划分一天的时间,然后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把第二天要看的内容列一下,基本上第二天要复习完。虽然自己的计划在实际复习的时间经常完不成,但是有一个计划的导向,我觉得还是好一些。因为看书就在于一个连贯性,如果今天看一下,过几天什么都不看,这样效果没有那么好,也会觉得吃力一些。
不过也有一些高手没有怎么复习但是成绩也很好,毕竟考试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多,因此怎么复习还是看自己了。不过我想大家多数不是智商超群的人,因此扎实点复习还是看得到效果的。
我这次行政算考得还不错,75.5分,不算很优,但是我能入围,主要靠的就是这门了。我觉得行政复习主要是多做题,一方面要按教材系统的做完一遍全部的题型,另外一方面就是多做真题和模拟题。我买的是王常喜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教材和模拟试卷。现在市面上的教材很多,其实都还可以,而这套教材主要是单项题型的练习题非常多,里面也没有夹杂公共基础的内容在里面,因此一本的题目做下来,真的蛮扎实的,而且自我感觉有一点的难度,题型面也比较广。然后模拟卷子我觉得就更加难了,可能里面公共基础占了40分,我一般都只能做到70-75分的样子。我觉得复习的时候还是要多做点难度大的题目,这样考试的时候才不会觉得困难。然后真题就是在论坛里面下载的,我稍微整理了一下,有几十套的样子,大家看附件。我做完了山东,浙江,江苏的,但是比较郁闷广东的没有做,做了可能分数还要高些。行政不能死做,关键要学会举一反三,做做题的时候能够将一些题目的方法抓住。
申论我就是看半月谈,然后买了一套党委出版社的教材大概了解了一下题目的套路。因为本身考得不好也不多说了。
第三步:笔试
我觉得考试发挥还是蛮重要的,我觉得题目其实都不难,关键时间上要把握好。我这次一个半小时就交卷了,题目不难,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人考完觉得至少80分以上,但是后面发现80分以上的还是不多。我觉得做题的时候,时间要把握好,我这次先做容易的文字题,然后做数学题,最后做资料分析题。文字题很多瞄一下就可以选择的,而数学题要考虑一下,容易耽误时间,然后资料题我觉得在一个时间宽裕的条件下,可以比较细致的慢慢计算。我考前做模拟题就觉得这样做比较适合自己,因此考试的时候我就按这样的方法做的,我觉得还是效果很好。然后我做完一种题型就涂一次卡,这样就不会出现后面来不及涂卡的状况。这样的考试就是胆大心细,该蒙的时候就蒙一下,然后死拿分数的题目就一定不要拉分。我数学题和资料分析基本没有丢分的。
申论我是考得不好,但是问了一个高手,我觉得关键这篇文章要有一定的高度,不能过于就事论事了。这次是将鞭炮的,还是要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例如服务型政府什么的,这样分数会高一些,另外提到服务型政府也不要围绕禁改限来谈服务型政府,这样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就事论事,我就是这样写的。
第四步:面试
笔试我入围了,但是我属于第二梯队的成绩,因此对于面试要赶超别人,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也看了一下以往的入围情况,面试反超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大家如果能够入围,就一定不要放弃,好好准备,希望还是很大的。
由于株洲面试拖得比较久,准备得时间相对比较充分。
面试还是有一些套路的,题目类型,答题的结构什么的,这些套路上的东西还是要有个大概的感觉,但是又不要死套。我举个例子吧,就像人际关系题,就要把握一些人际关系的理念,尤其是要有积极维护人际关系的理念,任何事情都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再就是要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再就是采用沟通的方法,再就是心态上要黄宏大量,再就是注意组织纪律性原则等等,答题的时候这些理念上的东西就是计分点。
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人之常情去看待人际关系题。很多题目你就按人之常情来设身处地的考虑,考官就觉得很真实,也很能感动人心。我基本上下载的题目都过了一遍,有些就对着镜子自己练了一下,有些就自己思考一下题目回答的思路,有些就当看小说一下过了一下目,这样基本上就心里有了一个大概了。
接下来就是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就是通过模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能够表达出来。因为我本来胆子就比较大,口头能力一直就比较强,因此我对于练习胆量这块没有很关注。但是有些胆子不大的人,还是要在模拟的时候把胆子练大一些,胆子小带来最负面的效果就是紧张。我本来要爸爸妈妈模拟的,但是他们对于题目套路不是很懂,也不专心听我答题。我就请一个有面试经验的网友帮我做模拟练习,因为我们靠得比较后,我就是把已经面过得真题,在考试前一个礼拜,过了几套得样子。我得风格在UC里面不是很被认可,我不是按套路得这种,但是我那个网友觉得我还可以。我就喜欢用自己得语言,用一种和别人沟通的方式来回答问题,这样我自己感觉比较好。
其中我参加了一次信用社的面试,觉得自己临场感觉还可以,没有紧张感,然后也还能够进入题目角色中回答问题。我觉得这次算是一次非常好的模拟经验了。
另外还有一个经验,我考前两天就是把于丹论语心得视频看完了,觉得里面很多理念都和公务员考试的理念一致,人际关系啊。理想啊,人生观,价值观什么的。我面试的时候的确是有用到这些理念。另外看看别人怎么表达,谈吐气质什么的,我觉得也是一种学习。
面试那天,我就是和别人聊天,也没有带资料来看,基本上坐我边上得我都有聊,这样时间过得就就很快。我觉得千万不要用这个时间看资料,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反而搞得自己很紧张。我还和别人聊了一下关于大学生就业得一些问题,呵呵。我觉得这个时候就是不要紧张,我看当时很多人就频繁上厕所和喝水,紧张的人成绩都不是很好。
轮到我的时候,出候考室的门,我的心脏也小跳了一下。但是在走廊里面我的高跟鞋好响,我担心吵到别人,我就颠着脚走的,考虑这个事情去了,就忘记紧张了。
进到考场考官蛮多的,不过眼睛不好,就看到前面三个。基本礼仪一定不能少,这个也不多说了,大家估计都晓得。回答题目的时候我们是10分钟3个题目,他不唱题,自己看纸上的题回答。我思考一个就回答一个。这里一定要思考一下题目,不要张口就来,这样别人觉得你说话不经大脑。我每个题目思考半分钟,还小列了一下提纲。
回答的时候我基本上带了一些笑容,娓娓到来,然后逻辑很清晰,基本上都是按第一,第二,第三这样回答的。一道题基本三分钟,时间把握也比较好。我觉得我第一和最后一个题回答很好,那些考官都点头来着,因此越发放得开。第一个题是关于你刚到一个新单位,一个老同事喜欢指导你的工作,还当着别人的面,让别人觉得你能力不佳,你怎么处理。这个题目就是典型人际关系题,我觉得就是设身处地考虑,人之常情怎么办。我的提纲就是第一感谢,第二理解并换位思考,第三自我反省,第四加强学习缩短差距,第五,心态上相信只要工作做好了,自然能够得到别人认可,日久见人心。
这个题目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需要沟通,但是实际工作中,又能怎么沟通呢?因此我就没有涉及这点。然后这个题我觉得本身就要往正面去想,这样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积极心态。第二题是讲组织活动的,就按套路来就可以了,第三个题讲机遇把握的漫画,也简单,第一漫画说明什么事情,启示什么道理,第二结合生活工作,告诉我们面对机遇的三个心态,首先充分准备,其次不要犹豫,再次即便机遇错失不要懊恼,而要吸取经验,把握下次的机遇。第三就是结合自己的公考,小煽情了一下。
我觉得面试自己还是表现比较可以的,因此也罗唆一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我不是什么高手,7分努力加3分运气。我觉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和方法,我觉得关键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把握好每个环节。
出处:网络